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战史风云 > 古代战争 > 刘备为何不能学习其祖先刘邦的避战政策呢?

刘备为何不能学习其祖先刘邦的避战政策呢?

时间:2022-06-05 16:18:45

  公元前207年10月,秦王子婴刘邦投降,秦朝灭亡。在此之后,刘邦接受了樊哙张良的劝阻而还军霸上,并与秦地百姓约法三章,就此深得秦人之心。后来项羽进入咸阳,杀子婴,劫掠财宝,火烧咸阳宫,就此自称西楚霸王,随后分封群臣,已然将自己视为天下共主。由于项羽忌惮刘邦深得人心,在鸿门宴之计未成功后,他为了困住刘邦,故意将刘邦分封到巴蜀汉中一代,称刘邦为汉王,为了遏制刘邦的势力,项羽还将怀王先前许诺的关中之地封给三个秦朝降将,可以说,当时刘邦的封地仅有巴蜀与汉中,与后来只占据了益州和汉中的蜀汉政权是基本相似的。

  在刘邦成为汉王后,他由于当时的实力不足而避战项羽,后世盛赞刘邦此时避战项羽,乃是挫其锋芒,后来刘邦在萧何、张良和韩信等人的协助下,刘邦所率领的汉军逐渐强大,他与项羽协商以鸿沟为界,划分楚汉。在此之后,刘邦在背后偷袭项羽,使得项羽退至垓下,当时刘邦用四面楚歌的办法瓦解了楚军的军心,导致项羽手下军心涣散,无力再战。在这样的情况下,项羽走投无路,只好突围,只不过他突围到乌江边时,觉得无颜面对江东父老,因此他在乌江边自刎身亡。

  而蜀汉政权在占据益州与汉中时,蜀汉朝堂上对于是战是守的想法与刘邦当时又有不同。公元226年,四十岁的曹丕因病身亡,曹叡登基称帝,当时魏国朝廷上有人认为可以趁着诸葛亮在汉中时,派出魏军消灭他们,刚刚登基的曹叡对这个建议颇为心动,然而孙资却认为汉中地势险要,大举兴兵将造成天下纷乱,而且耗费巨大,所以不应该就此大动兵戈,不如让大将镇守险要之地,只要魏国国力强大,蜀汉自然不战而降。而正是因为诸葛亮等人认定长此以往,蜀汉与曹魏之间的差距将会越来越大,因此才会不惜以一州之地为支撑,出兵攻打曹魏。既然刘邦当时占据的领土与蜀汉此时的领土相仿,为何两者面临的选择与分析会截然不同呢?

  首先,当时刘邦已经暗度陈仓,由于项羽当时并没有派自己人留守关中,而是将关中交给了三个降将,导致刘邦轻易的夺取了关中,而蜀汉当时只占据了巴蜀和汉中,没有占据关中,因此诸葛亮才不得已而数次出兵北伐,其目的就是为了和刘邦一般占据关中。其次,项羽集团中除了他自己,其他将领很难独当一面,以至于在刘邦夺取关中后,竟然在短时间内就打到了彭城,逼得项羽不得不转身攻打刘邦。而在三国时期,曹魏手下良将众多,因此,蜀汉没办法达到昔日刘邦的成就,即便是大将关羽也不能直接攻打到许都城下。

  最为关键的是,当时刘邦并非避战项羽,刘邦当时的做法是吸引项羽的主力,让韩信在北方开拓疆土,英布在南方策反,彭越在后方骚扰,以至于项羽空有一身本领而无力抵抗,最终被刘邦活活耗死,而蜀汉如果不出兵北伐,则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全据北方,占据了天下十之七八的曹魏不断的发展壮大,最终用国力将蜀汉碾压至死。

  虽然诸葛亮有萧何之能,关羽虽不及韩信,但也有英布和彭越之勇,法正虽不及张良,但也能为刘备出谋划策,占据汉中,然而当时刘备面对的是手下坐拥无数武将谋士的曹操,而不是刚愎自用的项羽,因此当时的蜀汉注定无法复制昔日刘邦的成功。

本文标签: 汉朝刘邦
版权声明:

《刘备为何不能学习其祖先刘邦的避战政策呢?》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zhanshi/26775.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