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战史风云 > 古代战争 > 王昭远被委以重任,为何成了敌军的阶下囚?

王昭远被委以重任,为何成了敌军的阶下囚?

时间:2022-05-28 15:45:45

  王昭远是后蜀重臣,主管全国的军政大事,是皇帝孟昶最信任的宠臣,就好像刘备眼里的诸葛亮一样。可遗憾的是,王昭远只是夸夸其谈的赵括,后蜀基业至少有一半毁在他手上。

  这个害人不浅的家伙是成都人,自幼父母双亡,无依无靠。这种悲惨境遇反倒让他形成了聪明乖巧,善于察言观色,揣摩他人心理的特点。13岁那年,王昭远被一个叫智諲的僧人收留,跟着他识字念书,变得更加机巧满腹、玲珑八面了。

  一天,镇守蜀川的最高军政长官孟知祥在署中设宴,盛情款待智諲和尚,王昭远以随从身份一起赴宴。正是这次机会,改变了王昭远的命运。

  见他聪慧、随和、机变,孟知祥便把他留了下来,给儿子孟昶做伴读,从此王昭远就和孟昶零距离地朝夕厮混在一起了。他将孟昶当伙伴,更当主子,时时恭维,处处顺从;孟昶也将他当最好的朋友,最铁的哥们儿。孟昶成为后蜀皇帝后,便立即重用王昭远,让他任通奏使、知枢密院事,“机务一以委之,府库财帛恣其取不问”。

  对孟昶这样的人事安排,他的母亲李太后不以为然,提醒儿子说:“当初你父亲用人有一个原则,即凡掌兵之官,没有军功者一律不授,所以无论是当官的还是当兵的都心服口服。这个王昭远,不过是你的一个下人,既没有上过战场,又没有真才实学,只会云里雾里地自吹自擂,如今你交给他这样重的责任,一旦国家有难,他能有何良策御敌?”可孟昶丝毫听不进去。

  王昭远好读兵书,好论方略,甚至常以诸葛亮自诩。这骗了不少人,也毁了不少人,山南节度判官张廷伟就是其中之一。他看王昭远是个绩优股,就把本钱一股脑儿地砸在王的身上,不仅不失时机地恭维这个所谓的高人,更要命的是,为了讨好王昭远而使自己飞黄腾达,他还为王出了个馊主意:“您年纪轻轻就得到这样的高位,这都是您德高才大,皇上倚重所致。可是本朝素有先例,没有重大军功,别人难免心里不服。依下官看来,不如趁现在天下纷乱,联合北汉,一起出兵消灭赵匡胤,把他的关右之地全部拿过来。到了那时,天下的悠悠之口自然也就消弭于无形了。”

  王昭远听了大喜,觉得是绝妙好计,经孟昶同意后,就开始实施。王昭远派了三个自以为靠得住的使臣带着蜡丸密信去和北汉商量,不料,其中一个使臣中途叛逃,把这封绝密信件献给了赵匡胤。赵匡胤正愁师出无名,这下有了借口,祸水顿时流向了本来还算太平的后蜀。

  边关警报迭至,孟昶命王昭远带兵迎敌。王昭远手执铁如意,一派胸有成竹的儒将派头,大言不惭地吹嘘道:“我此番出征,何止是要拒敌于国门之外,而是要率领这两三万虎狼之师奋勇前进,一举夺取中原!”

  然而刚一接敌,即被击溃,三战三败,王昭远再也没了斗志,一路跑到剑门,想要仗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利天险抵挡宋军的攻势。谁知宋军由险僻小路突然现身于蜀军身后,重演了一次当年邓艾入蜀的故事。王昭远又惊又怕,瘫倒在床上不能起身,结果剑门也失守了。这时的王昭远早已没有了当初的牛气和傲气,一路狂奔,只顾逃命。可是他终究没能逃出宋军的手掌心,很快就在东川成了阶下囚。

  王昭远简直就是个跳梁小丑,他的滑稽表演令人厌恶和不齿。当初不少人不称其名,而是美之曰“诸葛亮”,后来大家送了他一个绰号“猪狗浪”,可谓名副其实。

本文标签: 五代王昭远
版权声明:

《王昭远被委以重任,为何成了敌军的阶下囚?》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zhanshi/25675.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