当前位置: 首页 > 战史风云 > 古代战争 > 揭秘五虎上将的最后一战,箕谷之战结局如何?

揭秘五虎上将的最后一战,箕谷之战结局如何?

时间:2022-05-28 15:44:24

  今天66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五虎上将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章武三年(223年),刘备在夷陵惨败,从此一病不起,最终病逝于白帝城。刘禅继位以后,政事上的大小事务,都由诸葛亮决定。诸葛亮花了三年的时间,休养生息,治理蜀汉,发展蜀汉的国力。

  建兴三年(225年)春天,诸葛亮率军南征,诸葛亮先打败雍闿军,再七擒七纵孟获,《三国志》:“三年春,亮率众南征,秋悉平。军姿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戒讲武,以俟大举。”诸葛亮南征,不仅平定了南蛮的叛乱,还补充了大量的军需物质。

  建兴四年(226年),魏国局势发生变化,曹丕病逝,年轻的曹叡在洛阳即位,诸葛亮觉得曹叡年轻不懂统治经验,诸葛亮决定抓住有利时机,出师北伐。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进驻汉中,调镇东将军赵云来汉中北伐。

  蜀汉北伐

  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上表刘禅《出师表》,出兵北伐。《诸葛亮集》:“今授之以旄钺之重,付之以专命之权:统领步骑二十万众,董督元戎,龚行天罚,除患宁乱,克复旧都,在此行也。”刘禅出诏书的目的,刘禅以壮军威。

  双方布阵

  诸葛亮率领蜀汉主力军攻打陇右一带,诸葛亮派赵云、邓芝率军从斜谷道进兵,占据箕谷。面对蜀汉的进军,魏国朝野上下人心惶惶,曹叡派曹真抵挡赵云,曹真率军驻守郿县。赵云和曹真的部队在箕谷口对峙。

  陇右三郡开始响应诸葛亮,曹真防止长安被偷袭,依然驻扎在郿县按兵不动。曹叡为了鼓舞士气,亲自坐镇长安,又派张郃前往祁山救援。张郃率军救援陇右,导致马谡失街亭,曹真便开始攻击赵云。

  由于双方实力悬殊,赵云的部队被打散,赵云为了固守箕谷,迅速聚拢散兵,保住了箕谷。由于马谡丢失街亭,没有什么根据地,诸葛亮便放弃了第一次北伐。赵云从箕谷退兵,曹真便乘胜追击。

  赵云让邓芝先撤退,自己亲自断后。赵云不让魏军继续追击,将栈道烧毁,同时大量的军需物资和兵将,并没有遭受到任何的损失。蜀汉的大军撤退到汉中以后,马谡被斩,赵云战败被减俸,因为赵云在撤退的过程中,表现得非常好。诸葛亮把赤崖府库的军资赏赐给赵云,被赵云谢绝了。

  北伐为何失败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和蜀军几条战线作战都不利有很大的关系。首先赵云的疑兵没有发挥作用,由于赵云的轻敌,暴露了蜀军的作战意图。使得魏军撇下赵云迅速向陇右进发,马谡刚到街亭,张郃的大军也紧跟其后。

  蜀军根本来不及防御抵抗魏军,街亭失败那也是情理之中的。陇右的兵力虽然不多,但是随着两郡的造反,局势还没有崩塌,蜀军刚出岐山,郭淮就把军队移到上邽固守,和诸葛亮形成对垒之势。

  郭淮稳住局势以后,整哥保证了魏军水路的支援畅通。蜀军进攻陇右进度不太理想,造反的两郡没有发挥作用,很多地方也没有攻占下来。当然这和时间太短也有关系,毕竟街亭之败没有给诸葛亮赢得时间。

  第一次北伐,赵云战败

  第一次北伐两朝的统帅分别是诸葛亮和曹叡,赵云这一路是疑兵,还是主动出击的一方。对手是曹真,《赵云传》用“兵弱敌强”、“不至大败”来形容,结果赵云被贬,第二年就死了。

  赵云的疑兵,就是让曹真做出错误的判断,从而在更大层面的战略上实现战略意图。第一次北伐失败,战略意图肯定没有实现,这次失败,马谡背了黑锅。抛开马谡不谈,赵云所谓的疑兵也毫无作为。

  蜀汉的兵源非常宝贵,还是先手,应该搅得西北一团乱麻才对,赵云和曹真硬拼,缺少主动性和机动性,赵云被贬后的第二年病死,不知道和箕谷之战有没有关系,没准也是回去了越想越郁闷,忧郁致死。

本文标签: 五虎上将三国
版权声明:

《揭秘五虎上将的最后一战,箕谷之战结局如何?》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zhanshi/25637.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