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战史风云 > 古代战争 > 三国历史上的汉中之战,曹操和刘备分别派出了哪些名将?

三国历史上的汉中之战,曹操和刘备分别派出了哪些名将?

时间:2022-05-28 15:45:29

  历史是一条长河,它奔流向前,无止无息。今天66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述汉中之战的故事。

  汉中地处益州北陲,北瞰关中,南蔽巴蜀,东达荆襄,西控秦陇。群山屏抱,汉水横贯其间。由于汉中自然环境与四塞的险峻地形,所以汉中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在三国时期,汉中是刘备军事集团立于巴蜀的北部屏障,汉中丢失,巴蜀不保。曹操想图巴蜀,必须以汉中为跳板。汉中成为蜀、魏争夺的主要战场。

  公元218年,刘备引兵北进,公元219年,刘备和曹操展开了争夺汉中的决战。双方投入十五位大将,其中曹操出动了七位名将,全部是一流的。刘备出动了八位大将,双方都派出精锐,可见对这场战役的重视。

  曹操派出的名将有:夏侯渊曹洪张郃徐晃曹休曹真郭淮

  刘备派出的名将有:张飞马超黄忠赵云黄权吴兰、雷铜、任夔等。

  刘备兵取汉中

  公元218年春,刘备让诸葛亮镇守后方。刘备听取法正的建议发兵攻打汉中,张飞、马超、雷铜、吴竺等先攻下下辩。赵云、黄忠、魏延等主力军向南郑进攻。曹操派遣曹洪抵挡吴竺,刘备派遣张飞屯兵固山。

  当时曹休劝曹洪:“贼断道者,当伏兵潜行。今乃先张声势,此其不能明矣。宜及其未集,促击竺,竺破,飞自走矣。”曹洪采纳了曹休的建议,袭击吴竺,斩任夔等。三月,阴平氏斩吴竺。张飞、马超退走。

  刘备亲自率领10个营从东南方向进军汉中,徐晃大破刘备,刘备的人马死在山谷里面的非常多,曹操知道徐晃抵御住了刘备以后,非常高兴说:“此阁道,汉中之险要咽喉也。刘备欲断绝内外,以取汉中,将军一举,克夺贼计,善之善者也。”

  但是刘备还是破马鸣阁,紧接着刘备把部队分为10部,夜里进攻驻守广石的张郃。张郃亲自抵挡刘备,刘备没有攻下广石。刘备写书信给诸葛亮,让益州发兵。对于发兵这件事情,诸葛亮犹豫不定,于是诸葛亮去咨询杨洪

  洪曰:“汉中则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若于汉中则无蜀矣;此家门之祸也。方今之事,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发兵何疑?”诸葛亮这才发益州的兵,增援刘备。七月,刘备亲自率军停留在阳平关,与夏侯渊、张郃相拒。曹操在许都治兵,准备救援汉中。九月,曹操率军抵达长安。

  公元219年正月,刘备攻阳平关、广石没有攻下,以优势兵力引军南渡汉水,营于定军山。夏侯渊引兵争山,与刘备的军队对峙。夏侯渊派张郃守东围,自己率领大军守南围。刘备先进攻东围,张郃坚持不住的时候,夏侯渊派了一部分兵,帮助张郃。

  刘备趁机烧南围鹿角,南围鹿角火光冲天,夏侯渊赶紧救火,半路上与刘备相遇,法正对刘备说:可以攻击夏侯渊,于是刘备派黄忠率领人马攻击夏侯渊。夏侯渊被黄忠一刀劈于马下。曹操所署的益州刺史赵颙亦被杀。

  夏侯渊已死,张郃从广石带兵守阳平关。刘备再一次渡汉水,攻阳平关。张郃采用郭淮的计策布阵,刘备见魏军远水为阵,却迟疑不敢渡。曹操在长安,派曹仁征讨侯音。曹仁克宛城,斩侯音。曹仁再一次屯兵樊城,以镇荆州。

  3月,曹操亲自来争汉中,怕刘备袭击,先以军遮住要害之处,掩护前进,以临汉中。曹操来到阳平派徐晃屯兵宛城,帮助曹仁而防关羽的进攻。曹操运送几千万囊军粮到北山下,黄忠得知后建议赵云偷袭北山,为了谨慎起见,赵云与黄忠约定时间后让黄忠出征。

  黄忠领兵去劫粮,到了赵云约定的时间却没有回营。赵云担心出了什么事,让张翼守营,自己率领几十个骑兵去寻找黄忠。结果碰到曹操的大军,赵云凭着几十个骑兵将曹操的大军打散,曹操的军队紧接着追击赵云,这个时候部将张著受伤,被曹操的军队包围,赵云再一次突击曹军,把张著带回营寨内。

  驻守沔阳的张翼,看到曹军杀到,便坚守不出。赵云认为死守不是最好的办法,让自己的军队偃旗息鼓,曹操的军队害怕有伏兵,不敢向赵云进攻便撤退。此时赵云让士兵弩射曹操的后军,曹军坠入汉水中淹死不少。

  黄忠提出偷袭的建议好,在执行计划后赵云军陷入劣势,关键时刻赵云不但救出了黄忠和张著,还给曹军重创,刘备夸奖赵云:子一身都是胆,军中将士称赵云为“虎威将军”。

  两军对峙数月,曹军伤亡者很多。于是撤出汉中回长安。撤退前,曹操让张郃守陈仓,让曹真受下吧,让曹洪镇守陈仓,刘备得到汉中后,上表汉献帝,尊刘备为汉中王,正式建立蜀汉政权。汉中之战胜利后,刘备派刘封领兵乘船顺汉水东下,与孟达会攻上庸,又令关羽进攻襄阳、樊城。

  孙权在刘、曹争夺汉中之战时,按兵不动,坐山观虎斗。孙权视曹操为奸雄,刘备为枭雄,两者都是尽故。逮至孙权偷袭江陵,邀斩关羽,兵不血刃,逐刘备势力出荆州,吴、蜀交恶,东吴势难独存,只好卑躬屈节于曹魏。

本文标签: 汉中之战三国
版权声明:

《三国历史上的汉中之战,曹操和刘备分别派出了哪些名将?》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zhanshi/25668.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