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野史秘闻 > 稗官野史 > 胡亥是怎么篡位成功的?公子扶苏的愚孝也助力了一把!

胡亥是怎么篡位成功的?公子扶苏的愚孝也助力了一把!

时间:2022-05-28 15:49:48

 胡亥是怎么篡位成功的?公子扶苏的愚孝也助力了一把!66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秦始皇三十七年,即前210年,秦始皇外出巡游,在平原津这个地方病倒了。秦始皇对“死”字很忌讳,于是群臣中没有人敢提始皇死后的事。不久,秦始皇病情加重,他才命令中军府令掌管符玺的赵高给长子扶苏写诏书,说:“回来治丧,到咸阳会合后安葬我。”诏书已经封好,在赵高那儿。但为了让自己能够永远地享受荣华富贵,赵高没有交给使者送出。

 七月二十日,秦始皇在沙丘平台宫(今河北广宗县西北)驾崩。因为君主在外驾崩,丞相李斯害怕各皇子争位引发天下大乱,因此秘不发丧。把棺材藏在有帘子遮荫的车子里,由秦始皇以前宠幸的宦官在车中假冒秦始皇,偷偷运回咸阳。只有胡亥、赵高还有受宠幸的宦官等五六人知道这件事。

 胡亥与赵高当初,秦始皇尊宠蒙氏兄弟,对他们十分信任,蒙恬在外为将,驻守边疆,抵御匈奴。蒙毅在朝中参与谋划,有忠信之誉,就算是位居将相的人也不敢与他们有所争执。赵高从小就被阉割了,秦始皇听说他天生神力,又精通刑狱法令,就提拔他当中车府令,让他教导胡亥怎样断案。胡亥很宠信他,赵高越来越张狂。赵高犯罪,秦始皇让蒙毅处理,蒙毅认为赵高依法应当处死,秦始皇看在赵高办事机敏的份上,就把他赦免了。从那时起,赵高开始怨恨蒙氏兄弟。

 赵高向来受胡亥宠幸,又怨恨蒙氏兄弟,于是秘密劝说胡亥,请求假造始皇命令杀死扶苏,立胡亥为太子。胡亥同意了他的计划。赵高又说:“不和丞相合谋,恐怕大事难以办成。”于是去见丞相李斯,说:“始皇给扶苏的诏书与符玺,都在胡亥那儿。立谁为太子,就凭丞相您与我二人说了算。您看这事如何?”李斯说:“怎么能说这种亡国之言!为人臣子是不应当议论这些的!”赵高笑了笑,问:“您在才能、谋略、功劳、人缘以及是否受扶苏宠信,这五个方面能否与蒙恬相比?”李斯回答:“比不上。”赵高说:“是啊,一旦扶苏即位,一定会任用蒙恬为丞相,那时您就不能够身怀列侯印玺而荣归故里了。胡亥仁慈忠厚,可以做继承人。希望您考虑周详,决定此事!”

 李斯认为赵高说的话有道理,决定与赵高合谋,假称得到始皇诏令,立胡亥为太子。另外伪造了一封诏书给扶苏,责备他不能开辟疆土,建立功业,反而屡次上书,直言诽谤,日夜抱怨,怕不能回来做太子,赐死。大将蒙恬不但没有监督好太子,却参与他的谋划,也一并赐死,将军权交给副将王离。扶苏看完诏书,哭了起来,进入内室想要自杀。

 蒙恬却十分清醒,说:“陛下在外巡游,还没有立太子,命令我率三十万军队驻守边界,而让公子您监督,这是国家的重任!现在只不过一个使者来,你就自杀,你怎么知道这不是个骗局?将事情了解清楚以后再死,也不算晚。”扶苏对蒙恬说:“父亲命令儿子死,这是天经地义的,还有什么可了解的?”说完就自杀了。蒙恬不肯自杀,使者就把他交付给有关官吏,囚禁在阳周。又将护军一职更换为李斯的手下,然后使者就回去报告了。胡亥听说扶苏已死,就想释放蒙恬。正好蒙毅为始皇出巡而祈祷山川,回来时路过,赵高就对胡亥说:“先帝一开始是想立贤能的你为太子的,而蒙毅劝谏说不可以,不如斩草除根,把他杀了!”于是把蒙毅囚禁在代郡。

 赵高与胡亥见所有反对自己的势力已除去,于是派人护送始皇的尸体回京。当时正值酷暑,装载棺材的辒车发出臭气,于是下令随从将一些鲍鱼装在车上,用鲍鱼的臭味掩盖尸体的腐臭。车队走直道到达咸阳,之后才将始皇去世的消息发布。

 秦始皇安葬后,胡亥打算杀掉蒙毅。他的侄子子婴劝他不要杀害功臣。可是胡亥这时候只听赵高的话,把蒙毅杀了。蒙恬听到消息,也服毒自杀了。就这样,皇子胡亥继承了皇位,史称秦二世

 昏庸的胡亥肆意放纵自己的欲望,除了常年的无偿劳役外,农民的赋税负担也日益加重,最终导致了陈胜吴广起义的爆发。各地称王割据的不计其数,陈胜的属将之一周文领兵十万直奔函谷关而来,秦的末日终于到了。最后胡亥被逼抽剑自刎,死在最宠信的奸臣赵高之手。秦二世胡亥是秦朝的第二个皇帝,也是最后一个,他使秦始皇希望皇位传万世万代的好梦彻底破灭了。桓宽的《盐铁论》中指出:“秦使赵高执辔而覆其车。”实际上,胡亥成了赵高扩大自己权力的工具。

 

本文标签: 秦朝胡亥
版权声明:

《胡亥是怎么篡位成功的?公子扶苏的愚孝也助力了一把!》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ishi/25739.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