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战史风云 > 古代战争 > 为何蒙古骑兵能够大杀四方呢?不只是蒙古马优秀

为何蒙古骑兵能够大杀四方呢?不只是蒙古马优秀

时间:2022-05-26 16:38:11

  一说到蒙古,就会让人想起他们那支战无不胜的“蒙古骑兵”。这支军队的建立应归功于雄才大略的铁木真。正是他把一个许多部落的部族,建成为一个无往不胜的军事组织。也正是由于他出色的组织指挥才能,蒙古各部落的首领尊称他为“成吉思汗”,意为“非凡的领袖”。

  很长一段时间,蒙古人被人称赞为“马背上的民族”,这不是开玩笑的,蒙古骑兵曾在战场上所向披靡,让敌军闻风丧胆。那么,一支蒙古骑兵要怎么样才能被训练成拥有如此强悍战斗力的军队的呢?

  首先,蒙古族是一个典型的游牧民族。身为游牧民族,是无法靠扎根在一个地方进行农业活动的。游牧民族生活在一个十分恶劣且复杂的环境里,这就使他们拥有一种顽强拼搏,坚持不懈的韧性。因为,基本在严寒和饥渴中长大,所以,他们对于物质条件并没有多大的要求。

  他们在冰天雪地里作战,爬冰卧雪也不在话下,还经常远距离跋涉。因此,蒙古骑兵的后勤负担比较轻便,还有着连续作战的战斗意识和其顽强的战斗力。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蒙古骑兵比西方养尊处优的贵族军队与中原平原的那些农民军战斗力要强得多。

  除此之外,游牧民族靠着对外战争起家,在战争胜利后,还能长期保持着强的扩张势头,以此得到生活必需品,保持民族的长期生存。从士兵的质量上来看,蒙古骑兵的身体素质也因为经常锻炼而更加强健。

  虽然,在文化和物质上,蒙古骑兵都处在一个较为落后的局势,但是,他们的军事力量却一直都保持着优势。

  标准的蒙古骑兵部队由3个骑兵纵队组成:每个纵队有10000骑兵,大体相当于一个现代骑兵师,每个骑兵纵队包括10个骑兵连,每连100人;每个骑兵连包括10个班,每班10人,所有骑兵一般都是骑马作战,一边作战一边行军。

  还有极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蒙古有着三位一体全民皆兵的军事体制,在战争的时候,全民皆兵更为蒙古军队提供了丰厚的兵源。甚至,为了训练出最好的骑兵,蒙古族的孩子在三四岁时就要学习正统且严格的骑马射箭技巧。纪律已形成制度,这在中世纪时期别处还未有所闻。

  这样的训练之下,蒙古骑兵的战斗素质和战斗能力都是惊世骇俗的。

  再加上他们从小训练,这样的蒙古骑兵有着极高的凝聚力,无论在冲锋之时还是撤退之时都能够最迅速地接受指令。而蒙古骑兵携带的东西较少,欧洲骑兵不仅穿戴着厚重的盔甲,还有不少的马饲料,速度不如蒙古骑兵。总体来说,欧洲骑兵行军速度和战斗力都比不上蒙古骑兵。

  这里还有一点值得一提的是蒙古骑兵的弓箭、用来套马的绳套、用于网马的网套。他们的弓箭在当时来说是十分长且大的,需要80公斤左右的力量才能够拉得动,杀伤范围应该在300米左右,若是装备上锋利的金属箭头,就连最厚的盔甲都能够穿透。而后面两种器具起到的作用就是为蒙古骑兵供应了充足的马源,在危急时刻还能用马做食物,供养士兵。

  可以说,蒙古马对蒙古骑兵的后备供应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且,蒙古马耐力极强,对食物要求也不高,这就使得蒙古骑兵在当时有着其他军队难以比拟的速度和机动能力。

  在十三世纪,蒙古骑兵在成吉思汗的带领下开始对外不断扩张。此时,蒙古骑兵的武器装备已经远远优于欧洲,卓越指挥下的骑兵战术更超出欧洲人的想象。

  在攻打欧洲之时,蒙古骑兵经常需要在一个月内行进成百上千里路,一个大型军队的迁移对军队的后勤供应有着极大挑战。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极端的天气,若是刮风下雨,严寒酷暑如何应对,这些都对士兵素质马匹的耐力都有着极大要求。

  这里,必须要知道的是,蒙古骑兵对外行军的路线,大部分都是草原,十分缺水。但是,对于蒙古骑兵这种生活在游牧民族的人来说,蒙古马又是以天然草料为食的军队,自此,远征战争的成功率就大大增加了。

  对比而言,欧洲骑兵虽有高头大马,但论马匹质量,蒙古马则要高出一个台阶,耐力太强。但是,由于蒙古骑兵每人骑有3匹空马,有机会换乘,每隔十几天就换乘一次。之前也提过,欧洲骑兵穿着沉重的盔甲,带着每日所需的马饲料,因此,行动比较笨拙。

  行军能力不如蒙古军队,远征战斗力自然是蒙古骑兵更具优势。

  并且,蒙古骑兵的吃苦耐劳让他们在远征过程中具有极强的战斗力,他们在最艰苦的时候甚至只用喝马奶就能坚持生活一个月,在远征途中抓到的任何野兽,都可以用来为自己充饥。甚至,有些士兵在战争过程中能在马背上生活两天两夜,就连马吃草的时候都可以坐在马上岿然不动,安然入睡。

  可以说,除了蒙古族以外,怕是没有那个民族能够在面对如此艰苦环境中有如此的忍耐力了。最终,独特的生存环境下,使得蒙古族具有独特的民族特性和顽强的战斗韧性,从而,塑造了这些骁勇善战的蒙古骑兵,让蒙古人成为了沙场角逐的强者。

本文标签: 世界成吉思汗
版权声明:

《为何蒙古骑兵能够大杀四方呢?不只是蒙古马优秀》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zhanshi/24956.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