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战史风云 > 古代战争 > 在隋唐演替中起到重要作用,瓦岗军到底是怎么覆灭的?

在隋唐演替中起到重要作用,瓦岗军到底是怎么覆灭的?

时间:2022-06-05 16:17:36

  卑鄙小人背后偷袭杀了瓦岗带头大哥,间接帮助李世民打下大唐江山,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66历史网小编一起往下看。

  隋炀帝为了梦中那”远迈周汉“的伟业,不顾百姓的承受力,上马了一系列大工程。隋炀帝枯水季节让百姓挖运河,丰水季节让百姓修长城,还修建了东都洛阳等一系列大功臣。隋炀帝不仅仅上马了一系列的大工程,还三次讨伐高句丽,让百姓苦不堪言。

  一系列的大工程和三征高句丽,让老百姓死伤甚重。有个成语”福手福足“,足以体现出老百姓的苦难。所谓的”福手福足“,其实就是”斧手斧足“,通俗易懂的说法,就是用斧头砍了自己的手脚。

  孔圣人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古代的中国人,一向爱惜自己的身体,连头发都很少剪。隋朝的百姓,为什么会自残肢体呢?原因很简单,福手福足之后,就不用去修长城和挖运河,也不要去征高句丽了。福手福足虽然惨,但是总比去送死强吧?

  隋炀帝的所作所为,可以用”“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来形容。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这句话的作者是祖君彦。祖君彦是隋末名士,是瓦岗军头号笔杆子。祖君彦一杆生花妙笔,可抵十万雄师。李密把祖君彦所写的《檄洛州文》昭告天下,四方英雄纷纷投靠瓦岗军。

  瓦岗军在李密的率领下,迅速发展到三十万人马,成了隋朝末年实力最强的反隋武装。《资治通鉴》记载,窦建德见到李密实力强大,劝李密进皇帝位,李渊也写信对李密”厚礼尊让“。

  在当时的许多人看来,李密就是未来的天下之主。但是有一个人不愿意让李密成为天下之主,此人名叫翟弘。翟弘的亲弟弟,就是瓦岗军的创始人翟让。翟让知道自己不如李密,就主动让贤,把瓦岗军带头大哥的位置,让给了李密。

  眼看着李密要当皇帝了,翟弘的红眼病发作了。翟弘对翟让说:”当皇帝的美事,应该自己干,怎么可以让给李密呢?贤弟要是不想当皇帝,愚兄我就要自己来了。“

  翟弘的话,让李密听到了。李密害怕翟让和翟弘对皇帝宝座有想法,就决定先下手为强,杀了翟让和翟弘。李密置办了一桌酒席,请翟让和翟弘喝酒。翟让和翟弘不知道这是鸿门宴,就带着保镖去赴宴。

  李密对翟让说:”咱们兄弟喝酒,用不着这么多伺候,让随行的兄弟们去隔壁房间喝酒吧。“

  翟让觉得有道理,就让保镖们去隔壁房间喝酒了。保镖们走后,整个房间里,就剩下了蔡建德一个人有武器了。李密拿出一张宝弓,请翟让欣赏。翟让拉弓的时候,蔡建德突然从背后偷袭,一刀杀了翟让。此事典出《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八十四》,史书上关于蔡建德的史料,就这么多了。

  古代的英雄好汉,都看不起从背后偷袭杀人的小人。蔡建德作为历史人物,唯一见载于史册的事迹,就是背后偷袭杀了翟让。蔡建德的来路,没有史料记载。蔡建德的人生结局,也没有史料记载。历史给蔡建德的形象,就是个背后偷袭杀人的小人。

  蔡建德杀翟让的时候,大概也不会想到,他背后偷袭的一刀,会引发蝴蝶效应。翟让死后,他的旧将单雄信和徐世绩等人不服李密。翟让手下有几万人马,李密害怕他们兵变,只好让单雄信和徐世绩继续统领翟让旧部。

  单雄信和徐世绩,对李密口服心不服。在李密与王世充决战的时候,徐世绩隔山观虎斗。单雄信则是直接带兵投奔王世充,来了一个临阵倒戈。瓦岗军内部因为翟让之死离心离德,很快就败亡了。

  瓦岗军的败亡,让李世民家族争天下的时候,少了一个强的对手。瓦岗军的败亡,让李世民家族得到了许多瓦岗英雄。比如秦琼程知节(程咬金历史原型人物)、徐世绩(徐茂公历史原型人物)、王君廓(王君可历史英雄人物)、罗士信(罗成历史原型人物)、魏征张亮李君羡、袁子干、张善相、李公逸、丘孝刚、杜才干、常何(玄武门之变时帮助李世民的玄武门守将)等等。

  投靠李世民家族的瓦岗英雄,有为大唐战死沙场的袁子干、张善相、李公逸、丘孝刚、罗士信等人。也有立下赫赫战功,成为凌烟阁功臣的秦琼、程咬金、徐世绩、张亮四位名将。还有贞观名相,凌烟阁第四功臣魏征。

  投奔大唐的瓦岗英雄,为李世民家族立下了赫赫战功。李世民家族能坐拥天下,瓦岗英雄功不可没。举个例子,正史《新旧两唐书》就记载,尉迟敬德刘武周帐下效力的时候,一路势如破竹,连大唐的兴之地太原都给攻占了。关键时刻,秦琼”战美良川,破尉迟敬德“,才扭转了战场局势。

  如果不是蔡建德背后偷袭杀了瓦岗军带头大哥翟让,瓦岗军就不会迅速败亡。李世民家族就得不到这么瓦岗英雄相助,争天下的时候,还会多一个强劲的对手。蔡建德小人做派的一刀,间接给李世民家族立了大功啊。

本文标签: 隋朝李密
版权声明:

《在隋唐演替中起到重要作用,瓦岗军到底是怎么覆灭的?》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zhanshi/26760.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