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野史秘闻 > 乡村野史 > 苏麻喇姑只是个侍女,去世后康熙为何要以嫔的身份安葬她?

苏麻喇姑只是个侍女,去世后康熙为何要以嫔的身份安葬她?

时间:2022-06-06 15:45:17

 今天66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苏麻喇姑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清王朝等级森严,对出身看得极重。如果一个妃子出生不好,位分很低,她甚至都没有权力养自己生的孩子。但是,苏麻喇姑只不过是一个侍女,连妃子都不是,却很得康熙皇帝看重。甚至在苏麻喇姑死后,康熙还为她举行隆重的葬礼,以嫔的等级,为她建造陵寝。那么,康熙为何如此看重这位小小的侍女呢?

 我认为,之所以如此,有四方面的原因。

 一、助孝庄太后巩固后宫地位。

 孝庄和皇太极的婚姻,是一桩政治婚姻。因此,孝庄并不是很得皇太极的宠爱。

 当时,孝庄千里迢迢离开蒙古,抵达后金都城盛京,嫁给皇太极为侧福晋的时候,身边陪伴她的,就是贴身侍女苏麻喇姑。

 苏麻喇姑善于学习。在语言不通的后金宫中,她不仅通过学习掌握了满语,还写得一手漂亮的满文。此外,她还非常能干,替孝庄打理得井井有条,并帮助孝庄在妃子众多的后宫中,巩固了地位。

 二、充当顺治和孝庄的联络人。

 皇太极驾崩时,孝庄所生的皇子福临才6岁。

 由于皇太极没有指定继承人,引发了多尔衮豪格的皇位争夺战。

 在前朝激烈争斗的背后,苏麻喇姑充当孝庄的信使,巧妙地替孝庄和多尔衮穿针引线,最终成功地让福临继承了帝位。

 多尔衮攻进北京后,年幼的顺治按祖制离开孝庄太后,住进了皇帝才有资格入住的乾清宫。

 一心想统一天下的多尔衮,在入主北京后,不断扩张势力,并大力打压异己,颇有僭越之意。

 对于顺治,多尔衮亦严密监视,唯恐他会威胁到自己手中权力。因此,顺治别说得到孝庄太后的训导,哪怕见一面都非常不易。

 孝庄太后深知此时顺治年幼,许多事情还得倚仗多尔衮,只得隐忍不发。但她对顺治的担心,却日胜一日,唯恐他在复杂的政治变幻中陷于危险。

 好在,苏麻喇姑再次充当了秘密联络人的角色,不顾性命之忧,奔走于顺治和孝庄太后之间,数次向顺治传达孝庄给他的指令和建议。顺治依计而行,终于得保平安

 1650年,多尔衮意外病逝,14岁的顺治开始亲政。母子团圆后,苏麻喇姑再也不用冒着生命危险上传下达了。

 三、不顾危险照顾康熙。

 康熙出生不久,不幸染上天花。这在当时是人人闻之色变的时疫。因为没有好的医疗手段,只能把他送到宫外调养,至于能不能痊愈,谁都不知道。

 孝庄太后很疼爱康熙。为了给予他细心的照顾,再次指派苏麻喇姑负责他的生活起居和教育。

 苏麻喇姑每天骑马奔走于皇宫和康熙所居的寓所,早晚均要向孝庄太后汇报康熙的生活情况,并听从孝庄太后的指示,对康熙一边细心照料,一边充当他的蒙老师,耐心教授他学习满蒙汉语。

 在苏麻喇姑的细心照料下,康熙经过漫长的休养,居然痊愈了。几年的陪伴,让康熙对苏麻喇姑感情非常深厚,从此后,一直都称她为额娘,对她敬重有加。

 四、尽心抚育康熙儿子胤裪。

 孝庄太后去世后,陪伴了他大半生的苏麻喇姑悲从心起,陷入孤寂之中。

 康熙为了给苏麻喇姑排遣寂寞,破格将出生不久的皇十二子胤裪交给她抚养。

 按清朝祖制,能有资格抚养皇子的,必须是妃以上的位份才行。苏麻喇姑获此殊荣,可见康熙的良苦用心。

 苏麻喇姑不顾年事已高,一心一意担负起抚育胤裪的责任来。

 由于苏麻喇姑给予了胤裪无限的关爱,同时她又极力督促胤裪的学业。因此,当胤裪长大后,文治武功都十分出色,就连康熙也对苏麻喇姑的抚育之功充满肯定。

 康熙晚年,废黜太子引发了九子夺嫡,胤裪听从了苏麻喇姑的教诲,没有卷进储位之争的漩涡,这也让他成为雍正继位后,没受残酷打压的皇子之一。

 苏麻喇姑历经四帝,一生孝忠于孝庄及其子孙,不光是他们顺利承继帝位的参与者,也是清朝初年几代帝王的见证者,再加上她知进退,恪守本份,因此孝庄祖孙几代人对她都极为尊崇。

 在康熙和胤裪等人的照顾下,苏麻喇姑的晚年安详平和,她始终认为这些福气都是康熙赐予的,所以她晚年常常为康熙和他的子孙们诵经祈福。

 苏麻喇姑在90高龄时,带着笑意离开了人世。康熙当时正出巡在外,得知消息后,悲痛不已,为了能赶回去看苏麻喇姑最后一眼,他还下令 “留七日再净身入殓”。

 对于苏麻喇姑的身后事,康熙亦十分重视,他下旨按嫔礼下葬苏麻喇姑。

 在隆重的葬礼上,众皇子感念苏麻喇姑生前对他们的宠爱,亦是哀哭不止,为她守灵送葬。

 可以说,整个清王朝,身为侍女的苏麻喇姑,所享受到的一切殊荣,除她之外,再也没有第二个了。

 

本文标签: 苏麻喇姑清朝
版权声明:

《苏麻喇姑只是个侍女,去世后康熙为何要以嫔的身份安葬她?》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ishi/26827.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