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野史秘闻 > 稗官野史 > 太平天国之后,晚清最强大的湘军去哪里了?

太平天国之后,晚清最强大的湘军去哪里了?

时间:2022-05-26 16:47:47

 太平天国之后,晚清最强大的湘军去哪里了?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太平天国爆发以后,清朝的军队屡战屡败,但是这个是,有地方官员组织的三支军队,成为镇压太平天国的主力。这三支地方武装组织分别是:李鸿章的淮军、左宗棠的楚军,曾国藩的湘军。淮军发展最好,再他的的基础上成立了北洋军,成为晚清最巨大的一支武装力量,然而当时最强的,具有10万人马的湘军,哪里去了!

 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发动了起义战争,当时清政府的主要军事力量,都聚集在沿海地区。对于广西这个地方,没有给与太多的关注。起初洪秀全想从繁华的广东起义的,但是广东的文化气息,太过于浓厚,他所创立的“拜上帝教”,根本就唬不住广东人。

 起义初期,清政府根本没有把他当成一回事,谁知这支队伍和以往的不同,虽然“拜上帝教”只是一个幌子,但是,起义军的信徒十分的虔诚,作战十分的勇猛。朝廷的军队,屡屡失败,根本就不是的对手,更不要说消灭起义军了。

 起义军势如破竹,很快流窜到湖北地区,然后沿着长江继续东进,一往无前,直到占领南京。南京的失守,对清政府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南京作为东南地区的中心,失去了南京就相当于失去了,对东南地区失去了控制权。已经完全失去作战能力的八旗军队,根本不是已经成为气候的太平军的对手。于是朝廷就开始计划,组织地方武装力量,对抗太平军。

 曾国藩受命,回老家组织地方武装。刚开始的时候,曾国藩还比较清高,严重低估了清政府官员腐败的程度,四处碰壁,就连武装军队的粮食问题,都解决不了。在建立武装的过程中,曾国藩明白现实和道德之间的差距,真正的明白了官场的规则。

 在抵抗太平军的过程中,曾国藩领导的湘军,虽然是实力最强的,但是这支军队,属于曾国藩的私人武装,根本得不到朝廷的任何帮助,也曾经不止一次的被天平军打败,最后总能死里逃生。

 这个期间,太平军内部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杨秀清、洪秀全等人,自相残杀,自断羽翼。湘军才能在以后的战斗中,慢慢的取得优势。同时,左宗棠、李鸿章的组织的地方武装,也迅速崛起。三路大军围攻太平军,最后扭转了局面。

 1863年,曾国藩的军队,主攻天京城内的洪秀全,而李鸿章、左宗棠的队伍杀入浙江等地。1864年,曾国藩成功收复天京。慈禧以及奕,在北京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十分的高兴,但是也对曾国藩起了防备之心。

 但是这个时候的曾国藩,已经摸清官场的道道,所有的事情,都处理的十分小心。攻入天京之后,他立即把湘军裁撤,仅留下一小部分,镇守江南,其余的全部返回家乡湖南。回到湖南的湘军,逐渐的销声匿迹,但是江南地区,这部分去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在此以后,湘军一直统治江南地区40多年,虽然远远比不上,李鸿章淮军的发展,但总算保存了下来。甲午战争之后,全力参战的淮军,全军覆没,退出了历史舞台。

 庚子战争之后,一直不参战的湘军,保留了大部分的实力,和张之洞的南洋军,势均力敌,朝廷也拿它没有办法。但是袁世凯当权以后,北洋军一家独大,推出军制改革,张之洞实力大减,存在40多年的湘军,也被彻底裁撤,消失在历史舞台中。

 

本文标签: 清朝
版权声明:

《太平天国之后,晚清最强大的湘军去哪里了?》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ishi/25071.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