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野史秘闻 > 乡村野史 > 古代妃子地位有多低?竟因长得年轻貌美被直接赐死

古代妃子地位有多低?竟因长得年轻貌美被直接赐死

时间:2022-06-06 15:45:04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观看小编今天的文章。今天小编要跟大家讲的是,西汉的历史故事,希望大家会喜欢。自古以来,大家都说红颜多薄命。古代封建社会,很多女人地位是非常的低下的,因此很多的女人就成了男人权利的牺牲品。虽然她们身在皇宫,过得是比普通百姓们更加高贵、富足的生活。但是,她们所要面对的风险依旧是非常高的。有可能会一不小心,就丢掉了性命。

 在西汉,就有这么一位传奇的女子。她很小的时候,就来到了汉武帝刘彻的后宫,成为了刘彻最宠爱的女人。一时之间她也成了皇宫中,人人羡慕和嫉妒的女人。当时,很多人都在羡慕这个女人的好运气。但是,命运却给她开了一个玩笑。汉武帝在临死之前,就是因为看了这个女人一眼,却直接说太美了赐死吧。这个女人的生死就是在刘彻的一念之间,她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钩弋夫人

 当年汉武帝已经晚年的时候,有一次去河边钓鱼,他身边的下人就说,他所在的这个地方出美人。汉武帝就起了色心,经过多方打听,果然在当地有一个长相美丽的女子,就是钩弋夫人。但是这个女子的手,一直都是伸不开的。汉武帝非常的好奇,就把这个女人带入了宫中。说来也奇怪, 这个女人的手竟然直接就伸开了,而且在她的手中,还握着一块很稀有的传世美玉。汉武帝非常的震惊,因此就对这样的奇女子有了兴趣。

 当时这个貌美的女人只有十七岁,正值年轻貌美的时候。由此汉武帝对她特别的喜爱,就把她封为了婕妤,在后宫也有了身份和地位。后来随着钩弋夫人为他诞下皇子,在宫中的风头和地位,一点而也不比皇后卫子夫的地位差。对于一个深受宠爱的后宫女人来说,皇宫里的生活应该是无比幸福的。此时的钩弋夫人一定不知道,危险正在一步一步的来临。

 就在钩弋夫人最受宠的时候,宫中就发生了一件大事。太子刘局当时被陷害,陷入到了巫蛊之祸中。在有心机的人陷害下,汉武帝相信了自己的儿子要陷害自己,于是就下令废了太子,并且把太子刘剧逼得自尽的下场。太子刘剧死后,痛失爱子的卫子夫,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也选择了自尽而亡。同时失去妻子和儿子的汉武帝,不仅瞬间变得苍老,而且性格也变得多疑了起来。虽然自己很后悔自己的这些举动,但是江山还是得有人守护啊。

 随着太子刘据的死,汉武帝就把钩弋夫人的儿子,刘弗陵立为了西汉新的太子。因为在所有的儿子中,只有他和汉武帝有几分相似,可以委以大任。想必当时这个消息,对于钩弋夫人来说,应该是无比喜悦的。自己的儿子以后就是西汉的皇帝,那么她一定就是皇太后。但是,这一切的预想却超乎了钩弋夫人的想象。到了晚年的汉武帝就生了很严重的病,最后直接就卧床不起了。

 他临终之前就看了一眼钩弋夫人,觉得她还太年轻貌美,直接就下令赐死了她。这究竟是因为什么呢?小编觉得,主要是因为汉武帝的多疑。他主要是觉得刘弗陵还太小了,怕他登基以后,会出现钩弋夫人把持朝政这样的事情。他好不容易打下来的汉朝江山,就落到了外人的手里。为了能够让自己的江山大业,能够顺利的在自己的后人手里得到延续,汉武帝只好杀了钩弋夫人,以绝后患。

 小编认为,刘彻杀钩弋夫人完全是为了国家的稳定。因为汉武帝从小,就见识了很多的外戚乱政。当时是窦太后她的窦氏一族外戚专权,还有就是汉朝汉从高祖皇帝刘邦建立以来,就是一部外戚专权乱政的血泪史。还那么小的刘弗陵登基,若是他的母亲钩弋夫人还在世,将会是外戚专权的隐患。再回过头来看武帝,他当时的朝堂情况。刚刚经历了巫蛊之祸,国家元气大伤,需要休养生息。根本不能再发生外戚争权这样的战乱。

 综上所述,小编认为,汉武帝也清楚若是自己的儿子登基,是震不住这帮外戚的。所以他必须为儿子刘弗陵清除一切障碍,这样才能维持国家的稳定,延续刘氏的江山大业。由此也可以看出,帝王的无情。即便是汉武帝曾经最爱的女人,在对自己的江山大业,构成威胁的情况下,依然是毫不犹豫的将她给除掉。小编觉得,钩弋夫人的命运真的是太卑微,虽然生前受尽宠爱,但是她终究不过只是,男人政治的牺牲品罢了。好了,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说到这里了。如果大家有着不同的看法,欢迎大家留言互动小编哦。

 

本文标签: 汉朝
版权声明:

《古代妃子地位有多低?竟因长得年轻貌美被直接赐死》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ishi/26824.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