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文化 > 历史知识 > 古代女子对家里的财产有继承权吗,嫁妆是完全给自己的吗

古代女子对家里的财产有继承权吗,嫁妆是完全给自己的吗

时间:2023-12-26 15:22:06

古代女子对家里的财产有继承权吗,嫁妆是完全给自己的吗。古代女子对家里的财产有继承权吗?嫁妆是完全给自己的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嫁妆,<a href=/chaodai/minguo.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民国</a>

嫁妆到底是什么?

“嫁妆”,即娘家嫁女儿时送的财物,又称“奁具”“嫁资”。女方收了男方的聘金,而又不愿落下卖女儿的名声,娘家一般会追加资金为女儿置办日常起居所需的家具、器皿作为嫁妆。

人们常用“良田千亩,十里红妆”形容嫁妆的丰厚,所谓“十里红妆”其实是指抬嫁妆的队伍有十里那么长,嫁妆十分丰厚、送嫁队伍又无比壮观的场景,也是指旧时富家嫁女的场面。有人算过,真正的“十里红妆”至少需要300-400人抬着嫁妆走在路上,场面之宏大,不是平头百姓所能仰望的。

在古代,儿子娶不起老婆的现象很常见,然而,也有好多普通人家的女儿因为“厚嫁”和重聘礼的习俗而无法及时出嫁。乾隆皇帝曾专门下旨,赐给家境贫穷的宗室女“银一百二十两以为妆费”。

嫁妆的所有权

嫁妆是属于新娘子的私人财物,婆家是无权动用和干涉的,如果要动嫁妆,必须得到媳妇的同意,媳妇如果不同意也是合理的。在古代,侵占媳妇的嫁妆是很恶劣的行为,对名声很不好。

女人去世后,女子的嫁妆只能由亲生子女继承,如果没有子女,则要由娘家后人继承。中国女子的财产继承权在汉唐时期就有,但宋朝开始受到限制,明清完全丧失。中国女子对娘家财产的继承就是通过嫁妆来体现的,所以如果她没有后人要返还给娘家,夫家其他人是不得占用的。

如果女人被休离或者离开夫家,嫁妆由女子带走,没有分割一说。

嫁妆的用处

古代的现实生活中,如果女子太软弱了,那么部分恶婆婆会霸占嫁妆。这种事情如果有人告或传出去,婆家要付出代价的。如果嫁妆没有被霸占,那么古代女子通常用嫁妆来补贴家用(小家庭),资助丈夫读书或经商,养育并传承给孩子,也有特别“贤惠的”还用自己的嫁妆给丈夫纳妾,以提高自己的地位。

古代的嫁妆制度并非全然是陋习,甚至颇有高明之处,规避了现代夫妻分割共同财产时相互厮杀扯皮的现象。

为什么要送嫁妆

十里红妆表达了父母对女儿的拳拳爱意,以免女儿在夫家被轻视或受欺侮。女方提供越丰厚的嫁妆,女儿在男方家的地位越高。

这说明嫁妆是女家身份与财势的象征。送嫁妆可分为“送妆”与“迎妆”。“送妆”就是女家将嫁妆往男家送,除了抬妆的人外,女家会请几位亲友跟随照料,人数愈多代表女方家底愈厚。嫁妆抬到男家后,男家会请亲朋友好出来迎接,这叫“迎妆”。

同时十里红妆也是家族富有、地位显赫的一种炫耀。在古代,两家联姻,家与家的联合较男女结合更被社会重视,婚姻被作为壮大亲族、扩大权势的一种手段。

宁绍一带在明清时期是商贾官宦云集之地,素有“无宁不成市,无绍不成衙”之说。商人虽然手握大量财富,但因“重农抑商”的习惯,政治地位向来不高,所以常常通过联姻来结交士大夫,藉此来提高自身的地位。

另外,富商巨贾之间常世代联姻,以增强他们在商业活动中的竞争力。商人常鲜衣怒马,选妓征歌,以炫耀于人,唯恐其财富不为人知。能引起万人空巷及长久被人津津乐道的十里红妆,最能扩大联姻两家的影响,提高两家的社会地位。

古代嫁妆有哪些

嫁妆可不是随随便便想送什么就送什么,每一个嫁妆物件都是有考究的,都有各自美好的寓意。

痰盂:以痰盂作子孙桶,寓意女儿开枝散叶、儿孙满堂。

红尺:以红尺作子孙尺,有良田万顷之意。

花瓶:寓意花开富贵。

铜盘及鞋:寓意同偕到老,白首同心。

银包皮带:有腰缠万贯之意。

凤被、床单、枕头:祝福新人恩爱缠绵。

龙凤碗筷:有丰衣足食之意。(碗内放置一封利市,可取代嫁妆的72套衣服)。

再大件或考究一点的有以下几样:

拔步床:拔步床又名千工床。此床上有卷篷顶,下有踏步,前有雕花柱架、挂落、倚檐花罩组成的廊庑。这种床不仅冬暖夏凉,且在室内再造了一个多功能的、私秘性强的起居空间。这样像小房子一样的床,是古代富家女子嫁妆中重要的一部分。

