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野史秘闻 > 帝王野史 > 古代大多数皇帝都寿命短,背后原因是什么?

古代大多数皇帝都寿命短,背后原因是什么?

时间:2022-05-18 16:04:39

 今天66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古代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可能在大家的印象里首先能想到的是三皇五帝,比如伏羲轩辕等这些人,其实他们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皇帝,最多只能说是一个部落的首领吧,真正可以叫皇帝的应该是秦始皇吧,毕竟这个词是他发明的,在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自认为自己非常厉害,觉得三皇五帝都比不上他,所以秦始皇就发明了皇帝这个词,成为了最高统治者,秦始皇自然也就成为了中国的第一个皇帝了。

 皇帝在古代拥有的权力是非常大的,任何人都比不了,每天从一醒来就有人伺候,穿衣不用自己动手,漱口后的水有人接着,反正是无论做什么都有很多人在一旁伺候,吃的用的都是最好的,吃的东西也是山珍海味,而且还极为讲究,用什么配菜用什么水都有严格的要求,喝茶都要用特定种植的茶,特定的茶具,特定的用水。穿的衣服每天都不重样,都是用得最好的丝,最好的布,总归来说就是什么都有什么都不缺。但是很多时候都是物极必反的,皇帝的生活这么好应该是长命百岁的,可是纵观历史为什么皇帝大多都比较短命呢?平均寿命只有三十多岁。

 首先大家能想到的就是古代一直战争不断,社会比较混乱,皇帝为了统一天下,在遇到大场面战争的时候皇帝为了鼓舞士气会亲自带兵打仗,打仗就会有牺牲,所以有的皇帝就为了统一天下不断打仗最后在战争中被杀死,这样还算可以接受,毕竟是为了自己的事业。

 皇帝大多吃喝不愁,所以在饮食方面经常没有节制,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吃的太多就会引起肥胖,大家都知道肥胖经常会引起很多慢性病,大家所知道的皇太极的体型就是算比较肥胖的,根据记载,皇太极在中年的时候就已经发福了,长得很胖体重比较大,由于自身的体重的原因走起路来也是看起来比较笨重,根据记载最后皇太极因为过于肥胖导致了高血压和中风等疾病,最后猝然驾崩了。说起高血压引这个病症,在古代北宋时期尤其突出,北宋的很多皇帝都患有脑血管方面的疾病,而脑血管疾病一般就是由高血压所引发的。

 吃了吃饭方面的问题还有饮酒,古代皇帝的酒种类极其多,有自己酿造的,还有别的地方送给皇帝的,喝的酒太多了就很容易引起脑血管方面的疾病,这是因为酒中的乙醇等这些有毒的物质在体内的堆积,时间长了以后会抑制大脑的呼吸中枢。皇帝一般年龄都很小,本来年龄小身体就弱,如果长期过量饮酒必然会影响身体健康,据记载当年的元太宗在驾崩前就曾喝了很多的酒。

 还有一种大家通过看电视可以了解到就是皇帝都比较惜命,因为他已经习惯了现在的享受生活,如果死了的话就再也享受不到现有的一切了,所以皇帝到老了的时候特别怕死,所以会想尽办法寻求长生不老药,派很多人不远万里去求丹药,皇帝还会派专人炼制所谓的长生不老丹药,为了炼制丹药使用了各种能使用的手段,古代当时炼制的丹药中大多都含有多种重金属,所以皇帝长年累月的服用这种含有重金属的丹药必然会导致那些金属元素在体内积累,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引起中毒,古代的医疗技术毕竟是有限的,对于金属中毒这种病一般是诊断不出来的,就算诊断出来也没有特别好的办法去治疗金属中毒,也没有什么特别有效的解毒药物,所以很多皇帝为了保命吃这些丹药,反而是因为这些丹药最后让自己送命,唐朝时的唐太宗就是因为吃了太多含有金属的丹药而驾崩的,像唐太宗这样吃了丹药而驾崩的皇帝还有很多。

 古代皇族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在结婚方面,皇家的人为了让自己的后代血脉纯正,在结婚的时候经常会犯错,那就是近亲结婚,我们知道近亲结婚会后代非常不好,会提高患病的可能,尤其是在遗传病和基因病方面,但是古代那么落后,没有什么科学技术可讲,哪懂得这些啊,皇家很多人会近亲结婚,这种现象非常常见,所以有时候生下来的孩子就会患有先天性的疾病,这样的疾病在古代也是很难医治的。

 

本文标签: 古代唐朝
版权声明:

《古代大多数皇帝都寿命短,背后原因是什么?》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ishi/22343.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