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野史秘闻 > 稗官野史 > 为什么同性恋能风靡魏晋?魏晋的同性恋文化是怎么兴起的?

为什么同性恋能风靡魏晋?魏晋的同性恋文化是怎么兴起的?

时间:2022-05-26 16:47:56

 为什么同性恋能风靡魏晋?魏晋的同性恋文化是怎么兴起的?接下来跟着66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乱之世”,三国时期“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西晋“八王之乱”引发“五胡乱华”,汉人陷入亡族灭种的边缘。那可真是一个狂魔乱舞的“吃人”社会,被吃的人被称做“两腿羊”。在这样的社会里,汉人被胡化,胡人被汉化,混血很常见,而同性恋这种现象也从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的宫廷走入民间。魏晋南北朝不是中国同性恋最盛行的时代,却是“同性恋明星”产出最多的一个时代。

 那么,为什么同性恋能风靡魏晋呢?

 同性恋古已有之,魏晋从宫廷走入民间

 据现代科学研究,同性恋并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种先天性的基因遗传。同性恋古已有之,至于古到什么时候,史籍记载不一。《杂说》这本书说“娈童始于黄帝”,把同性恋的历史推到了五千年前,与中华民族的文明史时间一样长。世界承认中国的信史从商时代开始,因为商朝的甲骨文明确记载了商朝的存在。而《商书·伊训》载有“三风十愆”,其中一“愆”就是“比顽童”,这是最早的信史同性恋记录。周朝继承了商朝的同性恋传统,《逸周书》中有“美男破老,美女破居”的记载。

 春秋时期被称为“春秋淫乱”,其中同性恋的故事不绝于耳。比如卫灵公与弥子瑕有“分桃”之情,不罪弥子瑕;魏王为他的同性恋人阳君下达禁论美人令,以示专宠;鲁昭公之子公叔务人与他宠爱的娈童汪锜“同死共殡”;楚襄成君听完楚大夫庄辛“鄂君绣被”的故事后主动与之握手相交。卫灵公与宋朝、楚王与安陵君、赵王与建信君等,都演绎了一段段美好的同性恋故事。

 秦汉时期的同性恋故事也主要发生在宫廷,因此这个时代被称为“佞幸时代”。汉朝二十多个皇帝,有同性恋爱好的就有十来个。开创“文景之治”的汉文帝宠幸邓通,特许他“开采铜山和自铸钱币”,因此邓通成了中国首富;汉武大帝除了“金屋藏娇”,同时对男宠也特别感兴趣,大将军卫青霍去病以及韩焉、李夫人的哥哥等,最有名的是汉哀帝,他宠幸董贤,因此产生了一个成语叫“断袖之癖”。

 魏晋南北朝时代,同性恋之风从朝廷、贵族走向民间,这是一个战乱四起、人生如露的时代,因为大环境使然,及时行乐、放浪形骸成为风尚,皇帝们的“特殊癖好”上行下效,使思想开放的魏晋人所接受。而涌现的一批“男星”助推了这种风气。魏晋时代的“男星”有潘安卫玠嵇康兰陵王慕容冲等,其粉丝甚众,而卫玠因为身体不好,接待“粉丝”任务重,竟然活活被“看”死,因此他成为魏晋时代乃至中国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巨星”,其被看死记录无人能破。

 毡帐同宿与男女比例失调,是推动同性恋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魏晋时代男风盛行,胡风盛行是最重要原因之一。那个时代,经过五胡乱华,中原大地上除了汉人,其他少数民族反而占了主要地位。五胡十六国,大多数是少数民族政权。因此少数民族的风俗被带入了中国。少数民族对于两性关系没有那么多忌讳,尤其是他们睡帐篷的风俗,带到了中原,极大地影响了中原地区的两性习俗。这是一种母系氏族社会流传下来的睡眠休息方式,在毡帐里睡觉,共宿一间“大房子”,这大房子能有多大呢?说出来吓人一跳,最大的可休息一千多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战乱长达三四百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又处在战争环境下,战友之情往往会发展成基友之情。

 在战争时代里,男女比例是严重失调的,男人在军阵中,难得见女人;而男人上了前线,留守的女人犹如守活寡,也难得见男人。客观上给同性恋提供了生活环境。而胡风里有共睡毡帐的习俗,更是为同性恋提供了方便。不要讳谈人的生理特点,很长时间没有性生活,人也会发疯的,男人没有女人陪伴,就会拿亲近的男人解渴;而女人没有男人,也会找同性的闺蜜解闷。在生死如露的情况下,不知哪一时哪一刻就面临死亡,快乐一会是一会,因此人们也不再忌讳同性恋。

 文人雅士推动了魏晋的同性恋文化

 虽然说儒家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但儒家并不排斥“同性恋”。孔子曾经对一对同性恋者公叔务人与汪锜“同死共殡”发表意见,“能执干戈以卫社稷,可无殇也”,孟子曾经称赞郑庄公宠爱的男色子都:“至于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冯梦龙在《情史》一书中记载俞大夫云:“女以生子,男以取乐。天下之色,皆男胜女。羽族自凤凰、孔雀以及鸡雉之属,文彩并属于雄。犬马之毛泽亦然。男若生育,女自可废。”,为同性恋提供了“理论武器”。

 魏晋南北朝不但涌现出了一批“男星”和同性恋故事,文人雅士们还创作出了大量的诗篇歌颂“男星“和同性恋。

 “翩翩周生,婉娈幼童。年十有五,如日在东。香肤柔泽,素质参红。团辅圆颐,菡萏芙蓉。尔形既淑,尔服亦鲜。轻车随风,飞雾流烟。转侧绮靡,顾盼便妍。和颜善笑,美口善言”

 晋朝的张翰创作《周小史》这样写道:,不知道的,还以为描写的绝色佳人,想不到是一位堂堂男儿;梁简文帝的《娈童诗》、梁刘永的《繁华》诗,刘孝绰的《小儿采菱》、无名氏的《少年》、昭明《伍嵩》等作品,与张翰作品异曲同工,都大大推动了当时的同性恋文化。

 魏晋既是一个清谈玄时代,又是一个娘炮男风时代。经过文人雅士们的推动,既出现过陈子高战场上遇到敌人“知己”的故事,也出现过石季龙为同性恋对象杀妻的故事。这个时代既“男女气乱”,又产生“嵇阮之交”,成为同性恋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代。

 

本文标签: 晋朝
版权声明:

《为什么同性恋能风靡魏晋?魏晋的同性恋文化是怎么兴起的?》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ishi/25073.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