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战史风云 > 古代战争 > 大将王翦敢于急流勇退,率秦军灭楚国之后选择告老还乡?

大将王翦敢于急流勇退,率秦军灭楚国之后选择告老还乡?

时间:2022-06-05 16:18:27

  在古时候,和皇帝相处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俗话说“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特别是开国将领,大部分都免不了兔死狗烹的命运,像西汉刘邦对待一干异性诸侯王,最后都痛下杀手;朱元璋更狠,几乎把功臣屠戮殆尽。所以,如何和皇帝相处,如何保命就是一种帝王心术,可惜,历史上懂得这个道理的人很少,所以大多都逃不掉被杀的命运。而能在皇帝身边善终的“聪明人”没有几个,而很早就明白这个道理的战国名将王翦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公元前224年,秦王想要出兵伐楚,想要一举拿下楚国,为一统天下做好准备。在朝政上秦王询问各个将军的意见,王翦说,要伐楚非要60万大军不可。而李信却说,给我20万人就够了。因为李信刚打了个胜仗,此时颇得秦王嬴政的赏识。秦王认为王翦老了,楚国的国力已经被打垮了,只剩个空架子,20万人足矣。于是就命李信为上将军,和蒙恬一共统帅20万大军伐楚。王翦见秦王不采纳自己的意见,于是就提出要告老还乡,秦王准奏。

  和李信交战的是当时楚国的名将项燕,战争从一开始,楚军就故意示弱,且战且退,而楚军精锐绕道秦军后方偷袭,结果大破秦军,此战是秦国近几年来少有的败仗。消息传到咸阳,秦王大惊,亲自驾车赶到王翦府上请罪,并请求王翦出山,王翦还是要60万大军,秦王许了。

  在战前准备的时间里,王翦却上书秦王,请求秦王多赐一些良田、府邸。秦王就很困惑,你老马上就要领兵出征了,要这些东西干嘛,你又用不到?于是就召见王翦问道,大军马上就要出发了,你不考虑作战问题,怎么关心起来自己的财产呢?王翦说道,我是大王的将领,就算是有再大的功劳,最多就是封个侯,趁现在还能得到大王的重用,我想多要些赏赐,等以后好留给我的子孙后代。秦王听了这些话哈哈大笑。等王翦率大军刚出居庸关,就就连派出了5位使者,把请求赏赐的奏报一再的报给秦王。

  这时候,王翦身边的将领们就看不下去了,他们感觉自己的偶像怎么变得这么贪婪,纷纷劝说主将说:现在大战在即,而身为主将的你却不考虑军事问题,屡屡向大王讨要封赏,再说秦军前不久才战败,我们现在寸功未立,怎么能这样呢?还是等打败楚军,到时候在跟大王讨要封赏,相信大王也不会吝啬的。王翦微微一笑,并不说破,等劝说的人多了,王翦才跟他们解释到:你们以为我真的是想要一些良田、府邸吗?我这样做是救我自己的性命。看着众将不解,王翦接着解释到:我们这次带了有60万大军,这可几乎是秦国的所有兵力啊,而且大王生性多疑,担心带兵的人拥兵自重,虽然他将大军交给了我,可是内心深处还是放心不下的,我只有这样表现出贪财,让大王以为我只想做个富翁,而没有自立为王的念头,这样大王才会对我放心,我一家老小的性命才能保得住。那些将领听了才如梦初醒,纷纷称赞王翦老谋深算,深谙帝王之道。

  此后王翦跟楚军交战时,先固守不出,一直耗了一年有余,待楚军松懈之时,猛然发起攻击,在蕲打败项燕,摧毁楚军主力。紧接着又攻破寿春,俘获楚王负刍,正式灭亡楚国。

  王翦得胜回秦后,被秦王封为武城侯,并赐给她大量的良田、府邸,王翦家族里面的好多家族子弟也都提拔为官,正值此风光无限之时,王翦却向秦王撤退的交出兵权,再次请求告老还乡,最后病死家中。不得不感叹王翦的老谋深算,虽然位极人臣,却能急流勇退,这份见识几乎无人能及。所以他才得了善终。

本文标签: 春秋王翦
版权声明:

《大将王翦敢于急流勇退,率秦军灭楚国之后选择告老还乡?》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zhanshi/26771.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