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战史风云 > 古代战争 > 10万大军打不过几千人,虎牢关之战中窦建德怎么指挥的?

10万大军打不过几千人,虎牢关之战中窦建德怎么指挥的?

时间:2022-05-21 10:11:52

  窦建德的故事大家了解吗?今天66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说起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绝大多数人第一反应可能会联想到“淝水之战”或是“赤壁之战”。不过要是论两军人数悬殊程度,唐朝初年李世民与窦建德的“虎牢关之战”更是堪称经典。

  武德三年(620年)七月,当时还是唐朝秦王的李世民率军讨伐割据洛阳一带的郑国王世充势力。经过一段时间交锋,王世充的郑军节节败退,眼看洛阳难以自保。为了活下去,王世充不得不放低姿态,向自己昔日的仇家窦建德发出求救信。

  窦建德是隋末唐初夏国政权建立者,他雄踞河北,拥兵数十万,其实力仅次于唐朝。所以当他收到王世充的请求后,要不要发兵施以援手的难题就摆到了他的面前。作为仇家,窦建德巴不得看到王世充趁早完蛋,可如果坐视王世充被李唐所灭,那他将来就要面对一个更强大、更可怕的对手。

  就在窦建德犹豫不决之际,他手下一位叫刘彬的大臣对时局作出了一番很透彻的分析,刘彬说:“天下大乱,唐得关西,郑得河南,夏得河北,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如今唐起兵攻郑,从秋到冬,唐军日渐增多,郑国地域日益缩小,唐强郑弱,势必不能支撑,郑灭亡,夏也不能单独存立了。不如放弃仇怨,发兵救郑,夏从外袭击,郑自内反攻,一定能打败唐军。唐军退兵后,再慢慢观察形势变化,如果郑可取就取郑,合并两国的兵力,趁唐军疲劳,可以夺取天下!”

  在听完刘彬的建议后,窦建德觉得非常有道理,于是答应出兵救援王世充。

  不过,窦建德答应去救是一回事,什么时候去救又是另一回事。窦建德的如意算盘是希望李世民的唐军和王世充的郑军疯狂互撕,等双方都打到精疲力尽的时候,自己再率精锐之师迅速南下,一举奠定大业。战国时期孙膑就曾用这一战术打败了庞涓率领的魏军。因此在答应出兵请求后,窦建德又按兵不动等了两个多月时间,然后才不紧不慢地率领10万大军开始南下。

  然而,窦建德不是孙膑,李世民也不是庞涓。兵法上的至理名言在不同人的手中应用起来的效果却是千差万别。就在窦建德缓缓向南挺进的时候,对战局变化极为敏锐的李世民已率精锐军队强攻郑军驻守的虎牢关,并赶在窦建德的夏军抵达前将其攻克。于是,窦建德和他的10万夏军就这样被挡在了虎牢关之外。

  虎牢关位于今河南荥阳市区西北16公里的汜水镇,“北临黄河,崖岸峻峭,岧岧孤危,高四十余丈,势尽川陆”,这是一座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雄关。当时虎牢关由李世民亲自驻守,军队是唐军中最强悍的玄甲军,不过人数方面就比较寒碜了,总共只有3500人,而关外的窦建德夏军则是10万精锐。

  当时唐军中许多高级将领都认为两军人数相差太过悬殊,建议李世民暂时撤退,避敌锋芒。可李世民却斩钉截铁地对众将说道:“不必多言,吾意已决!”

  李世民很清楚敌众我寡的局面,因此他下令全军坚守虎牢关,同时派小股轻骑兵部队去骚扰夏军后方,劫掠对方粮道。期间窦建德以兵力优势多次对虎牢关发动强攻,但却完全没有任何收获。

  在经过一个多月时间消耗后,原本斗志满满的夏军变得士气低落,军中许多将士都发牢骚抱怨凭什么来救援王世充。

  武德四年(621年)五月初一,李世民让安插在夏军中的间谍给夏军高层散布了一个假情报,说唐军战马草料已吃完,现在正在黄河北岸放牧。冷兵器时代的战马就相当于现代战争中的坦克,虎牢关中的唐军没有战马在身边,那战斗力自然严重下降。窦建德决定利用这一机会向唐军发动全面进攻。

  五月初二,窦建德率10万大军列阵鸣鼓,兵威大盛。虎牢关中的唐军将士见此情景不免心中感到惊恐。李世民却对大家说:“盗匪在山东起兵,没遇过真正的强敌,眼下鼓噪喧哗,毫无纪律,不用多久就会士气衰竭,过了中午我们就能将他们击破。”众将疑惑地望着李世民,不知道这位秦王殿下葫芦里卖什么药。

  农历五月的天气已经开始有点热起来了,夏军列阵敲鼓折腾了一个早上,唐军没有出战,夏军将士们自己却折腾地又累又饿,军中不少人开始松懈下来,阵地上不少人还在抢着喝水。李世民在虎牢关上一览无余,于是他认为与敌人决战的时机已到来,遂亲自率军发起总攻。

  夏军因为上述假情报的缘故,都以为唐军没有骑兵,因此放松了警惕。可没想到虎牢关中的唐军骑兵鱼贯而出,向夏军中军大帐发起最猛烈地冲锋。当时窦建德正与一群高级将领在开会商议如何对付唐军,他听到外面乱糟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等到属下进来禀报时候才知道唐军骑兵已近在眼前。

  整个夏军指挥系统彻底崩溃,骑兵、步兵乱作一团,几乎是任由唐军骑兵宰割。窦建德自知败局已定,只好向北逃窜,可没跑出多久就被唐军俘获,一代豪强就这样退出了历史舞台。

本文标签: 虎牢关之战窦建德
版权声明:

《10万大军打不过几千人,虎牢关之战中窦建德怎么指挥的?》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zhanshi/23044.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