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野史秘闻 > 稗官野史 > 吕后为什么要把戚夫人做成人彘?还要让自己的儿子前去参观?

吕后为什么要把戚夫人做成人彘?还要让自己的儿子前去参观?

时间:2022-05-31 15:41:31

 吕后为什么要把戚夫人做成人彘?还要让自己的儿子前去参观?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在东汉朝代的时候刘邦对戚夫人是非常的宠爱,就连吕后也被刘邦抛之脑后了,吕后也没有去和戚夫人争风吃醋,但戚夫人却一味地调薪吕后,最后被吕后做成了人彘。

 这个戚夫人比较傻,因为吕后对这些事无动于衷,她还以为吕后好欺负,在戚夫人诞下子之后,她有了自己的心思,她不停的劝刘邦换太子,整日吹耳旁风。由于刘邦一开始本来就不喜欢刘盈,所以他也有了换太子的心思,戚夫人这个举动直接触犯到了吕雉,要知道吕雉人家从来不发火,可不代表她没有那个实力发火。

 吕雉无疑是一个非常有能力,有手段的女人,她伙同萧何,计杀了韩信这一个当世打仗无敌的名将,也多次为汉高祖刘邦解除危机。但同时,吕雉也是一个非常狠毒,甚至让人不寒而栗的女人。

 在刘邦得到天下,称皇帝之后,作为刘邦的发妻,吕雉的确成为了皇后,但是她的地位却不是那么的稳固。

 刘邦是个喜新厌旧的人。吕雉跟随刘邦多年,大部分时间都在颠沛流离的路上,在加上她也不再年轻,很正常的,在刘邦的面前,她早就失了宠。

 刘邦更加喜欢那个年轻貌美,甜言蜜语的戚夫人。吕雉可以忍受刘邦不再宠爱与她,可以忍受刘邦不在亲近自己和儿子刘盈。但是吕雉却不能忍受戚妇人每天在刘邦耳边吹风,想要刘邦立戚夫人的孩子刘如意为太子。

 吕雉是谁?一个心机手段让萧何都感到恐惧的女人,一个杀了汉朝最大功臣韩信的女人。而当这样的一个女人彻底发疯了之后,那该是有多么的可怕呢?

 公元前194年,吕后派太监引领自己的儿子刘盈去厕所看一样好玩的事物,刘盈亲眼看到了人彘的残酷场面,被挖去双眼,拔掉身上的毛发甚至睫毛也被拔掉,最后耳不能听嘴不能言,连手脚也被剁掉,在厕所中残存着一口气。当刘盈看到一个被刮花的脸,头上无毛发,无四肢也无眼珠的“人”,但那个身子却还能活动,马上被吓得瑟瑟发抖。一打听,眼前这个怪物竟然戚夫人!刘盈吓的大病一场,他悲痛大哭,对母亲吕后说道:“这种事不是人做得出来的,我是你的儿子,没法治理这个天下”,从此刘盈自甘沉沦,日夜饮酒寻欢作乐。

 吕后与戚夫人是情敌关系,彼此不共戴天,刘邦在世时,还能阻止二人火并,刘邦去世后,戚夫人就成了鱼肉,最终被做成了人彘!吕后让刘盈来观看目的有三:

 吕后虽然强势、阴狠,可是她的儿子汉惠帝刘盈,却是“母强子弱”。他性格宽厚仁慈,待人和善。这本来是优点,可是在吕后看来,这就是软弱、无能。因为这个缘故,刘邦还曾动过换掉太子的念头。吕后只有刘盈这一个儿子,她为了将来保住皇太后的位子,就要先保住刘盈的太子之位。

 在这个过程中,吕后请了当时的名士商山四皓当刘盈的老师,还广散钱财收买朝中重臣向刘邦施加压力,刘盈才得以留在太子的位置上。因此,她必然会痛恨刘盈的软弱个性。

 把戚夫人做成人彘后,吕后让汉惠帝前来参观,可能就是为了刺激惠帝,让他认识到宫廷斗争的残酷,洗掉原来幼稚的仁慈,变得残酷一点,暴烈一点。可惜事与愿违,汉惠帝直接被吓死了。

 汉惠帝刘盈“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连刘邦都认为这个孩子和我不一样,不像我,吕后自然早看出来了。怎么能让儿子变得狠起来?

 刘盈性格单纯,善良,吕雉很知道要坐天下,就不能手软,别人就会把你当成是案板上的鱼肉。所以她要带刘盈去看被做成人彘的戚夫人,在看的时候,还给刘盈讲了她当年的故事。

 颠沛流离的故事,被夫君抛弃的故事,被当作人质囚禁的故事,自己受刑的故事,以及回来后被贱人排挤的故事。她希望儿子知道他这个皇上做的有多么的不易和危险。她想警示:看到了吧?如果不是当娘的我有足够的手段,也许今天那个人彘就是我。如果不是当娘的我斩杀除根,咱们娘俩儿的江山如何能坐上,也许早被人家给连锅端了。

 她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像自己当年一样,经历过残忍的事,能变得心硬起来。她想警示儿子,当皇帝后必须狠起来、恶起来,不能有妇人之仁。想让他看看人彘,磨练一下他的胆量,可是她却高估了她的儿子。没成想这个刘盈如此仁弱,惊吓过度,没几年就死亡了。

 

本文标签: 汉朝吕雉
版权声明:

《吕后为什么要把戚夫人做成人彘?还要让自己的儿子前去参观?》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ishi/26239.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