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战史风云 > 古代战争 > 探索楚汉之争中固陵之战的历史背景

探索楚汉之争中固陵之战的历史背景

时间:2022-05-27 16:49:31

  今天66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固陵之战,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楚汉战争到汉四年八月,刘项在广武对峙。彭越带兵驻在梁地,往来袭击骚扰楚军,断绝楚军的粮食供给。灌婴靳歙等进兵攻打楚军后方,灌婴在淮北大破楚军最后一支主力项声军团攻下西楚都城彭城。刘贾、卢绾又配合英布作战。这时侯,汉军士卒气盛,粮草充足,项王士卒疲惫,粮食告绝。项羽以太公要挟刘邦签订鸿沟议和后率军撤退,汉军乘机追击爆发大战。固陵之战在汉五年十月发生,是楚军为摆脱汉军追击在固陵(今河南太康)发起的反击战。固陵之战在汉五年十月发生,是楚军为摆脱汉军追击在固陵(今河南太康)留下钟离昧当作垫军刘邦在为最后消灭项羽做准备在固陵调度各路诸侯及汉军,策反周殷围歼项羽。

  历史背景

  公元前203年,刘邦在广武牵制项羽,刘邦在拖住项羽同时另派数路汉军分掠楚地,从后方包抄项羽。

  汉将韩信曹参、灌婴等人在潍水全歼了楚国大司马且率领的援齐楚军,平定齐国,对楚军实现了战略包围,使项羽的处境更趋困难。楚军粮食缺乏,既不能进,又不能退,白白地消耗了力量,完全陷入了困境。

  彭越、刘贾在楚军后方往来断绝楚军粮食,使项羽得不到补己,而英布也在楚国后方九江攻城略地。

  汉将靳歙也深入楚军后方,平定楚国大片领土,东至平定缯、郯、下邳,南至蕲、竹邑。大破楚大将项悍于济阳下,从后方包围项羽。

  灌婴在消灭龙且后,率汉军南下直接攻打西楚都城彭城,项羽得知灌婴横扫彭城周围楚军,大惊失色。因自己被牵制在广武不能动,项羽只得派项声、薛公和郯公率抽调前方和后方组成的大军收复淮北。

  灌婴得知楚军主力到了淮北,立即渡过淮河北上,在下邳大破项声,郯公,并将薛公斩首,拿下下邳。在平阳击败楚军骑兵,楚军主力被一扫而空,接着拿下彭城,俘获了楚国的柱国项佗,降服了留、薛、沛、酂、萧、相等县。攻打苦县,谯县,再次俘获亚将周兰。

  汉四年八月,项羽得知灌婴大破楚军攻下楚国都彭城,后方楚国大片土地已让汉将灌婴、韩信、彭越、靳歙、英布等人占领。知道大势以去,再在广武就会遭到汉军从四面包围,陷入孤立无援以境地。遂拿刘太公威胁刘邦强迫刘邦议和,以鸿沟为界,项羽希望以条约限制刘邦攻楚,能安全返回江东,尔后引兵东逃。

  而刘邦为救父亲以缓兵之计同意议和。于是,双方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鸿沟和议”,以战国时魏国所修建的运河:鸿沟为界,划分天下。九月,西楚霸王项羽率十万楚军绕南路、向固陵方向的迂回线路向楚地撤军。

  张良陈平建议撕毁鸿沟和议,趁楚军疲师东返之机自其背后发动追歼。张、陈二人认为:“汉有天下太半,而诸侯皆附之。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建议“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

  此时不待更待何时,正是天亡项羽之际,刘邦正有此意遂拿张良、陈平的建议,趁楚军锐气消磨殆尽的退兵路上之发起追击。不久,汉五年十月(按:这时以十月为岁首),汉军击败楚军取得阳夏(今河南太康),樊哙虏楚周将军卒四千人。

  彭越趁项羽向南撤退到夏阳之机,攻克昌邑旁二十多个城邑,缴获谷物十多万斛,用作汉王的军粮。

本文标签: 固陵之战楚汉
版权声明:

《探索楚汉之争中固陵之战的历史背景》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zhanshi/25343.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