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历史 > 三国历史 > 历史上陈宫为什么要背叛曹操帮助吕布?

历史上陈宫为什么要背叛曹操帮助吕布?

时间:2022-05-19 15:37:48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66历史网小编带您走进陈宫背叛曹操帮助吕布的故事。

  194年曹操东征徐州陶谦,留夏侯惇荀彧程昱、陈宫、张邈等人留守大本营兖州,可是令曹操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当初为他入主兖州立下汗马功劳的陈宫却突然反戈一击,联合陈留太守张邈、张邈之弟张超、兖州从事中郎许汜及王楷等人背叛曹操,并迎客居司隶河内的吕布入主兖州。

  陈宫为何背叛曹操?原因可能在于曹操在兖州擅杀当地名士比如陈宫的好友边让,打击兖州当地士族有一定关系,可是令人不解的是,兖州四战之地周边都是实力派的诸侯:北邻袁绍的冀州、西北是河内太守张杨、东面是徐州陶谦,南边和袁术的势力范围接壤,而吕布和袁绍闹翻后一直在他的老朋友河内太守张杨处落脚。

  当时陈宫在东郡、张邈在陈留郡,这两个地方离司隶州的河内和冀州都不远,即使不考虑离得比较远的袁术和陶谦等人,陈宫也应该选择实力更为强大的袁绍才对,那么陈宫背叛曹操,为何不选择袁绍,反而迎寄人篱下的吕布入主兖州?我们分析一下其中原因。


  第一,袁绍和曹操是盟友,而且是关系很密切的盟友,当时有两个比较松散的联盟,一个是袁术、陶谦、公孙瓒等人的结盟,另外一个是袁绍、曹操、刘表张绣等人的结盟,曹操东征徐州陶谦的时候,袁绍甚至还派出大将朱灵领兵前去协助曹操,可见当时两人关系确实不错。

  194年的时候袁绍还远没有几年之后坐拥四州之地那么强大,此时和曹操的结盟对他来说尤为重要,当然陈宫不会把兖州献给曹操的盟友袁绍。

  第二,张邈和袁绍是死对头,袁绍曾经想让曹操杀了张邈,陈宫如果想要和袁绍联手,第一个不答应的肯定是张邈。

  第三,陈宫背叛曹操,除了上述提到的曹操擅杀兖州名士的原因之外,也有陈宫自己的野心在内,陈宫密谋反叛前曾和张邈说过一番话:"今雄杰并起,天下分崩,君以千里之众,当四战之地,抚剑顾眄,亦足以为人豪,而反制于人,不以鄙乎!今州军东征,其处空虚,吕布壮士,善战无前,若权迎之,共牧兖州,观天下形势,俟时事之变通,此亦纵横之一时也。"

  从中可以看出陈宫野心毕露,"权迎之"就是姑且迎吕布入兖州,一句话其实就是以吕布为援,利用吕布达到夺取兖州的目的,因为吕布在兖州根基很浅,最后还是要依靠他们这些兖州当地的士族。

  想要利用别人,这个人选可不好选,袁绍实力雄厚,张杨有自己的地盘,他们如果来到兖州,陈宫和张邈可没办法占据主动,环顾四周也只有吕布才是最佳的人选,为何这么说?

  首先,吕布被赶出长安后,四处流浪没有自己的地盘,虽然张杨是他老朋友(吕布、张杨、张辽三人之前都是并州刺史丁原的部下),但总归还是寄人篱下,现在有人找上门来说送一块大大的地盘给他,吕布肯定二话不说马上答应。

  其次,正因为吕布没有自己的地盘,对兖州又不熟悉,陈宫等人才能更好地利用吕布。

  最后,吕布本身实力不弱,不仅骁勇善战麾下还有一定数量的并州军,对陈宫他们来说是一个天然的盟友。

  或许还有人会问,陈宫为何不选择刘备?刘备当时要么在支援陶谦的路上,要么已经在徐州,但是刘备只是青州平原相,不仅离陈宫隔得远,而且声名不显,实力不强,又何谈选择刘备?也只有吕布才是最佳人选。

本文标签: 陈宫刘备
版权声明:

《历史上陈宫为什么要背叛曹操帮助吕布?》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ishi/22694.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