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历史 > 明朝历史 > 万历四十八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四个月换了三个皇帝是为何?

万历四十八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四个月换了三个皇帝是为何?

时间:2022-06-05 16:05:03

  明朝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下面由66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公元1620年,历史上正是万历四十八年。

  (一)四个月,换了三个皇帝

  这一年的七月二十一日,当时的当政皇帝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去世,享年58岁。万历皇帝十岁登基,皇位做了48年,成为明朝在位最长的皇帝。

  十日后,八月初一。万历皇帝的皇太子朱常洛继位皇帝,史称明光宗泰昌皇帝。

  在皇帝的位置上坐了一个月,八月初一登基,九月初一去世。朱常洛因为历史上的悬案红丸案去世,一个月的皇帝,泰昌皇帝去世。

  朱常洛登基不过一个月,在朱常洛去世后,太监王安拥立朱常洛的长子朱由校继位,那是在十二月二十三日。朱由校史称明熹宗皇帝。

  自七月二十一日起,一直到十二月二十三日,四个月的时间,明朝更迭三位皇帝。这一景象,放眼历史,也是难得一见。

  (“一月天子”朱常洛 )

  (二)都是纵欲惹的祸

  三位皇帝的短时间更迭,给明朝带来了莫大的打击。作为承上启下的朱常洛,才是罪魁祸首。

  作为太子的朱常洛新君继位,本来没有任何的波澜。

  可是在继位十天后,朱常洛就病倒了。而病因就是因为纵欲过度。

  朱常洛在20岁被立为太子,这个太子的位置,是满朝的文武大臣和万历皇帝抗争得来的。朱常洛虽然是长子,可是根本不得父亲的宠爱,甚至都被视为眼中钉。

  在太子的位置上,朱常洛待了18年,18年间,没有一日不是战战兢兢,兢兢业业。所以朱常洛本身的身体并不健康。

  而在登基成为皇帝之后,头上悬着的利剑和压力突然消失,朱常洛也开始放纵。

  当年和朱常洛争太子之朱常洵的母亲郑贵妃,看着眼下已经是木已成舟。

  害怕朱常洛秋后算账,也为了显示自己臣服之心,所以给朱常洛进献了八个美人。

  此时还是万历皇帝的孝期,可是朱常洛见到这八个美女就心花怒放,根本不曾约束自己,开始了日日夜夜的放纵。

  (三)扑朔迷离的红丸案

  朱常洛终于在体弱以及纵欲中病倒了,太医院前来诊治,开的药方都是温补,根本不能立竿见影的有效果。朱常洛大怒中斥责了太医院,并且让一个太监给自己看病。

  这个太监并不是朱常洛的心腹,而是曾经敌人郑贵妃的心腹。

  太监开了一个药方,服过药之后,朱常洛腹泻不止,一个夜晚,朱常洛就已经昏迷不醒了。

  当众大臣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太医已经束手无策了。而作为太医院的领班老御医,却告诉大家,朱常洛的病已经不好了,本来应该是慢慢温补,可是乱服药,现在前功尽弃。

  此时朱常洛醒来,听说鸿胪寺有官员前来进献药丸。

  身为大臣一力拒绝,认为鸿胪寺进献的药丸,只是所谓的仙丹,是没有用的。

  朱常洛认为,既然人间的太医没用,不如相信天上的仙丹,所以坚持要服药。

  要知道,自明朝嘉靖帝开始,即开始信奉道教,妄图实现长生不老。而现在的朱常洛,在重病之下,也想着求神问卜。

  众位大臣推脱三天,最终朱常洛下旨,今天就要服仙丹。

  众大臣带着仙丹前来,药丸是红色的,朱常洛服用之后,似乎马上就精神了。三天之后,朱常洛再次服用仙丹,这一次,朱常洛在半夜直接去世。两颗仙丹,一条人命。

  朱常洛的骤然离世,开始了红丸案的篇章。一个案件,让党政激烈,大家开始借机铲除异己。而明朝也走向了没落。

  (四)幕后有一个女人

  归根究底,实在很不理解,为什么朱常洛对待郑贵妃进献的美女以及内侍,如此的信任?

  郑贵妃毕竟是曾经的敌人,朱常洛喜欢郑贵妃进献的女子,偏信郑贵妃推荐的太监。朱常洛的死,看起来更像是自己作死。

  1620年的秋天,三位皇帝的更迭,拉开了灭亡的序章······

本文标签: 皇帝明朝
版权声明:

《万历四十八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四个月换了三个皇帝是为何?》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ishi/26739.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