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历史 > 三国历史 > 诸葛亮打仗为什么总是坐轮椅 诸葛亮这么做用什么用意

诸葛亮打仗为什么总是坐轮椅 诸葛亮这么做用什么用意

时间:2022-05-19 15:37:23

  还不了解:诸葛亮打仗的读者,下面66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诸葛亮双腿健全,为何打仗总坐着“轮椅”?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谈及诸葛亮,很多人会联想到唐代诗人杜甫的这句诗。在杜甫看来,诸葛亮无疑是三国时期功绩最高之人,完全盖过了当时的所有人。

  部分读者朋友可能有些不以为然,但需明白,刘备在请到诸葛亮之时,除了一个皇室宗亲的名义,其他可是一无所有,没有大军、没有地盘,是诸葛亮带着他白手起家,才成就了三分天下的魏蜀吴局势。

  所以在杜甫看来,三国时期,很大程度上是诸葛亮的个人舞台,余者皆为陪衬罢了。那么,这么厉害的人,为什么打仗的时候,要手拿扇子,坐着“轮椅”呢?

  艺术形象的创作

  由于时代变迁,世异时移,我们对诸葛亮的印象,并不一定适合历史上的真实形象,更多的是由于当下的形象塑造而成的。

  说到诸葛亮,相信很多人脑海中,都会出现一个坐在轮椅之上“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形象,甚至可能更具体点,这个形象会特别贴近唐国强、陆毅、于波等影视明星。

  可是我们回顾史书《三国志·第三十五卷·诸葛亮传第五》中关于诸葛亮的记载,对于诸葛亮形象的描述,仅有“身长八尺”“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等两处记载,而这个描述,跟现在的羽扇纶巾等形象可谓天差地别。

  这种区别的是怎么出现的呢?现在我们印象中的诸葛亮形象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以史书《三国志》的记载为准,就能明白,《三国志平话》《三国志通俗演义》等小说以及现代的众多以三国时期为题材的影视剧,都对诸葛亮的形象进行了相当程度的艺术加工,经过数百年的塑造,便形成了诸葛亮走哪都拎着把羽扇、一身儒袍,然后每次亲临战场都坐在一个高高的轮椅上的形象。

  可以肯定的是,这个文学形象绝不是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形象,那为什么人们会给诸葛亮塑造这样的形象呢?

  诸葛亮神化

  自三国以来,虽然魏强蜀弱、晋最终统一天下,但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占据正统的蜀国,才是最好的。这是基于宗法观念等传统道德观念导致的结果。

  作为蜀国真正意义上的顶梁柱,诸葛亮不管是文治武功还是忠贞品格,都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可与推崇。在《三国志》中,作者陈寿对诸葛亮的评价是“是一个极为卓越的政治家、外交家,甚至是一个合格的发明家,不过,在军事战略上,他并不算厉害”,这是一个十分中肯的评价。

  后来,由于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同时还有忠贞报国、淡泊名利等优良品质的影响,很多人开始有意或无意地夸大诸葛亮的个人贡献,慢慢地就把诸葛亮神化了。

  比如说,《三国志》里只是记载了司马懿在诸葛亮死后,看到诸葛亮驻军营寨的布局,感叹诸葛亮是个奇才,仅此而已。但在后人的神化渲染中,竟成了“死诸葛吓活仲达”的神异故事。

  此外,历史上用“羽扇纶巾”形容一个人的,最初仅有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描写对象是周瑜,“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但是这个羽扇纶巾的形象,最后却落到了诸葛亮的头上,周瑜还是甲胄加身、腰佩长剑的武将形象。

  事实上,仅就军事方面而言,诸葛亮和周瑜都可以说是儒将(文将),所以他们的形象一致其实是合情合理的。只是后人为了凸显诸葛亮的强大与特殊,便把苏轼想象中羽扇纶巾的周瑜,抢了羽扇、夺了纶巾,赐予一身戎装,然后把诸葛亮塑造成羽扇纶巾的形象。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若问神化之后的诸葛亮到底有多强,苏轼的“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可以充分说明。从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中便可管中窥豹,早在诸葛亮进入四川之前,便布下了八阵图,为多年后刘备从陆逊手中逃脱埋下伏笔。

  如此“前知五百载,后知五百春”的神机妙算,试问作为凡人的三国群雄,有谁能与之一战呢?

  同时,为了凸显诸葛亮的无敌,罗贯中的小说和民间传说一样,让诸葛亮每逢出征,便高坐“轮椅”,手持羽扇,谈笑之间,杀得敌人丢盔弃甲、溃不成军。

  事实上,不论文官还是武将,上阵骑马坐车是最基本的要求,不提兵败逃跑的问题,就算打赢了,追杀溃军那也得要一匹好马才行。

  有着“英霸之器、八尺之躯”的诸葛亮既无残疾,也无重病,在双腿健全之下仍然坐“轮椅”出征,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有读者朋友可能会说,就不能是诸葛亮真的腿脚不便吗?读过《三国演义》的朋友都了解,诸葛亮曾在五丈原布阵禳星,希望通过祈禳之术让自己延寿一纪,然后连续七个晚上步罡踏斗。

  原文有载“日则计议军机,夜则步罡踏斗”,连续施法七日,直到第七日被魏延破坏才功亏一篑。别的姑且不论,诸葛亮直至死前,仍然腿脚完好,当是确凿无疑。

  让腿脚完好的诸葛亮坐着“轮椅”出征,除了凸显诸葛亮的无敌之势,还受了民间传言的影响。坊间有言,说诸葛亮是孙膑的转世,因为他们带兵打仗的能力都一样强,然后孙膑的膝盖骨被剜导致双腿残疾,每次带兵出征都只能坐在战车上。

  作为他的转世,诸葛亮带兵出征也应该坐在战车上,甚至更进一步,坐在由推着的“轮椅”上,充分展现他在军事谋略上的无敌与可怕。

  小结:

  诸葛亮的功绩与其杰出的品格都值得所有人学习,但普罗大众在面对事情的时候,往往会夸大其词,以起到强化刺激、加深印象的作用,人云亦云、以讹传讹之下,事情传说便与事实渐行渐远。揭开人为导致的迷障,窥见历史的真相,其实更有利于我们见贤思齐。

本文标签: 诸葛亮三国
版权声明:

《诸葛亮打仗为什么总是坐轮椅 诸葛亮这么做用什么用意》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ishi/22682.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