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战史风云 > 古代战争 > 如果张须陀不大意的话,他会在荥阳之战打败李密吗?

如果张须陀不大意的话,他会在荥阳之战打败李密吗?

时间:2022-05-31 15:52:42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66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荥阳之战的故事。

  隋朝末年,天下群雄并起,各路豪杰割据一方坐观天下大势。同时,翟让的瓦岗军给了钱风雨飘摇的隋朝最后一击,整个隋朝在内忧外患中摇摇欲坠。

  然而,有一个人却始终如一地维护着这个大厦将倾的隋朝,他四方平叛并且威震东夏。后来,他又在与瓦岗军的较量中每战必胜。他成为隋炀帝杨广最可以信赖的将领,更成为瓦岗军、朱灿等农民起义军的梦魇,他就是大隋最后的名将—张须陀

  一、名将的因素。

  我们可以纵观整个隋末,为什么张须陀能够从屡战屡败的隋军里走出来,成为了隋朝的柱石?

  1.张须陀的魅力和才华。

  首先,张须陀有勇有谋并且善于治军,所以他统帅的军队才能出其不意的击败各路叛军。同时他善于抓住战机,利用对方的漏洞展开攻击,这让翟让等势力都特别头痛。

  其次,张须陀有一颗仁慈的心。当他担任齐郡丞时,灾民因饥荒而食不果腹,于是他冒着被处斩的危险擅自开仓放粮。而这一切都让他在百姓心中留下了一个好印象,以至于很多人纷纷投身于张须陀军中使其实力大增。

  2.名将的魅力。

  张须陀这么厉害,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张须陀的手下有秦叔宝和罗士信两位战神。秦叔宝不用说大家都知道,不管是他的智慧还是武艺,都是在顶尖高手之列的。而另一位罗士信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猛人,在隋唐演义中罗士信是唯一一位可以和李元霸匹敌的人物。张须陀军中有这两位绝世战神,又怎么可能不百战百胜呢?

  3.千牛备身的战力。

  千牛备身最早出现于北魏宣武帝时期,后来又活跃于隋唐时期。这支部队都是由军中佼佼者组成,他们骁勇善战并且作战经验丰富。他们是由隋炀帝拨给张须陀的一支旅,或许大家没怎么听过千牛备身,但相信大家都听过千牛卫这个词。而千牛备身就是千牛卫的前身,当然他的主要工作是作为禁军性质的存在。

  二、张须陀的人生绝唱。

  在百战百胜的平叛中,张须陀很快迎来了自己的“滑铁卢”:荥阳之战。

  这一次,瓦岗还是熟悉的瓦岗军,但张须陀已经不是那个深思熟虑的张须陀了,屡战屡胜的他已经开始低估瓦岗的实力。同时瓦岗方面,他的对手也悄悄由曾经的手下败将翟让变成了深谋远虑的李密

  翟让诈败引诱张须陀进入瓦岗的陷阱中,张须陀虽然突围而出,但他又折回去救被困的兄弟。张须陀虽然数进数出,但还是没有改变部队败散的结局。最终,一代名将以力战而亡,书写了自己的人生绝唱。

  三、张须陀的败亡对隋朝的影响。

  1.张须陀败亡后,再也没有一个人能够成为拯救大隋王朝的柱石。这位大隋最后的名将退出历史舞台后,再也没有一个能真心为隋朝和百姓鞠躬尽瘁的名将了。

  2.对隋朝而言,它损失的不只是一个将领,更是一个维护时局的关键人物。从此之后,隋朝也开始在衰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了,大隋最后的屏障也终究随着张须陀的败亡而化为千年历史中的一缕青烟,随风消散。

  有时候我在想,如果张须陀没有死,江都的骁果卫还会还杀死隋炀帝?隋朝会不会有一丝不同的转机?

本文标签: 荥阳之战张须陀李密
版权声明:

《如果张须陀不大意的话,他会在荥阳之战打败李密吗?》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zhanshi/26430.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