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野史秘闻 > 乡村野史 > 白起为什么要活埋四十万赵卒?可能是为秦军将士谋“福祉”!

白起为什么要活埋四十万赵卒?可能是为秦军将士谋“福祉”!

时间:2022-06-06 15:46:23

 白起为什么要活埋四十万赵卒?可能是为秦军将士谋“福祉”!66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某种角度看,一部战国史基本上就是一部秦国扩张史。讲秦就绕不过秦赵之争,绕不过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赵军断粮四十六天,以致“人相食”,赵括战死,四十万赵军投降。对降卒该怎么办?《史记》上说,武安君白起寻思,赵国士兵反复无常,不全部杀掉他们,恐怕要出乱子。于是,将四十万赵国降卒全部活埋。

 对于白起活埋四十万赵卒的原因,也有人认为“杀降”是当时打仗的习惯(秦军打仗,动辄斩首多少万、杀多少万),还有秦军“养不起”这四十万人的说法。

 最近看到一说,白起坑四十万赵卒,可能是为秦军将士谋“福祉”。

 这真是让人大跌眼镜!然而,似乎又不无道理。

 那么,我们不得不看一下秦军是如何评功评奖的。

 商鞅实行耕战制,有个配套措施叫“首功制”。首功制,不是指谁第一个立功的制度,而是以获取敌人“首纪”多少论功的制度。

 秦法规定

 :士兵能够获得敌国甲士一颗首纪,就赏赐爵位一级,田地一顷,住宅地九亩,赏一仆人供其使唤;欲为官者,可为五十石之官;奴隶斩获敌首可以成为自由民(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秦军彪悍,可见一斑。另外,可以看出,秦军里可能很有一部分是奴隶)。

 这是赏。那么罚呢?

 如果战场降敌,将诛及其父母妻子;被俘归来,一律要被没为公家的奴隶。

 由此见得,在打仗方面,赏很重,罚亦很重。我们在《为什么商鞅身死而其法存?》一文中讲到,范雎的救命恩人郑安平率两万人投降赵国,范雎吓得一身汗。范雎是怕被郑安平连坐,昭襄王放了范雎一马,郑安平的家人肯定是全部被诛,至于那两万将士的家人,很可能都沦为奴隶。

 负责指挥大兵团作战的将官又是如何计功的呢?

 全功

 秦法规定:军队攻城围邑能斩敌首八千,野战能斩敌首二千,即为。获全功的部队,从普通士兵以至大将,“尽赏”。赏格是:凡有爵者,自公士至大良造皆赐爵一级;大将、参、御“赐爵三级”。御即车夫。参即参乘(也作骖乘),又名车右。古代车战,车夫在中,主将在左,参乘在右。御者的职责是驾驭车马,保证车马进退有节,安全奔驰。车右职在对敌格斗,保护将帅安全。

 达到“大夫”级别的,每晋爵一级,同时享受如下待遇:“税邑三百家”,赐奴隶六人,铜币五千六百个。达到“卿”级别的,每晋一级,“赐邑三百家”外,还“赐税三百家”。赐邑应当是把城邑赏给臣下,作为封邑;赐税则是把税收赏给臣下,土地人民仍属公室。(秦设爵位二十等,可参阅拙文《千古第一绝唱——秦孝公公孙鞅的一世情缘》)。

 上面说的似乎也不难,野战不就砍八千个脑袋嘛,这还不简单?

 且慢!斩首拜爵还有条件诶,那就是斩杀敌人首级的数量必须超过己方死亡的数目,要的不是“毛收入”而是“净收入”。如果己方战士的伤亡甚于敌方,非但不能论功行赏,反要依律论罪。如果己方战士的伤亡人数与敌人的伤亡相等,则功罪相抵,不赏不罚。必须是己方斩杀敌人的数目超过己方的死亡人数,并在其中扣除了己方死亡的人数之后,方能依“斩一首者爵一级”的规定论功行赏。这样一来,胜与败很可能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有时打了胜仗而己方伤亡惨重,或者打了败仗却极大地杀伤了敌方,就极有可能出现胜而无赏、败而论功的极富戏剧性的场面。

 举个例子来说明。

 始皇帝嬴政准备灭楚,问老将王翦,需要多少军队。王翦说,非六十万不可。嬴政又问少壮派大将李信。李信说,二十万足矣。嬴政大喜,对王翦说,老王啊,你老啦!胆子也小啦!呵呵呵。之后,派李信、蒙恬统兵二十万进军楚国。李信前期很打了几个胜仗,大破荆军,而深入楚境之后,楚国派大将项燕(项羽的叔叔)迎战,结果是大破李信军。

 嬴政大怒!这让我们为李信捏一把汗。然而,李信惨败,似乎嬴政并没有把他怎么样,至少没有迹象表明秦始皇追究了他的责任(副将蒙恬就没受处理,后来深得嬴政信任),这说明秦军的“大破荆军”与楚军的“大破李信军”,就首功来看,很可能功过相抵,嬴政虽然恼火,但也没怎么难为李信。

 好了,我们再看看白起坑赵卒。

 白起玩儿的就是心跳,喜欢玩儿大的,投入的兵力多,产出必然也要多,若所杀抵不过伤亡,便是无功。长平之战,历时近三年,秦军投入兵卒五六十万,秦昭襄王嬴稷亲临前线,又全民动员支援前线。白起又搞了一把围歼战,士兵是见不到人头的。这么一来,按照首功制,若不把投降过来的数量庞大的赵卒坑了,士兵就无功可计。不但无功可计,说不定还会被“清算”诶。为什么?按《史记》的说法,长平之战,赵军只死了五万,而秦军则可能死伤二三十万,首纪的“净收入”是负数诶,还是负二十万左右(参见拙文《七问长平之战》、《长平古战场实地勘察记》)!这可怎么论功行赏啊?白起不可能让他的士兵打了两三年、死了几十万,最后却什么都没捞着。而坑杀赵卒,则人人有功,皆大欢喜。于是乎,战神大手一挥,说,坑了吧!

 其实呢,人做一件事,可能只有一个理由,也可能是多个理由叠加的结果。坑四十万赵卒真正的原因,只有战神白起自己最清楚,由它去吧。

 

本文标签: 秦朝白起
版权声明:

《白起为什么要活埋四十万赵卒?可能是为秦军将士谋“福祉”!》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ishi/26842.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