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历史 > 汉朝历史 > 刘病已登基时无权无势 刘病已是怎么坐稳皇位的

刘病已登基时无权无势 刘病已是怎么坐稳皇位的

时间:2022-06-05 15:57:26

  对刘病已的皇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66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霍光废了刘贺让囚徒刘病已当皇帝,刘病已是如何坐稳皇位的?

  中兴之主刘病已无疑算得上是西汉最成功的皇帝之一。

  混迹民间的他十七岁登基,身后无权无势,朝中有权臣霍光强势无比,刚废了一个皇帝刘贺,把他扶起来。虽然当了皇帝,霍光的强势让刘病已一直处于非常危险的政治环境中,霍光虽然尊他为帝却大权在握,处处压制着刘病已的皇权,此时的刘病已这个皇帝随时都可能像刘贺一样被霍光废了。

  但是刘病已不但坐稳了皇位,还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出色的政治手段,战胜了霍光及霍氏家族,使得权力得到了顺利的交接,而且后来他还开创了一代盛世,把汉朝的经济文化推向了最高峰。

  那么,刘病已是如何一步一步坐稳皇位的呢?

  隐忍蓄势,在朝堂上站稳脚跟

  从汉昭帝刘弗陵时代起至刘病已即位登基期间,朝政权柄几乎全部掌握在了霍光的手里,而且霍氏家族多人在朝中身居要职。

  霍光的儿子霍禹以及霍光哥哥的孙子霍云都是中郎将;

  霍云的弟弟霍山任奉车都尉、侍中,掌握胡、越兵权;

  霍光的两个女婿分别是长乐、未央宫的卫尉,掌管整个皇宫的警卫;

  霍光兄弟的女婿及外孙都有资格参加朝会,担当诸曹大夫、骑都尉、给事中的官职,霍氏亲族已经扎根于西汉朝堂了。

  这使得刘病已登基之后明显感觉到了朝廷内部来自霍光集团的政治压力,聪明的刘病已明白仅凭皇帝之称不能与霍光相抗衡,只有保持最大的克制,逐渐发展自己的势力,寻求有利时机,才能夺回属于自己的最高统治权。所以即位之初,把持朝政多年的霍光首次表示要还政于君时,刘病已立马回绝了,他明确表示自己非常信任霍光,赏识霍光的才能。请求霍光继续主持朝政,并当众宣布,事无大小,先报请霍光,然后再奏知他本人,事后他还专门下诏褒奖霍光的援立之功,益封七千户。

  刘病已的这一招非常聪明,成功的消除了霍光对他的猜忌和提防,缓和朝廷内部潜伏的政治危机,以及他和霍光在朝政权力上的矛盾,使他和霍光达成了政治默契。

  韬光养晦,但不坐以待毙

  在稳住了霍光之后,刘病已开始了一段韬光养晦的时光,但是在这段时间了,刘病已在和霍光的政治博弈中,走了几步重要的好棋。

  首先,是为汉武帝立庙

  刘病已下了一道全面颂扬他的曾祖父武帝的诏书,并强调了武帝的功勋,并不顾朝臣的反对,坚持要为武帝立庙,并要在天下人面前祭拜武帝。这确实是刘病已的一步好棋,根据古代的传统,立庙是“正统”嫡系子孙的责任,主祭是宗子才能行使的权力,历朝历代皇帝驾崩都是由正统的太子或官方嫡脉为皇帝主丧。汉武帝去世时汉昭帝刘弗陵还很小,没有为武帝发丧,而刘病已是废太子刘据一脉的,按理他这一脉是无权为武帝发丧的。

  但是刘病已坚持为武帝立庙,并用这样的方式向所有人标榜了自己的正统嫡系的身份,自己与以庶出少子身份即位的刘弗陵身份不同,自己才是继承汉武帝事业和遗志的正统,所以自己的继位是天经地义并且完全合法,具有不容置疑的正当性,并借以提高自己的个人威信。

  经过为武帝立庙确定自己的正统性、合法性之后,刘病已确立了自己在皇统上的权威性,提高了自己在宗室的地位,随后他又不断施恩宗室,获得了刘氏宗族的认可和支持,这也使他日后在与霍光权力角逐,霍光无法再轻易的对刘病已行废立之事,所以刘病已在政治上已经取得了主动权。

  其次,针对霍光一族党派根深蒂固的情况,刘病已试图通过拉拢霍光的亲信,从内部瓦解霍光集团。

  车骑将军张安世是霍光的副手,刘病已以张安世的兄长张贺对自己有抚育之恩的关系为借口,不断对张安世施以恩典,拉拢张安世父子,将张安世的三个儿子都任命为中郎将,慢慢的张安世和刘病已关系密切,君臣之谊渐渐深厚。

  发展外戚势力,培养亲信,首次对抗霍光

  相比于刘贺,刘病已深深领教过霍光的可怕以及霍氏一族的强大。

  史书曾记载,霍光站在刘病已身后总是让刘病已感觉“如芒在背”,所以刘病已为保护自己的安全,开始着力发展自己的外戚势力,培养忠诚于自己、属于自己的力量。首先就是立自己的元配许平君为皇后,这样刘病已就通过许平君控制后宫,并可以使许氏成为朝廷新贵的外戚家族,以此来抗衡霍氏亲族。