闷户橱:从外形来看,闷户橱是条案与矮柜的结合体,上面是条案的样子,有的有翘头,有的无翘头,可以承置、摆放物品。案条下方是抽屉和闷仓,用以收纳、储藏物品。因是民间嫁女之家必备的嫁妆之一,民间又名嫁底。

樟木箱:樟木箱,也叫女儿箱,曾是姑娘们出嫁必备的嫁妆。江南大户人家,若生女儿,便在家中庭院栽种香樟树一棵,女儿到了待嫁年龄香樟树也长成。媒婆在院外只要看到树,便知道该家有待嫁姑娘便可来提亲。

女儿出嫁时,家人要将树砍掉,做成两个大箱子,并放入丝绸,作为嫁妆,取“两厢厮守(两箱丝绸)”之意。

妆匣:“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在古人的世界中,早已将妆镜台作为了女子的象征,殊不知,妆镜台是寄托女子感觉的一个物件儿。这件家具是随女子来到夫家的,自然也成为了嫁妆中最有“情感”的一个。

子孙宝桶:子孙宝桶又称为子孙桶,里面有三件:马桶,脚盆,水桶。顾名思义,是保佑子孙万代,多福多寿的喜庆吉祥物,是姑娘们的嫁妆三宝之一,陪嫁时必不可少。

除了常规陪嫁,也会有一些“骨骼清奇”的陪嫁。

妾:春秋战国时期,贵族嫁女都会让女儿的侍婢,即后来所说的“丫环”一起陪嫁,早期还会让妹妹跟着,一起嫁过去。这些陪嫁女子,会被纳为媵妾。

陪嫁丫环的风俗,在古代颇为流行。成书于东晋年间的《华阳国志》中有这么一个记载:孔珪的两个儿子所娶的媳妇都是富家女,陪嫁来的侍婢便有七八个。一直到清代,陪嫁丫环的现象都还很常见,如《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她出嫁时丫环平儿便陪嫁进了贾府,后被丈夫贾琏纳为妾。

丧服、棺材板:据《余姚六仓志·风俗》记载,在过去浙江宁波慈溪一带,嫁妆中“必预备凶服”。所谓“凶服”,即办丧事穿的缞衣麻裙,是女儿在将来公婆去世时要穿的丧服。

在过去广东大埔一带也有“陪棺材板”的婚俗。据《民国新修大埔县志》记载,当地嫁女“铺排妆奁等物,多者或至新人夫妇百年后所需寿板均备。”

压箱底:古代还有一种特殊的嫁妆,它便是“压箱底”。所谓“压箱底”就是以性生活内容的夫妻为模型,因为属于个人隐私,兼具辟邪作用,常放在箱子最下面,不常出示,故名。

时代越是发展,嫁妆也由爱情的温馨走向法律的尊严,由爱情的热烈走向结婚的标志,成为一种结婚的象征,一种结婚的符号。

其实嫁妆的多少,并不能决定一个婚姻的幸福与否。相反,或许正是那些简单、普通,但意义非凡的嫁妆,才能让我们永生铭记。

本文标签: 嫁妆民国春秋
版权声明:

《古代女子对家里的财产有继承权吗,嫁妆是完全给自己的吗》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swenhua/64467.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曹树昌

    曹树昌

    曹树昌,律师,男,中国政法大学法学硕士,现为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 翁虹

    翁虹

    翁虹,1968年9月17日生于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国香港影视女演员、歌手,毕业于中国香港演艺学院舞蹈系。1989年,翁虹参选亚洲小姐并获冠军,与亚洲电视台签约进入娱乐圈。1990年,翁虹出演情境喜剧《富贵冤家》,剧中翁虹与中国

  • 彭丹

    彭丹

    彭丹,1974年11月10日出生于湖南长沙,中国香港演员,舞蹈家。第十届全国青联常委,甘肃省政协委员,中国致公党中央文体委员。中国健康扶贫工程理事会名誉会长。

  • 陈薇

    陈薇

    陈薇,女,1966年2月26日出生于浙江兰溪,中共党员,生物安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专业技术二级,少将军衔,博士生导师。

  • 林峯

    林峯

    林峯,1979年12月8日生于福建厦门,中国香港影视男演员、流行乐歌手。1999年从TVB艺员训练班毕业,在TVB8担任主持人和记者。2000年主演首部电视剧《美味情缘》。2001年主演古装剧《寻秦记》。2004年主演武侠剧《大唐双龙传

  • 范伟

    范伟

    范伟,喜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1995年,范伟第一次登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并表演小品《牛大叔提干》。2001年,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表演小品《卖拐》并获得小品类一等奖。2003年,范伟获得“辽宁省十

  • 苑琼丹

    苑琼丹

    苑琼丹,因考取亚视艺员培训班而走上演员道路,是中国香港喜剧片中的黄金配角。因出演《唐伯虎点秋香》中的石榴姐而被大众所熟知。电视剧代表作有《封神榜》《七姐妹》《欢喜婆婆俏媳妇》等。电影代表作有《大内密探灵灵

  • 朱丹

    朱丹

    朱丹,中国著名主持人、演员、歌手、配音。2003年7月,毕业于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与主持专业,后到浙江卫视工作。2007年,开始主持歌唱争霸节目《我爱记歌词》。2009年,获得华鼎奖综艺节目最佳表现女主持人提名。2010年,出演了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