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战史风云 > 古代战争 > 夷陵之战时,刘备为什么没有带上诸葛亮,也没带赵云、魏延等猛将?

夷陵之战时,刘备为什么没有带上诸葛亮,也没带赵云、魏延等猛将?

时间:2022-05-24 16:01:25

  对夷陵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66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三国时期一共三大战役,前两次战役都特别有名,分别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都是特别有名的战例,唯有夷陵之战相对逊色,尽管在《三国演义》中刘备号称率领七十五万大军,真实历史上大概双方都只有四五万人。

  无论是战役规模,还是影响,夷陵之战都无法与其他两次战役相提并论,从战争动机上来说,夷陵之战的发生是有些违背战争规律的,发生的原因是公元219年东吴击败关羽,夺取荆州,公元221年的时候,刘备为替关羽报仇,夺回荆州而对东吴发动的攻击。

  无论是荆州还是关羽,对刘备的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东西,如果不能报仇,估计刘备晚上都睡不着觉。

  很多人因此认为,刘备发动夷陵之战是有些任性的,感性任事,这么说也有一定道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刘备在发动这次战役中,有一些仓促的,因此带的人不全也是可以理解的。

  当然,这么简单就说完了,明显不是我风格,必然要展开讲一下。

  刘备为什么不带军师诸葛亮

  诸葛亮几乎被罗贯中刻画成了一个能够呼风唤雨的神人,然而在实际历史当中,诸葛亮并不是特别擅长打仗,诸葛亮以《隆中对》中给刘备策划三国宏观战略分析而获得刘备赏识,《隆中对》不是军事著作,而是宏观战略分析。

  在诸葛亮出山后,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促成联吴抗曹的使命,诸葛亮随即以刘备外交大使的身份到东吴劝说孙权一块抗曹。

  赤壁之战后,刘备取得了荆州四郡,任命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住于临烝,督令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负责调整赋税,充实军资。

  后来刘备帮助刘璋攻打张鲁的时候,诸葛亮便与关羽、张飞赵云等镇守荆州,后来刘备与刘璋决裂,夺取成都后,诸葛亮基本就一直负责镇守成都,做后勤工作。

  也就是说在刘备出征作战的时候,基本就没有带过诸葛亮。

  我在一篇文章中,说诸葛亮其实并不擅长打仗,很多人就拿武庙十哲中诸葛亮与白起韩信并列来说事,以名誉和头衔来说事一直是一种毛病,评价历史人物还是要看史实的,诸葛亮基本就没单独指挥过什么胜仗。

  所以,刘备在夷陵之战的时候不带诸葛亮是太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实际上,刘备比较信任的作战军事是法正,法正原来是刘璋的部下,后来投靠刘备,在刘备进取汉中的时候,献计使得刘备斩下了曹操手下大将夏侯渊,辅助刘备夺取了益州和汉中。

  诸葛亮在刘备夷陵之败后感叹,“ 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

  意思就是说,刘备在夷陵之战的时候要是有法正在,即使打败仗也不能输这么惨,然而法正在219年去世了,夷陵之战发生在两年后的221年。

  刘备为什么不带赵云、马超魏延等猛将?

  先来说赵云,在刘备的战将体系当中,关羽和张飞是刘备嫡系中的嫡系,应该算是生死兄弟系列了,然而除了关张之外,就是赵云了,赵云本是公孙瓒的部将,但是公孙瓒始终没有重用赵云,后来赵云与刘备相遇,开始追随刘备,一直到刘备死,将近三十年。

  刘备作战时候领的最多的就是赵云,在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等战役都是追随刘备左右,后来能够独立指挥作战,也就不跟刘备一起了。

  在夷陵之战的时候,刘备总计率领四万多人,自己就能指挥过来(刘备是真正的战将,不管岁数多大都是亲自带队),而赵云当时的年龄应该不小了,至少也得六十多岁,

  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在刘备准备伐吴的时候,赵云是极力反对了,所以刘备不带赵云也正常。

  再来说魏延,在《三国演义》中魏延被明显的写残了,历史上真正的魏延是一个相当厉害的人物,魏延并不是斩首上级投靠刘备的,而是一支拥有私人武装的小军阀,在刘备入川后投奔刘备的,虽然身份地位没有所谓的五虎上将高,但却深受刘备的信任。

  刘备在打下汉中的时候,就“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汉中太守”。

  魏延的任务就是防止曹魏政权在汉中方向的军事进攻:“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

  刘备若去攻打东吴,肯定是不会带着魏延的。

  最后来说马超,马超在蜀汉政权中的位置是很尴尬的,马超是割据凉州的地方军阀,在西北地区颇有影响力,巅峰时期敢于挑战曹操,可见在群雄割据时期,马超也是一条汉子。然而马超并不靠谱,一点点玩脱了,把自己搞成了光杆司令,最后投靠刘备。

  对于马超,大概只有最开始入蜀的时候,刘备用过一次,然后就给马超较高的官衔养老了,而没有给马超实权,估计刘备也怕马超不靠谱,再反水什么的,马超在投靠刘备之后,基本就已经告别自己的军政生涯了。所以,刘备自然也不可能带马超。

  综合来说,刘备发动夷陵之战准备不算充分,缺少类似法正这样的作战智囊,而蜀汉将领比较匮乏,基本上是处于不够用的地步,所以不带能够独当一面的将领也是正确的,另一方面,刘备始终把自己定位成一个作战的将领,经常性单独带兵出征,在当时已经不是什么问题了,毕竟刘备跑得快,打了那么多次败仗,也没有身首异处,哪成想这次败的这么惨。

本文标签: 刘备蜀汉夷陵之战
版权声明:

《夷陵之战时,刘备为什么没有带上诸葛亮,也没带赵云、魏延等猛将?》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zhanshi/24151.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