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战史风云 > 古代战争 > 安庆保卫战:太平天国战争史上最惨烈的一战

安庆保卫战:太平天国战争史上最惨烈的一战

时间:2022-05-30 16:20:40

  安庆保卫战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66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安庆,位于八百里皖江的源头,素有“文化之邦、戏剧之乡”的美誉。相传东晋诗人、堪舆风水家郭璞曾经在这里登盛唐山观长江,感慨了一句“此地宜城”,故而安庆城别名“宜城”。

  不过,这座充满人文底蕴的小城,还曾有过一段硝烟弥漫的岁月。清咸丰十年,湘军与太平军在安庆城打响了一场决定太平天国命运的惨烈战斗,这便是震惊天下的安庆保卫战。

  01西征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安庆就成为了太平军最重要的西线门户和粮源要地。长江东流经由安庆,将漕粮运送到太平天国大后方。同时,安庆作为“天京之锁钥”的独特地理优势,也让清军欲攻打天京而不得,屡屡望安庆而兴叹。

  可以说,安庆一日无恙,则天京一日无险。这对于急着剿灭太平军的曾国藩而言,打下安庆,就成了“关系淮南之全局,将来即为克复金陵之本”的关键一战。

  1860年,曾国藩率水陆大军5万人围攻安庆,而此时安庆城中的守军,只有区区2万多名太平军。

  消息传来,洪秀全急令陈玉成与李秀成,兵分两路西征武汉,以解安庆之围。

  可惜,陈李二人试图效仿“围魏救赵”之计攻打武汉的进展并不顺利。一开始,陈玉成的大军所向披靡,仅用十二天便攻入湖北。武昌城中的清军吓得慌作一团,幸好英国海军提督何伯、参赞巴夏礼及时挺身而出,以“保障外商贸易”为由阻挠太平军前进,才让清军缓过一口气来。

  此后,陈玉成与湘军多次交手,互有胜负,但始终没能解救安庆之围。眼看西征武昌的意图落空,陈玉成索性回救安庆,在赤冈岭一带连夜修筑营垒,准备与安庆城中的守军里应外合。

  谁知,清军却棋快一招。他们趁着陈玉成回天京请求援兵的时机,突然袭击了赤冈岭的太平军。没有了主帅的太平军顿时大乱,留守赤冈岭的4000名太平军精锐全军覆没。清军兵锋直抵安庆城下。

  02血战

  陈玉成西征失利的同时,李秀成部的进攻武汉的计划也并不顺利。1860年秋冬之间,李秀成率南路军经繁昌、石台而入黟县,一度打到离曾国藩设在祁门的指挥所仅剩六十里路。

  曾国藩吓得连遗书都写好了,可李秀成却不知何故,没有按照原计划继续进军,转而率军挥师浙江,西征计划遂宣告失败。

  眼看围武汉救安庆的计划已不可行,陈玉成当即亲临前线,他抱着全军必死之决心,分兵十路与清军正面对抗,打响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安庆保卫战。

  战斗伊始,陈玉成亲率数万大军,每人背负着一束茅草,迎着炮火冲到清军壕沟前,一面砍杀敌人,一面用茅草把沟填平。

  清军占据有利地形疯狂向太平军开炮,炮火映着天空都呈现出诡异的血腥色。太平军的先头部队在清军的炮火下一片片倒下,但很快后续部队又顶着清军的炮火不断发起冲锋。牺牲的士兵尸体层层叠叠地落在壕沟里,与茅草一起将壕沟填得犹如平地。

  战斗一连打了几天几夜,安庆城外尸骨如山,连河水也被染成了红色。可惜,纵使陈玉成奋战至此,到底敌不过清军炮火的密集攻击,最终不得不含恨回师桐城,另图救援安庆之策。

  03城破

  陈玉成败走后,曾国藩为减少清军伤亡,提出了“扎硬寨,打呆仗”的六字作战方针,准备对安庆城围而不攻,坐等安庆城守军困死在城里。

  安庆城中的物资,在清军封锁下急剧减少。待到入夏后,城中存粮已所剩无几。太平军将士不得不搜食猪、狗、树叶、树皮来充饥,但这些东西很快也成了“紧俏货”,于是路边的饿殍渐渐也成了人们竞相争抢的“美味”。

  然而,虽然太平军战士处境如此艰难,他们依然顽强坚守着自己的城池,哪怕活活饿死也决不肯向清军屈膝投降。

  安庆城中军民的艰难处境,让陈玉成忧心不已。1861年8月末,陈玉成带着孤注一掷的决心,再次兵发安庆城,誓要解救安庆之危。

  太平军在陈玉成的指挥下,与清军展开一场血战。城中的太平军见来了援军,也不顾饥疲交加的身体状态,一起站立城头为陈玉成部唱军歌助威。

  清军见太平军势大,急调火铳兵助战。枪林弹雨中,太平军尸横遍野,流血漂杵,最终清军在消耗17万斤火药和无数铅弹后,终于打退了陈玉成部的进攻。

  这一仗,太平军死伤2万多人。一时间山峦大地,尽是一片血染的色彩。

  陈玉成部虽败,却极大的打击了清军的气焰。为防陈玉成卷土重来,清军连夜在安庆马山脚下挖掘地道,暗通到安庆城下。

  随后,清军通过地道,在安庆北城门下埋放了大量炸药,将厚厚的城墙炸开几十丈的缺口,安庆城就这么破了。

  潮水一样的清军涌入城中,与留守在城内的太平守军展开激烈的白刃战。太平军守将叶芸来、吴定彩为抵抗清军进攻,率太平军战士用身躯堵住城墙缺口,英勇就义。

  与此同时,城中的激战正杀得天昏地暗,日月变色。2万多名守城的太平军誓与阵地共存亡,拖着虚弱的身子与清军拼死一战,全部壮烈牺牲。至此,安庆城完全落入清军手中。

  安庆陷落的第二天,陈玉成见大势已去,只得忍痛退兵。回师途中,陈玉成忍不住仰天长叹,泪湿衣襟。这位被誉为擎天一柱的年轻将领明白,安庆一丢,天京西线再也无险可守。天国破灭,不过是早晚之事。

  果然,三年后,清军合围金陵,天京城破。曾经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就这么消失在历史的风云中。

本文标签: 太平天国安庆保卫战
版权声明:

《安庆保卫战:太平天国战争史上最惨烈的一战》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zhanshi/26104.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