  但是,敏锐的霍光意识到刘病已立许平君为后,使在企图摆脱他的掌控,制衡自己和家族的权力,所以霍光反对立许平君为后,有意让自己的女儿霍成君成为皇后。在这次立后风波的博弈中,刘病已感受到了来自霍光的强大压力,但是已经站稳脚跟的刘病已这次没有向以往一样妥协退让,而是用自己的政治智慧巧妙的避开与霍光的正面交锋,以下诏书命朝臣寻找丢失古剑的方式,向朝臣表达自己想立许平君为后的意愿。

  朝中一些非霍氏成员的老辣臣子立即嗅到了机会,纷纷上奏支持刘病已立许为后,最终刘病已赢得了众多朝臣的支持,成功立许平君为皇后,故剑情深的典故由此而来。但是由于霍光始终反对,许平君的父亲没能封侯,只被封了个“昌成君”。

  即位登基之后,刘病已一直对霍光言听计从,这是刘病已第一次在朝堂上违抗霍光的意愿,得罪霍光,从是这次事件,朝中群臣开始注意到了刘病已要将皇权从霍光手中交接回来的态势,开始纷纷倒向刘病已,立后事件的针锋相对使二人之间保持已久的政治默契被打破,从此刘病已拉开了自己与霍光以及霍氏集团权力斗争的序幕。

  霍氏家族的报复,刘病已忍辱负重

  经过立后事件,霍光感觉到了刘病已有了想将权力从自己手中夺回的想法,同时他也对刘病已反对自己感到愤怒,于是不准备坐以待毙的霍光开始了他组合拳般的报复。

  首先霍光以退为进,让主政未央宫的上官皇太后还权刘病已,归居长乐宫,而后霍光在长乐宫设置屯卫,让自己的女婿邓广汉担任长乐卫尉,将宗室皇族的象征人物控制在自己手里,这就相当于告诉刘病已,我霍光随时可以皇太后的名义将你这个皇帝废掉。

  而刘病已要求为他父祖议谥时,在霍光及亲信的干涉下,只将刘病已的父亲史皇孙刘进从卫太子事件中剥离出来,恢复了名誉,但对刘病已的爷爷废太子刘据却依旧没有正名,霍光以此达到反制刘病已的目的。而在刘病已命令官员寻找自己生母家属下落时,也在霍光的阻挠下毫无进展,而且霍家亲族成员更是通过旁敲侧击来提醒甚至威胁刘病已不得逆抗霍家。

  这还不算结束,紧接着就是霍氏家族最恨的报复,霍光的老婆得知即将临产的许平君生病了,召女医淳于衍入宫为其治疗,而淳于衍与霍家关系亲密,在霍氏家族的指使下,淳于衍待许皇后生产后服侍许皇后吃下毒药,许皇后遂被毒害而死。元配许平君的死让刘病已非常悲伤,刘病已非常后悔,认为是自己的冲动导致许平君成为了自己和霍光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刘病已也体会到了霍光的老辣和可怕,为了保全自己,斗倒霍氏亲族,为元配报仇,刘病已决定忍辱负重,不追究霍家毒死自己爱妻,弑杀皇后的罪责,并答应立霍成君为皇后,避开霍氏的锋芒。就这样刘病已一忍就是好几年,一直熬到了霍光去世。

  霍光去世,刘病已夺权,清除霍氏家族

  霍光去世后,刘病已认为时机已到,开始自己亲理朝政。霍光一死,刘病已就重用魏相、邴吉等亲信,逐渐把权力收归己手,囚禁了皇后霍成君,随后又采取行动,解除了霍光两女婿长乐宫、未央宫卫尉的职务,从霍家手上夺回了禁军的兵权。

  又把霍光的外甥女婿和孙女婿调离中郎将和骑都尉的位置并收回官印,让自己的亲信的许、史两家子弟担任南北军和羽林郎的统帅,把兵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之后,他用明升暗降的手段提拔霍光的儿子霍禹为大司马,剥夺了他掌握大军的实权。

  刘病已还下令吏民上书,不必经过尚书,直接呈皇帝审阅,群臣百官进见皇上可以独自往来,把霍山、霍云领尚书事的职务架空起来。

  通过这一系列步骤,霍家掌握的实权被剥夺殆尽,权力逐渐集中在刘病已的手中。在刘病已一系列的打压报复下,霍氏家族终于忍不住要密谋造反,刘病已提前得知后,安排对策,最后成功平定了霍家的叛乱并诛杀霍氏全族。

  至此,刘病已经过自己多年的忍辱负重和韬光养晦积攒实力,而后凭借出色的政治智慧以雷霆般的手段彻底清除了霍氏的实力,为深爱的元配报了仇,也夺回了本属于自己的国家和权力,而霍氏一族因谋反罪名被灭族,一代名将霍去病的后裔,名满天下的豪门家族从此不存于世、灰飞烟灭了。

本文标签: 刘病已霍光
版权声明:

《刘病已登基时无权无势 刘病已是怎么坐稳皇位的》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ishi/26669.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