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清朝时期军队打仗惨败的原因是什么 是因为士兵装备跟不上吗

清朝时期军队打仗惨败的原因是什么 是因为士兵装备跟不上吗

时间:2022-05-15 09:31:12

  清代大军的惨败,主要是因为士兵的装备跟不上?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历朝历代,要想赢得一场战争,不是看你的士兵有多勇猛,而是却决于你的军事实力,军事实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战争的成败。从古至今,战争的本质就是国与国之间军事实力的较量,而鸦片战争的结果,就是这个结论的最好体现。

  很多人都认为:清代大军的失败,主要是因为士兵的装备跟不上,他们以血肉之躯,怎么能抵挡得住西方列强的炮火呢?

  其实不然,我国早在唐宋时期,就有了火器,甚至,在清军入关的时候,就已经配备一定数量的鸟枪了。因此,在面对西方列强入侵的时候,清代的大军是有火力配备的,至于质量那就有待考究了。

  然而,自古以来,西方的火器发明都是落后于中国的,那么,后来为什么赶超中国了呢?

  这不是因为西方人比中国人聪明,而是火药在发明之后,中国主要用于节日娱乐燃放的烟花,只有在战争的时候,才会把火药用于军事武器。宋、明、清三朝在更迭之间,所用的时间都非常的短,而王朝建立之后,也没有发生过特大的战争,所以,国家对于军事技术,也就没有什么大的要求,这就导致军事设备、尤其是新兴火器,得不到很好的发展。

  与此同时,在这一段时间,欧洲却是连年征战。

  各国要想自保,甚至,获得战争的胜利,就必须转变思路,提高自身的军事实力,而火器就是很好的军事装备。在中国鸦片战争爆发之前,最大的一次内战就是三藩之乱,之后的战争,也只是对抗一些军事实力比较落后的少数民族,这也导致中国失去了提高军事技术的动力。

  在明代,中国的火器技术与西方可以说是齐头并进的,明代的神机营就是当时全世界军事装备最先进的部队。整个营队共有五千人,分为步兵、骑兵和炮兵,其中,步兵全部配备火器,炮兵则有当时最先进的战炮。为了能够长时间的射击,还采用了“三段式”射击的战术。

  惋惜,在明成祖之后,因为没有战争,国家的军事技术就开始落后于西方了。但是,明代的政策比较开放,对待西方科技的态度也很开明,之后,传教士则把最新的火器技术带到了中国。

  因为西方火器技术的传入,才使得中国的火器技术没有落后,甚至,在清康熙年间,朝廷还有了自己的火器营。当时,为了覆灭南明政权,清军就利用传教士传入的火器来,提升了自己的装备,并一举铲除了南明政权。

  之后,无论是剿灭三藩之乱,还是对抗边境的俄国人,火器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康熙十五年,火器专家还研制了“神威无敌大将军炮”,用于装备大军,并在对俄战争中,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后来,清军又制造出了“威远将军炮”,用于平定葛尔丹的反叛。康熙在看到火器在战争中的作用之后,就开始着手打造火器营。

  也就是说,在平定三藩之乱的时候,中国的火器技术还可以与西方相媲美。火绳枪就是一种使用火绳点燃推进,用火药击发弹丸的滑膛枪。1548年,明代大军与倭寇的战斗中,缴获了倭寇手中的火器,还俘虏了大批制造枪械的工匠。此后,明代军事当局就派工匠学习造枪技术。后来,清军又从明军那里学习了怎样制造火绳枪,以至于,火绳枪成为火器营的主战步枪。

  火绳枪的出现也改变了战争的形态,伴随着火绳枪的发展人类的战争从冷兵器进入到热兵器时代。虽然,西方人后来又发明了新的火器,但是,它们都不能替代火绳枪的优势,这也导致:在十九世纪的战争中,西方相对于中国,在火器方面他们占不了什么优势。甚至,在鸦片战争中,清代大军手中的抬枪、大炮也都不弱于英军的大炮。

  那么,为什么清代大军会如此惨败呢?

  主要原因在于:清代政府各级官员的腐败,在制作军事装备的时候,利用职权偷工减料,只为自己谋取利益,而不管战争的成败,更不管战场上将士的生死。

  都了解,战场上的一分一秒,都能够决定整个战争的胜败。可以说,那个时候的鸟枪,都是纯手工打造的,但是,因为工费被贪污,导致制作上的粗糙,连同一型号的枪,其口径都不相同,在打仗的时候,士兵们用的就不是很顺手了。甚至,就在清军埋头找合适弹药填装的时候,此时的英军就已经占领了阵地,最终清军的惨败也成了一种必然。

  其实,这还不算什么,更可怕的是,清代制造的鸟枪,不仅质量差、后坐力大,子弹有时还会从枪后面射出来,误伤自己人。而拥有中国特色的抬枪,即使杀伤力再大,却因为肩扛,导致精度差、危险系数更高,最终,致使士兵们都不愿意用抬枪作战。

  因为,造枪官员的腐败,鸟枪就算有所损坏,也无法得到及时更新,使得许多士兵都没有配备鸟枪。后来,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朝廷只好临时赶制一批新枪,但是,在质量上却没有任何保证。可以说,清代因为军事技术的原因,导致鸦片战争的失败。但是,深究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则是一个政府的管理制度问题。

  如果,没有官员贪污腐败,清军的军事装备,怎么可能不敌西方呢?

  参考资料:

  【《中国近代现代史》、《宋史·兵记》、《陔馀丛考·火炮火枪》】

本文标签: 清朝军队
版权声明:

《清朝时期军队打仗惨败的原因是什么 是因为士兵装备跟不上吗》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ishi/22238.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