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野史秘闻 > 稗官野史 > 宋孝武帝刘骏为何如此沉迷享乐?最后国破家亡

宋孝武帝刘骏为何如此沉迷享乐?最后国破家亡

时间:2022-05-28 15:49:45

 

 宋孝武帝可能很多人没有听说过,他是南朝刘宋时期的皇帝,但是他的儿子和女儿大家都应该有所耳闻,那就是山阴公主刘楚玉和她的弟弟刘子业。不仅仅是朝代一片混乱,就连皇室里面也是不堪入目。他们两人不是因为别的,就是因为他们的私生活十分混乱,甚至有传闻刘楚玉和刘子业有暧昧的嫌疑,这样的皇室简直是荒唐至极。做为这两姐弟的父亲,宋孝武帝刘骏也是个不知所谓的人,刘子业和刘楚玉很有可能就是耳濡目染了他们父亲的做法,那么刘骏到底做了些什么?

 刘楚玉非常的开放与大胆,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像皇帝要面首的公主,皇帝也就是她的弟弟刘子业对这个姐姐非常好,无论刘楚玉有什么要求,不管是过分的还是不过分的,他统统都会满足,刘子业亲自给刘楚玉挑选了几十个俊俏的面首送到了公主府。这还不算完,刘子业和刘楚玉还存在着暧昧不清的关系,在朝堂上就敢公然说一些的不雅的话,当姐弟二人共处一室的时候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不可言说的事情。而且刘子业的性格也十分暴虐,喜怒无常,在宫里面侍候的宫女太监一个不小心就会掉脑袋。

 刘楚玉和刘子业的父亲刘骏也是一个性格十分偏激,残忍无情,沉迷于玩乐的人。刘骏并不是什么受宠的皇子,他的童年可以说是非常凄凉。因为皇子众多,他在他的父亲眼里并不十分出众,年纪很小的时候就被发配到了远离中原的边疆。在边疆都是一些将士们,个个都说是大老粗,环境也非常恶劣,刘骏在边疆受尽了委屈和折磨,在那里没有人会因为你是皇子就高看你一眼,如果出了什么差错还要被上一级的将领责罚,如果被皇帝知道了还要给他降级。长年的军队生活并没有让他变的骁勇善战,而是让他变得冷血残忍,跟皇宫里的亲人们很疏远,没有什么感情了。

 后来刘骏继承了皇位,拥有了权利和财富之后,他开始享受生活,也不去管什么国家大事,整日就是喝酒享乐,美人在怀。据传,刘骏经常进入他母亲的寝宫,一进去就是大半天,渐渐的宫里面就有不好的传闻,不过并没有证据能证明刘骏进入寝宫是做什么,虽然有北魏的史书记载,但是北魏与刘宋本来就是敌对关系,所以并不足以让人相信。刘宋的史书倒是没有详细记载这一条,但不管怎样,刘骏依然做了很多荒唐的事情。

 刘骏在他母亲的寝宫宠幸其他宫女的事情,皇宫上下可谓是人尽皆知,如此行为让朝野上下都对这个昏庸的帝王感到很失望而且匪夷所思,是一个怎么样的人才能不顾人伦道德做出这样的事情来。刘骏不止有很多不道德的传闻,和自己的堂妹更是坐实了有儿女之情,刘骏的堂妹就是刘骏十分宠爱的殷淑仪,殷淑仪十分的美貌,刘骏在见到这个妹妹的第一眼就很喜欢她,一般人对自己的堂妹都会没有什么感觉,但是刘骏不同,他生性对亲缘血脉并不看重,所以就强留了自己的堂妹在宫里面,后来殷氏因为长得十分好看,才情也很出众,所以得到了刘骏的宠爱。

 但是殷贵妃并没有陪刘骏太久,也可能是因为他们是血亲,殷贵妃不像刘骏,心里还是分得清轻重的,没进宫多久,就去世了。殷贵妃去世之后,刘骏特别的伤心,觉得是那些宫女太监伺候的不好,于是将贵妃宫里的宫人都赶尽杀绝。为了纪念贵妃,给贵妃建了一个很大的陵寝,发费了大量的资源,在贵妃下葬的时候,他把那些哭的最凶的人都奖励了一遍,而那些哭的不够伤心的都打入了大牢。由此可见殷贵妃在他心中的重要性。

 刘骏这个皇帝,当的是一塌糊涂,在处理政事时,他也是由着性子胡来,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完全不考虑做事的后果,百姓们在他手里吃尽了苦头,特别是他到了晚年的的时候,可能是因为年纪大了,更加的无所顾忌,嗜酒如命,不过他还是得以善终,但是他的儿女就没那么好的运气了,刘子业和刘楚玉最后落得个国破家亡的下场。所以说,坏事做多了,不知道报应和明天哪一个先来,我们一定要吸取前人的教训。

 

本文标签: 宋孝武帝南北朝
版权声明:

《宋孝武帝刘骏为何如此沉迷享乐?最后国破家亡》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ishi/25738.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