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战史风云 > 古代战争 > 李自成退居西北后方寸大乱,他都做了哪些错误决定?

李自成退居西北后方寸大乱,他都做了哪些错误决定?

时间:2022-05-30 16:20:20

  顺治元年(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四月初九,摄政王多尔衮,率豫郡王多铎、英郡王阿济格等八旗王公将领与"三顺王"孔有德等离沈阳,大举进军明国。5月25日,吴三桂接受了多尔衮提出的条件,同意投降并为清军指路,使得清军非常顺利进入了山海关,染指关内。

  入关后的清军面临三大对手,明朝军队和李自成张献忠的农民起义军。明朝虽已腐朽,崇祯帝朱由检已于三月十九日自缢于煤山(今北京景山,清尚不知晓此事),但毕竟曾拥兵百万,明朝将士和朱明宗室定会集兵相战。更难以应付的两个对手是李自成和张献忠,分别领导的大顺、大西农民军。

  大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十月底,多尔衮发布文告,准备兵分两路:一路命英亲王阿济格为“靖远大将军”,统率吴三桂、肖可喜等部,进攻西北地区的李自成;一路命豫亲王多铎为“定国大将军”,率大军下江南征伐南明。

  这是大清入关之初,在军事上,多尔衮犯下了最严重的战略性失误。或是因为一切过于顺利的缘故,多尔衮有些忘乎所以,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力量。于是,贸然决定:将战斗力虽强,人数却很有限的主力部队,投放到相隔数千里的两大战场上,同时发动规模巨大的两个战役。

  这是一个会形成巨大危害的战略错误。在战争进程中。一旦受挫势必呼应不灵。且大军一出。华北地区所余兵力将很薄弱,不可预见之祸不是不可能发生。偏偏这种战略考虑上的不周全,却由于他两大对手的失误而得到了及时的弥补与纠正。

  李自成退居西北、杀掉李岩之后,方寸大乱。关中地区百二秦关,是所谓四塞之地,自古山川形胜,易守难攻。李自成若是收缩形势,在此苦心经营的话,将会给多尔衮带来很大的困扰。偏偏他在政治上一误再误、军事上一败再败之后,再一次未经周密准备,便在河南怀庆即今日河南省沁阳地区发动了大规模的反击战。这一次,除了 间相当有力地打击了该地区的清军之外,却也一巴掌拍醒了多尔,多尔衮,假如多铎按照原计划南下,李自成完全有可能于怀庆得手之后,锋直指兵力空虚的河北京畿地区。那时,多尔衮可能就要陷入手忙脚乱的尴尬中了。

  此时的南明政权真是让人不说也罢。他们对于北方地区,诸如当时多尔衮根本顾不过来的山东、河北一带,似乎全无感觉。除了忙于给弘光皇帝搞女孩子之外,就是忙着窝里斗,忙着给魏忠贤阉党翻案,忙着把权力捞到自己手里,忙着把异己排挤出去。就连唯一的中流砥柱、后来大名鼎鼎的史可法,都在一心一意地希望联合清军消灭异己。

  就是在这种时刻,多尔衮被李自成拍醒了,火速命令多铎改变行军路线,暂停南下,立即掉过头来,对付怀庆的李自成部队。经过场大规模会战,清军大获全胜。取胜后的多铎,渡过黄河,进攻潼关。在潼关大战中,李自成再次失利,此时,阿济格于陕北一路节节进逼,李自成的老家米脂也告易手,由此,形成了阿济格、多铎两路夹击李自成主力的态势。李自成陷入进退维谷、两面受敌的困难境地。此后,他退到哪里,清军便追到哪里,基本丧失了发动大规模战役反击的能力。

  当此时,南明政权中仅有的几位明白人建议,立即出兵空虚的山东、河北,“攻其不备,必建奇功”。,结果,被束之高阁。而史可法的建议更加离谱,他希望“悉简精锐,直指秦关”。也就是说,要主动出兵,帮助清军先灭了李自成再说。这个建议多亏也被束之高阁了,否则史可法在历史上会是什么形象真的就很难说了。

本文标签: 清朝李自成
版权声明:

《李自成退居西北后方寸大乱,他都做了哪些错误决定?》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zhanshi/26096.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