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文化 > 历史故事 > 赵竑堪称南宋最憋屈的太子 皇帝驾崩后本以为会登基结果却被废黜 发动政变却失败 最后被迫害致死

赵竑堪称南宋最憋屈的太子 皇帝驾崩后本以为会登基结果却被废黜 发动政变却失败 最后被迫害致死

时间:2022-10-26 10:20:45

赵竑本是宋太祖四子秦王赵德芳的九世孙,宋宁宗赵扩无子,于是立赵竑为皇子。宋宁宗赵扩驾崩后,赵竑奉命入宫,原以为会被拥戴为帝,结果却在当场被废黜为王,不久后被赐死。

u=59634127,1860626806&fm=26&gp=0_副本.jpg

后周显德七年正月初三,掌握禁军的殿前都点检赵匡胤“被迫”接受了部下披在他身上的黄袍,“无可奈何”之下发动了陈桥兵变,夺取了周朝的江山,建立了统治中国三百余年的大宋王朝。俗话说:有一,则有二。有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此言不虚。距离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两百多年后的南宋,赵匡胤的后代济王赵竑也被迫接受了部下披在他身上的黄袍,发动了一次兵变。

赵竑是谁?此人非同一般,因为宋朝的皇位原本就该是他的,他也压根没有必要去通过兵变来夺取皇位,他若登基后,极有可能会成为一代明主;可惜,他的美梦被一个人给打碎了,此人便是宰相史浩的儿子史弥远。宋宁宗共有八个儿子,但是都先后夭折,没能保住一个。为了承继江山,他学习宋高宗赵构,在皇族中选定男孩,立为皇子,在宫中养育。他先是收宋太祖赵匡胤的十世孙、族侄赵与愿为皇子,养在宫中。

史弥远是赵与愿的老师。史弥远为了培养赵与愿,下了不少功夫,可谓煞费苦心,目的是将来学生即位后,自己仍旧可以大权独揽。可是,天不遂人愿,改名为赵询的赵与愿年仅29岁就病死了。宋宁宗只好将另一个族侄赵贵和立为皇子,改名为赵竑,养在宫中,按接班人进行培养。

赵竑不同于赵询,与史弥远没什么感情,对史弥远独揽大权十分不满,曾在宫中书写“史弥远当决配八千里”的大字。而且,他还当众指着地图上的琼崖说:“今后我若得志,必将此人发配于此。”这一切都被史弥远得知。史弥远怕了,心想若赵竑以后当了皇帝,自己就完了。于是乎,不甘心坐以待毙的史弥远马上动扳倒皇子赵竑的计划,从民间找到赵匡胤的一个十世孙赵与莒,推荐给宋宁宗,作为没有子嗣的沂王的继承人。宋宁宗见史弥远想得如此周到,十分高兴,就为赵与莒赐名赵贵诚,立为沂王世子,成为王位继承人。

嘉定十七年闰八月,宋宁宗病死。至于宋宁宗的死因,后世有人认为是史弥远下毒毒死的。在宋宁宗弥留之际,史弥远利用赵竑与杨皇后之间关系不好,勾结杨皇后,将赵贵诚引入宫中,矫诏立为太子。待众臣来到后,就在灵前让赵贵诚继位,改名赵昀,是为宋理宗。将赵竑封为济阳郡王,不久加封为济王,出判湖州,打发他出了临安城。

timg_副本.jpg

赵竑从一个皇位继承人稀里糊涂的变成了一个亲王,被人给踢出了京城,内心深处的失落、不甘、愤懑、仇恨无处发泄,对史弥远恨之入骨。但是,现在赵昀已经成为合法的皇帝,自己手中又没有什么权力,为之奈何?正在此时,湖州人潘壬、潘丙兄弟听说了赵竑的事后,很为他愤愤不平,认为他才是真正的皇帝。于是,潘氏兄弟广为联络结交各路人马,图谋拥立赵竑做皇帝。因为天下人对权臣史弥远独揽大权、胡作非为十分不满,所以当地很多人也支持赵竑,希望他能登基,自己也好建策立之功。

宝庆元年正月初九夜里,在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265年后,他的后代赵竑在潘壬、潘丙、潘甫等人的拥戴下发动兵变,在湖州宣布登基称皇帝。最初,赵竑听说潘氏兄弟要拥立他做皇帝,十分害怕,就躲起来了。最后,被潘氏兄弟找到了,强行为之披上了黄袍。赵竑与他的老祖先赵匡胤最为不同的是,赵匡胤黄袍加身是半推半就、甚至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渴望已久,只是装作不愿意,而赵竑则是害怕,害怕招来杀身之祸,于是不愿意披上黄袍,死活不从。

天亮以后,见到拥立自己的人不少,甚至有朝廷命官,比如湖州知州谢周卿,他才敢直起腰板,历数了史弥远的十几宗罪,下令水陆并进,入京讨伐。他与他们约法三章:“不得伤害太后、皇帝!”然后,他又下令拿出官府积攒的金钱大加赏赐,让他们火速进京,攘除奸凶,自己好回京继位。

可是,当赵竑走出王府,往外一看,立马大惊失色。原来,他发现拥立自己的这群人最多不过几百人,且大多是没经过正式训练的渔民、农民、小商小贩。这样的乌合之众能成事吗?他的态度马上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折,下令州府的官兵讨伐名义上拥立自己的这群“乱匪”,同时派人向朝廷上报“匪情”。

