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历史 > 明朝历史 > 明朝时期的朱桂到底是什么样的 简直就是一个人间魔王

明朝时期的朱桂到底是什么样的 简直就是一个人间魔王

时间:2022-05-31 15:55:15

  今天66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明代代王朱桂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66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代王朱桂:朱元璋26子中的头号恶人,一个凶神恶煞的人间魔王!

  朱桂是朱元璋的第十三子,也是明代九大塞王之一,起初被封为豫王,后来他逐渐展现出其强大的武艺,所以朱元璋才将其改封为代王,就藩于大同,让他去连同燕王朱棣一起守护好大明王朝的北疆。

  朱桂的武艺确实不错,但他的毛病也在于只擅长武艺,不仅文化素养不高,其个人也是偏科严重。在就藩之后,少了朱元璋的监督,他完全放飞了自我,展现出了强烈暴力倾向。

  但遇到事情的时候,他脑子不会想着要如何妥善去解决,轻易地对他人动用暴力。换句通俗点的话说,能用拳头解决的事情,他绝对不会开口多BB。

  而朱桂又是出生于帝王之家,来到自己的藩地之后,如同一个土皇帝一般,平常人被他给打了,哪里敢跑去向官府报案,就算报了,官府也不敢管!

  由此,这一切都将极大地助长其在当地的各种横行霸道的行为。

  朱元璋对藩王管理比较严格,所以在老朱还健在的时候,朱桂是比较收敛的。但随着建文帝朱允炆的继位,在他高强度的削藩政策下,朱桂这种种不法的行为,无疑给朝廷剃了一把处决他的刀子。

  由此,朱允炆很快就以这些不法事情为理由,将朱桂给直接废为庶人,并囚禁起来。

  其实,这时候的朱桂虽然是个十足的浑蛋,但却着实罪不至此,如果我们没有开上帝视角,就不免会替朱桂感到可怜,但如果开了,看到了朱桂日后所做的那些天理不容的事情,就会转而直夸朱允炆干得漂亮,怎么不直接把朱桂给杀了呢?

  当朱棣当上永乐皇帝之后,为了稳住朝局,笼络这些藩王,树立一个亲切的爱弟形象,便是之前那些把朱允炆囚禁起来的藩王,都给释放出来。朱桂借此重新当回了那个潇洒快活的代王爷。

  当朱桂回到自己的藩地,立马显露出了自己的残暴本性,在封地内仗着自己的权势,肆意杀人、抢夺财物,强行征用大量军民去为自己做苦力,惹得满城百姓人人怒气沸腾。

  在短短四个月,就有多达三十二条罪状罗列在永乐皇帝朱棣的面前。朱棣感到很生气,但他所奉行的是比较温和的削藩政策,所以他并没有直接革除其王爵,而只是削掉其中一些近卫军和些许权利罢了!

  然而这样的惩罚根本就起不到敲打他的目的,其扎根于本性的暴力倾向着实难以更改,即便面对着朝廷派过来辅导劝谏亲王德行的文职官,他也依旧敢去拳打脚踢对方。

  这些文职官从本质上并不是王府内的奴仆,所以是不允许藩王对他们进行轻易的打骂的,由此朱棣屡屡下旨对朱桂的这些行为进行警告。

  如此,朱桂方才对朝廷派过去的命官稍微客气一点,但按捺不住暴躁脾气的他心里总想着要找人来发泄一下,于是他就把目光对准了自己的王妃和世子。

  朱桂的王妃是著名开国大将徐达的二女儿,当朝徐皇后的亲妹妹。同徐皇后一样,徐王妃的个人素养很好,跟朱桂根本就不是一路人,自然也玩不到一起去。所以,朱桂其实跟一个小妾徐氏走得比较近!

  而小妾徐氏为了能够上位,便疯狂地给朱桂吹耳边风,使得朱桂越来越看徐王妃不顺眼。徐王妃没有表示什么,但是他的儿子,也就是世子朱逊煓,看不下去了,替自己的母亲辩驳几句,结果与朱桂起了剧烈的冲突,差点被其给杀了!

  虽如此,但徐王妃同世子两人还是一起被赶出了王府,母子两人只能跑去向朱棣寻求帮助。朱棣尝试着调和一下代王府的家事,但却以失败告终。

  自此以后,世子和徐王妃到死都没有再回到代王府里去,朱桂也从来没有要派人找他们回来,真是一个无情至极的藩王。

  而代王府那边,没有了世子和徐王妃的阻挡,朱桂玩得更加欢乐了,他同小妾徐氏一起生下两个儿子,这两人在父母的影响之下,也变成了两个混世小魔王,一直都在四处使用暴力。

  一天父子三人诞生了一个欺负人的好方法,他命人特意制定了两柄铜锤,跑到大街上,心里一不爽快,就给人一锤,将其打得头破血流,而他们父子三人则会兴奋得哈哈大叫起来。

  而远在北京的皇帝,则顶多只是降旨斥责一番,不会做出什么实质性的惩罚,如此一来,竟然使得朱桂这么一个凶神恶煞的人间魔王得以寿终正寝,真是令人愤慨不已啊!

本文标签: 明朝朱桂
版权声明:

《明朝时期的朱桂到底是什么样的 简直就是一个人间魔王》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ishi/26465.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