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野史秘闻 > 稗官野史 > 武则天后期变得懒政了,跟这两个男人有关

武则天后期变得懒政了,跟这两个男人有关

时间:2022-05-30 16:19:15

 今天66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武则天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武则天为荆州都督武士彟次女,十四岁时,进入后宫,为唐太宗才人,获赐号“武媚”。唐高宗时封昭仪,后为皇后,尊号“天后”,与高宗并称“二圣”。高宗驾崩后,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

 可以说,武则天的人生光彩夺目,可是,隐藏在她传奇经历之下的,也有不少肮脏且荒唐的秘辛。“男女平等”这一思想在当时是非常叛逆的,所以,武则天登基后,自然无法像正常皇帝一样,搜罗一些俊俏小伙充入后宫。

 不过,毕竟武则天已在政坛摸爬滚打多年,身心俱疲的她,肯定是需要一些情感寄托,所以,她便以其他名义召些“男宠”入宫。

 冯小宝本是洛阳城内一个卖药的伙计,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受到武后的垂青,自此身价倍长飞黄腾达。男宠入宫的流程自然与嫔妃入宫不同,为了掩人耳目,武则天将冯小宝的名字改为“薛怀义”,让他剃度当了和尚。借着僧人的身份,薛怀义得以自由出入后宫,陪伴武则天。

 以现代人的思路来琢磨,这薛怀义应该是个白脸“小鲜肉”,实则不然。薛怀义是个孔武有力的精壮男子,还曾被武则天任命为行军道总管,率唐军远征突厥,立下赫赫战功。为了自己的老情人武则天,薛怀义在民间不遗余力地进行着宣传工作。

 他派人在民间散布“女皇下凡”的谣言,为武则天造势。之后,经过以薛怀义为首的和尚的刻苦攻关,终于在浩如烟海的佛经里找到一部《大云经》,经里记载:“女主统治国家,最后又成佛。”这就是名正主顺地为武则天当皇帝提供了经典依据。

 不过,薛怀义的人品非常糟糕,他恃宠而骄,飞扬跋扈,在洛阳城召集了一群地痞当和尚,每天与这群恶僧相伴,横行霸道。因为,他的身份非常特殊,所以,文武百官大多给他三分薄面,就连武氏外戚见了薛怀义都毕恭毕敬。

 当然,朝廷里不乏刚正之辈,他们亦不会给薛怀义这个跳梁小丑面子。

 某次,薛怀义在朝堂上辱骂宰相苏良嗣,苏良嗣何尝受过这种奇耻大辱?当即将薛怀义按在地上一顿暴打。薛怀义被揍得鼻青脸肿,跑到武则天面前告状。此时的武则天深明大义,她并未袒护自己的情人,反而告诉薛怀义要好好做人。

 为了让薛怀义不再飞扬跋扈,武则天命人将他手下那群地痞流氓全部收押,斩了薛怀义的羽翼。因为这件事,薛怀义在武则天心目中的形象大打折扣,再加上,武则天又找到了新欢,所以,她对薛怀义的感情愈发冷淡。薛怀义受到冷落,恼羞成怒,竟在皇宫中点火烧房子。

 原本武则天本着“好聚好散”的原则,想要与薛怀义“和平分手”,如今,两人的关系降至冰点,武则天自此不再搭理薛怀义。至于薛怀义的结局,一说是他死在太平公主手上,另一说则是被武三思除掉。总之,经“薛怀义烧明堂”一事后,这个人再未出现在史料中。

 那么,使薛怀义受冷落,令武则天移情的男宠又是谁呢?

 他就是御医沈南缪。沈御医做人谨慎,步步为营,每天陪在女皇帝身边唯唯诺诺,生怕会招致祸端。因为薛怀义在皇宫中放了把火,这个胆小的太医竟被吓坏了,卧病在床,没过多久就归西了。史料中对沈南缪的记载更少,仅寥寥几句,不过后世的编剧却喜欢给沈南缪加些戏份。

 但是,相比于张昌宗张易之两兄弟,薛怀义和沈御医只能算作小儿科。因为薛、沈二人虽然受宠,但是,他们从未走上外廷干涉朝政。张昌宗、张易之则不然,他们仗着女皇宠爱混进了政治场。两兄弟一个吹箫、一个伴舞,将过了花甲之年的武则天哄得高兴,竟默许二人参政。

 并且,在这两兄弟来到外廷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空闲的官位明码标价,靠卖官赚了一大笔银子。随后,张氏兄弟还借着自身的便利条件替文武百官们办事,只要大臣们肯拿出银两,两兄弟定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可以说,在“拿钱办事”这方面,这哥俩颇有“职业道德”。

 某次,一个姓杨的大臣向张氏兄弟行贿,打算向上爬。然而,健忘的张易之却忘记了这家伙的名字,为了不违背“拿钱办事”的原则,张易之竟将所有姓杨的大臣都升了一级。两兄弟在朝中风头无两,甚至,就连李旦李显两位皇子都想通过巴结张氏兄弟获取利益。

 据记载,李旦、李显曾跑到武则天面前,请求女帝将张氏兄弟封王。到了后来,武则天整日与两兄弟厮混在一起,甚至,连朝堂都不去了。直到武则天被逼退位,张氏兄弟被杀,这对祸乱朝纲的兄弟才终于伏法:张昌宗、张易之、张昌期、张同休,最终,都在天津桥被斩首示众。

 所以,史学界普遍认为,武氏之所以由勤政变得懒政,完全是因为张氏兄弟的蛊惑。其实,这是可以理解的,历朝历代经常会发生男皇帝宠幸美人而“不早朝”的事,对于女皇帝武则天来说,也不过是这种情况的翻版罢了。

 

本文标签: 武则天唐朝
版权声明:

《武则天后期变得懒政了,跟这两个男人有关》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ishi/26070.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