这些“乱匪”能经得起怎样的讨伐?顷刻间就四散逃去、无影无踪了。牵头的潘氏兄弟被捕杀。不久,朝廷派来平叛的军队到了,而事态早已平息。

u=1851903601,4084581015&fm=26&gp=0_副本.jpg

这场“济王之变”,因为事发湖州,所以又被称作“湖州之变”,真可谓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短短数天就结束了。赵竑虽然带头平息了叛乱,但是,因为他是当事人,叛乱因他而起,加之史弥远和宋理宗一直对他这个当初的竞争对手不放心,所以后果便严重了。若是当初他能在湖州老老实实、循规蹈矩、小心翼翼的做个亲王,或许还能得个善终。可是,这次对宋理宗和史弥远来说有惊无险的兵变,彻底使他们坐不住了。他们意识到,赵竑这厮就是个不定时炸弹,放在那太危险,说不定啥时候就爆炸了。

于是乎,赵竑也就悲剧了。湖州之变发生后不久,史弥远以皇帝的名义派人来给赵竑看病送药。赵竑本来没有什么病,但是这“病”不能不看,这“药”不得不吃。“病”看了,“药”吃后,他就“无疾而终”——薨了。另有一说,是史弥远的门客秦天锡带着医生来为赵竑看病,看完后,拿出皇帝的密旨,赵竑看后自缢而死。赵竑死后,妻子出家为尼,儿子被杀。

那么,赵竑到底有没有谋反的心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刚开始他答应即皇帝位,并在湖州发号施令,显然已经是以皇帝自居了。对他而言,皇位本来就该是他的,是史弥远联合宋理宗夺去了他的皇位,他心里一直窝着一肚子火,一直伺机夺回自己的皇位。巧的是,潘氏兄弟来拥戴他,正好与之一拍即合。

后来,他下令州府官兵进攻拥戴他的民众,也是在明知这些乌合之众难以成事以后,为了挽回自己的性命才被迫为之。如果是被真正的、数量众多的宋朝王师拥戴,他会选择向拥戴他的军队动手吗?赵竑死后,宋理宗下诏辍朝三日,赠送金钱作为赵竑的丧资,赠少师、保静镇潼军节度使。

下载_副本.jpg

史弥远死后,宋理宗还是心虚,感觉对不住赵竑,毕竟自己的皇位实际上是从赵竑手里夺来的。论血缘关系,赵竑是宋宁宗的侄子,他们同是赵匡胤幼子赵德芳的后裔,而他赵昀则是赵德昭的后裔,与宋宁宗的血缘关系远的太多了。为了弥补赵竑,减轻心中的愧疚与不安,宋理宗下令追复赵竑的官爵,并为其妻月供钵钱百贯,赐号惠净法空太师。

1264年,宋理宗驾崩,也没有儿子继位,只好让侄子登基为宋度宗。十年后,即1274年,宋度宗驾崩,儿子宋恭帝继位,在大臣常杼木、王应麟等人的倡议下,宋恭帝为赵竑赠太师、尚书令,封为镇昭肃王。派遣在后世因著作《三字经》名留青史的王应麟专程前去祭拜赵竑。至此,大宋朝廷算是彻底为赵竑平反了。可惜,一年后,元军就攻入了临安城,宋朝的历史画卷也就被悄悄收起了

本文标签:
版权声明:

《赵竑堪称南宋最憋屈的太子 皇帝驾崩后本以为会登基结果却被废黜 发动政变却失败 最后被迫害致死》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swenhua/8366.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李小璐

    李小璐

    李小璐,中国内地影视女演员,流行乐歌手,于1981年9月30日出生在北京。

  • 周韦彤

    周韦彤

    周韦彤(CicaZhou),出生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中国内地女模特、演员、主持人。2004年,主演的校园偶像剧《夏日里的春天》播出,正式进入演艺圈。2005年,出演农村题材电影《大荒野》。2006年,参演的爱情片《爱的是你》上

  • 刘敏涛

    刘敏涛

    刘敏涛,出生于山东省烟台市,中国内地女演员,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1992年,刘敏涛首次出演电影《祝你好运》。1997年,主演历史传奇剧《凤阳小子朱元璋》。1999年,出演人物传记题材剧《朱德元帅》。2000年,领衔主演百集电视剧《

  • 晏阳初

    晏阳初

    晏阳初(汉语拼音:Yan Yangchu,1890~1990),中国平民教育家。又名兴复、遇春、云霖。四川巴中人。生于1890年10月26日,1990年1月17日卒于美国纽约。1913年就读于中国香港 圣保罗书院(中国香港 大学前身),后转美耶鲁大学,主修政治经

  • 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汉语拼音:Sugeladi;希腊文:Σωκράτης;拉丁文:Socrates;前469-前399年),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与其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哲人。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据记载,苏格拉

  • 杜亚泉

    杜亚泉

    杜亚泉(1873~1933),原名炜孙,字秋帆,号亚泉,会稽伧塘(今属浙江绍兴上虞)人。中国近代著名科普出版家、翻译家。光绪二十四年(1898)应蔡元培之聘,任绍郡中西学堂数学教员。两年后赴沪创办中国近代首家私立科技大学——亚泉学

  • 马库斯·法比尤斯·昆体良

    马库斯·法比尤斯·昆体良

    马库斯·法比尤斯·昆体良(Marcus Fabius Quintilianus ;35~96),又译昆提利安。古代罗马演说家、教育家。生于西班牙北部,先在罗马受教育,然后回西班牙当教师。公元68年应召到罗马,由罗马皇帝韦斯巴芗授与罗马帝国第一个修辞

  • 武训

    武训

    武训(1838~1896),清代平民教育家。今山东聊城冠县人。因在兄姐中排行第七,故名武七。名训则是清廷嘉奖他行乞兴学时所赐。武训7岁丧父,乞讨为生,求学不得。14岁后,多次离家当佣工,屡屡受欺侮,甚至雇主因其文盲以假帐相欺,谎说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