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战史风云 > 古代战争 > 唯一能和秦国抗衡的赵国为何会败?赵王需要背锅

唯一能和秦国抗衡的赵国为何会败?赵王需要背锅

时间:2022-06-05 16:17:07

  长平之战前,赵国确实是唯一一个可以和秦国相抗衡的国家。

  秦国是经过商鞅变法后,从弱国一下变为强国了。秦国强大了,他就不愿意待在西北边陲之地了,他要扩展地盘,只要扩展地盘就会侵犯其他国家的利益,所以,这也是秦国和中原一些大国不断产生摩擦的原因之一。

  秦国和赵国相邻,两个国家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的国家,只要秦国想出关中,他就必然会侵犯赵国的利益。所以,秦赵之间必然会有一战。

  当然这一战谁都不想先挑起事端,秦国虽说很想东扩,但是,看看赵国当时的这些名将,廉颇李牧乐毅田单。即使是秦国有白起这种百战百胜的名将,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他是不会挑起战争的。

  当然,赵国的名将虽然多,但是并不是不可战胜的。

  我们来分析一下赵国的这些名将,乐毅和田单两人确实是名将,但是他们不是赵国人。一旦赵国和秦国打仗,可以说是举全国之兵力,全力以战。打规模如此大的战争,赵王怎么会相信外来的将领呢?

  乐毅是燕国人,他也是燕国最大的功臣。但是,由于小人的陷害,乐毅为了保命不得不去赵国找个安身立命之地。

  田单齐国人,和乐毅的情况差不多。这两个人属于外来户,赵王肯定是不会重用他们的。所以,名将中只能在廉颇和李牧之间选择了。由于赵国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可以说他的四面全是强国,西面是秦国,南面是魏国,东边是齐国,北边是燕国,西北是匈奴。

  这些地方都是需要让人把守的,因为李牧一直在西北地带抵抗匈奴,所以,李牧是不可能派为主将来抗战秦国的。

  最后一个人选就剩下廉颇了。当然廉颇也是最佳人选,廉颇深知,秦国来攻打赵国,是远道而来,他们肯定是想急于求成,速战速决的。索性,廉颇就采取了消极应战,积极防守的策略。

  这种战略对于秦军的白起来说,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毕竟廉颇不来应战就意味着要打持久战。若是打起持久战来,秦军肯定早晚会败的,因为他们远离国家,粮食供应就是个问题。

  为了速战速决,白起想到了一个反间计。他就开始派人到处散布谣言,说其实秦军最怕的主将就是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了。只要把赵括换成赵国的主将,秦军就会不打而散去的。

  这个谣言传到了赵王那里,赵王也对廉颇有意见了。秦军这么嚣张,远道而来攻打我们,你竟然龟缩在城中不去迎战,你是什么意思,看不去我们赵军的战斗了吗?赵王很生气,他就把廉颇给撤掉了,换成了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赵括这一来,为了迎合赵王,他选择了和白起决战,战果可想而知,赵国的兵力在这一战中基本上全部被白起坑杀了。死亡人数达到四十万之众。

  自此之后,赵国一蹶不振,再也没有和大秦抵抗的实力了。

本文标签: 春秋赵括
版权声明:

《唯一能和秦国抗衡的赵国为何会败?赵王需要背锅》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zhanshi/26754.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