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历史 > 宋朝历史 > 北宋打仗在面临战况大好下 北宋为什么还要议和赔钱

北宋打仗在面临战况大好下 北宋为什么还要议和赔钱

时间:2022-05-24 16:08:01

  还不了解:北宋的读者,下面66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为何北宋在战况大好的情况下非要议和赔钱,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辽军侵略,逼近开封,宋真宗惶恐不安地准备逃跑,大臣们趁机要求迁都南下。寇准却力排众议,逼迫皇帝亲临前线,甚至提出夺回燕云十六州。宋真宗怒不可遏,认为寇准拥兵自重,心怀不轨,欲借辽军之手改朝换代。大臣们落井下石,猛烈攻击寇准,众口铄金,寇准不得已同意辽方提出的和谈建议。

  事实上,当时的战况对宋国十分有利,辽军由于孤军深入,战线拉得太长,后勤补给十分困难,只要宋军按照杨延昭的提议,借助城防将辽军分割包围,逐一歼灭,那么,乘胜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成功率很大。何况皇帝亲政,前线将士热血沸腾,纷纷想要立功表现。

  再加上此时的辽国统帅萧挞凛,嚣张地在潭州城下巡视时,被宋军大将张环使用八牛床子驽当场射杀,辽军士气大挫,萧太后听闻萧挞凛牺牲,竟然伤痛欲绝辍朝五日。各地宋军转败为胜,辽国上下彻底丧失了继续开战的信心,在降将王继忠的建议下,急着跟大宋停战议和。

  宋军只要没有赵光义这样的外行皇帝瞎指挥,战斗力还是很强的,而且宋军的武器装备远比辽国先进,尤其是特制床弩,有效射程甚至超过一公里,而弩机向来是骑兵的克星,只要运用得当,就算辽国骑兵再强照样被批量收割。

  但是宋真宗在寇准的逼迫下,心惊胆战地登了一回潭州城楼后,再也不愿留在这危险之地,说什么都要远离辽军,谁劝都不管用,无论南下迁都,还是停战议和,随便选一样就行,不管代价如何高昂,这种自私的心态也算是得到了赵光义的真传。

  负责谈判的大臣曹利用坦诚地向宋真宗问道:“这次议和,我们的底线是什么?”宋真宗只想早点停战,因此不假思索地回道:“只要不割地,就算赔偿百万钱财,也不在话下。”

  曹利用有点懵,他也担心自己背上卖国的骂名,于是继续追问道:“到底是多少?还是给个具体数额吧。”宋真宗有些不耐烦:“若是辽国态度强硬,即便每年输送一百万也不是不可以。”

  寇准在门口听到他们谈话,心头一颤,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凭什么每年白送辽国百万钱财,这可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换句话说,这就是资敌。他悄悄地将曹利用拉到角落里,恶狠狠地威胁道:“你胆敢谈到三十万以上,我一定让你脑袋搬家。”

  曹利用双腿一软,差点跪了下来,本来准备替皇帝和大臣们做件大好事,早点完成合议,好让大家早点返回开封,他们被寇准强行按在潭州城这烽火前线,心惊胆战夜不能寐,慌得都内分泌都失调了。

  但是寇准这位凶神恶煞连皇帝都敢得罪,想办法杀个大臣应该还是轻而易举的,肥差一下子变成了苦差,曹利用满头大汗:“就算辽人杀了我,也不会谈到三十万以上!”

  澶渊之盟最后以每年向辽国提供十万两白银和二十万匹绢为代价,结成了兄弟之国。此后,边境虽然大战停息,但是冲突不断。辽国觉得宋军实在怯弱,在这种必胜的大好形势下还愿签订城下之盟,那么偶尔过来“打谷草”,烧杀劫掠也没什么后果了,而宋军却因此士气低落,总是被动挨打。

  更可怕的是,大宋君臣通过檀渊之盟一致认为,只要花点钱就能买平安,还要大动干戈地跟敌国血战干什么?以至于后来西夏独立,金兵南下,依然按照“花钱消灾”的老套路操作,结果金人狮子大开口,北宋人财两空,直接覆灭,钱财买不来一国平安。

  曹利用觉得自己节省了大笔赔偿,算是大功一件,得意洋洋地回去交旨,近侍好奇地问他谈成多少钱?曹利用神秘兮兮地伸出三根手指,近侍以为三百万,转身禀报宋真宗,宋真宗正在用膳,碗筷都差点打翻:“这也太多了,太多了!”不是说好一百万吗?

  曹利用吓得魂飞魄散,战战兢兢地进去:“银和娟加起来只有三十万两。”宋真宗大吃一惊,忍不住开心地称赞:“才三十万,这么点钱,你办得很好,非常好!”随后重赏了曹利用,自始至终没提寇准。

  当初主张迁都升州的是王钦若,因为他是江南人;而主张迁都益州的是陈尧叟,因为他是四川人,都到了国家生死存亡的关头,他们还想方设法谋取私利。为了避免王钦若消极逃避对宋真宗造成的负面影响,寇准曾将他调往前线防御辽军,因此,王钦若对寇准恨之入骨。

  澶渊之盟签订后,王钦若好不容易返回开封,他私下对宋真宗进言道:“陛下重用寇准,是觉得他对大宋有功吧,惋惜澶渊和议乃城下之盟,《春秋》所不齿也。陛下怎么会不以为耻,反而认为寇准有功呢?”

  宋真宗沉吟不语,脸色大变,王钦若见状继续诋毁:“陛下听说过赌博吧,那些赌徒输红了眼,往往会将所有财物全部押上,以期翻盘,胜败在此一举,这便是‘孤注一掷’,陛下亲征潭州,不过是寇准的‘孤注’而已,现在想来,岂不十分凶险?”

  宋真宗听罢怒不可遏,觉得自己成为了寇准的棋子,被他狠狠地耍了一把,从此对寇准心怀不满,两年后,将他罢相,贬出京城。

  寇准不愧为一代名相,本次大战,通过皇帝亲征,北宋本已胜券在握,倘若继续坚持,必能扩大战果,收复燕云十六州也未必不可以。可见,只要宋军管理得当,战斗力也不逊辽军,章悙时期的熙河开边差点灭亡西夏。

本文标签: 北宋打仗
版权声明:

《北宋打仗在面临战况大好下 北宋为什么还要议和赔钱》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ishi/24202.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