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历史 > 明朝历史 > 朱元璋当初被封为吴国 国号最后为什么不是吴

朱元璋当初被封为吴国 国号最后为什么不是吴

时间:2022-05-31 15:56:05

  还不了解:朱元璋和国号的读者,下面66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朱元璋曾被封为吴王,为什么称帝后定国号为大明,而不是吴呢?

  在元代末年的反元义军中,江南最强大的就是三股:陈友谅、朱元璋、张士诚。鄱阳湖之战中,朱元璋亲率二十万军队击败了陈友谅六十万军队,陈友谅战死,朱元璋取得了决战的胜利。此战过后,朱元璋被李善长徐达等文人武将推举为吴王,就此建国割据了。

  等到朱元璋消灭了张士诚、方国珍,北伐中原灭亡元代,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了,因为朱元璋之前是吴王,按理正常的逻辑,他建立的国家应该是吴国,一统天下后就吴朝。可为什么朱元璋却把国号定为大明了呢?

  在古代,基本上就是被封为什么王,日后建立朝廷时就用什么为国号。刘邦是汉王,所以他建立的是汉朝;王莽是新都侯,所以他的国号是新;曹操曹丕都是魏王,所以曹丕建立了魏朝;司马昭司马炎都是晋王,所以司马家建立的是晋朝;杨坚是隋国公,所以他的国号是隋朝;李渊是唐国公,所以他的朝代叫唐代。

  即使是乱世的五胡乱华,这套手续也基本得到了保障。权臣谋朝篡位前都是称相国,封公爵,然后再封王,加九锡,最后禅让改朝换代。即使是出身寒门的南陈建立者陈霸先,他也依照出身于古陈国的惯例,先封陈公,再封陈王,最后名正言顺的接受禅让,建立陈朝。

  可这套标准在五代十国后期出了问题。后梁的建立者朱温是唐代所封的梁王,依然走的是禅让这套标准流程。后唐的建立者李克用父子被唐代皇帝赐姓李,视为宗室,所以勉强可以用唐为国号。可后汉的建立者刘知远,是因为后晋被契丹所灭他才侥幸成为皇帝的,没有走之前那套手续,只能说自己姓刘,自称是汉朝后裔,这才定国号为汉。到了郭威,干脆黄袍加身,什么手续都没有,只好自称是周朝后裔,以周为国号了。结果郭威的继承者柴荣刚死,赵匡胤又把黄袍加身重新演了一遍,同样没有任何之前的流程手续。那么国号定为什么呢?最后,因为赵匡胤是归德军节度使,驻于宋州,属于春秋时宋国的领土,于是定国号为宋。

  这时候的后汉、后周、宋,虽然没有走之前那套封王加九锡禅让的流程,起吗还在用之前的名字。但接着女真人崛起了,他们迅速灭辽、灭北宋,占据中原之地了。而女真人的政权国号为金。之所以把自己的国家称为金,是因为辽是镔铁之国,而金可以克铁。也就是说金国之名,完全是取了一个吉祥的意思,而不是完颜阿骨打是什么辽国的金王。后世皇太极改金为满洲想要用水克朱明,也是如出一辙。等到蒙古人崛起,灭了金朝,他们既不出自华夏古国后裔,也不能用蒙古、东胡之类的名字建国蒙朝、胡朝,于是也选了一个吉祥的意思,忽必烈下诏从易经中选了一句: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于是,忽必烈就建立了元代。

  到了朱元璋的时候,他面前就有两条选择:自己是吴王,建立吴朝;要么另选一个吉祥字给自己的朝代命名。选择吴王自然可以,可是朱元璋这个吴王名义上还是韩林儿册封的,这对一向独立自主的朱元璋来说,没有必要特意给自己找一个莫名其妙的名义上司。何况,朱元璋对刘福通、韩林儿的正统红巾军向来不感冒,经常把他们视为贼寇,甚至妖人。既然元代的名字出自易经: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那么下一句: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以御天,自然也可以用来给王朝命名了。

  一方面,正好大明终始了大元,说明了自己王朝的正当性是顺应天意的,另一方面,日月为明,也适合朱元璋恢复汉人汉唐荣光的口号。至于有没有摩尼教(也就是明教)所谓的“明王”出世,或者用“大明”压制韩林儿的“小明王”,恐怕只有朱元璋本人了解了。

本文标签: 朱元璋明朝
版权声明:

《朱元璋当初被封为吴国 国号最后为什么不是吴》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ishi/26474.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