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战史风云 > 古代战争 > 骑兵时如何兴起的,为何后来慢慢的消亡了呢?

骑兵时如何兴起的,为何后来慢慢的消亡了呢?

时间:2022-05-30 16:18:16

  「骑兵」作为战争史上称霸时间最长的兵种,横扫世界长达几个世纪。无论是十字军东征,还是席卷半个地球的蒙古铁骑,作为战斗主力的骑兵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甚至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走向。然而,威震一时的骑兵又是怎样走向没落的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66历史网小编一起往下看。

  在中国,早在商朝就有数量较少的骑士,而后来推翻商朝的周人更是以为商朝王室养马而闻名。到了战国时期,在赵武灵王著名的「胡服骑射」政策下,骑兵开始作为一个独立兵种登上了历史舞台。这是因为当时赵国不仅要与中原诸侯争天下,还要对外应付林胡、楼烦、东胡这「三胡」的不断骚扰。

  骑兵出现后,几乎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蒙古铁骑了。蒙古族的蒙古帝国东起日本海、西抵地中海、北跨西伯利亚、南至波斯湾,国土面积达三千余万平方公里。无论是被蒙古人打败的宋朝,还是后来的明朝,骑兵都是重要的军事力量。满清的八旗铁骑更是直接打进山海关,执掌江山近三百年。

  火器的出现,终结了骑兵的统治地位,西方的「骑士时代」就是被火炮灭掉的。在中国,一方面由于元朝的遏制,火药武器技术开始落后于西方;另一方面,清军骑兵在于明朝火器的对决中并不占劣势,于是火器在中国日益式微。尽管康熙皇帝的开明让中国的火器有所进步,但终究无法替代骑兵在满族人心目中的重要性。

  1860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天津大沽失陷后,僧格林沁率领当时清军最后的希望——蒙古骑兵在北京通州八里桥与阻击英法联军,史称「八里桥之战」。清军的步骑混合军队在面对英法联军战列步兵线等现代战术时,尽管视死如归,但还是在这场「两个时代」之间的战斗中,以近两万人的伤亡换来了对方12人的阵亡。

  其实早在八里桥之战不久前的1853年,英法意和奥斯曼土耳其在与沙俄的克里米亚战争中就已经预感到了传统骑兵的黑暗岁月必将到来。当时的俄军将步兵、骑兵、炮兵混编,在著名的巴拉克拉瓦战役中,20分钟内就抹去了英国轻骑兵2/3的战马和1/3的士兵。克里米亚战争就此成为「拿破仑式作战」与「现代战争」的分水岭。

  在同时代的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美国的骑兵以另一种方式得以新生了。南北战争中的骑兵装备了新式马枪,下马作战、上马机动的骑兵是当时执行侦察、袭扰和突袭的利器。当时的骑兵们借助骑炮,也能让自己拥有很强的火力。只是骑兵当时正面冲击的次数几乎降到了零,而是充分利用自己机动性的先天优势对步兵火力造成了的压制。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不仅出现了恐怖的毒气和逆天的坦克,也是骑兵在世界战争舞台上作为主角的最后演出。一战后期的马匹已经逐渐转变成运输辎重的劳动力。除此之外,保留着战斗力的骑兵也不得不寻求与坦克、装甲车等现代战车的配合战法。中国的骑兵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精兵简政」时期作为一个兵种被消除。

本文标签: 清朝僧格林沁
版权声明:

《骑兵时如何兴起的,为何后来慢慢的消亡了呢?》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zhanshi/26050.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