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野史秘闻 > 帝王野史 > 明朝史上最聪明的皇帝!差点被宫女勒死是怎么回事?

明朝史上最聪明的皇帝!差点被宫女勒死是怎么回事?

时间:2022-05-31 15:40:51

 明朝史上最聪明的皇帝!差点被宫女勒死是怎么回事?下面66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宫女在古代社会的地位非常低下,历来都是些逆来顺受的可怜人。但是明朝嘉靖年间,这些柔弱的宫女却引发了历史上罕见的壬寅宫变,嘉靖皇帝差一点就死在了她们手里。

 嘉靖皇帝晚年迷信道士,为了追求长生不老,大量征召13,14岁的少女进宫。采补她们的处女经血,炼制所谓的仙丹。每次到了采血的时候,宫女们都要被强制性的禁止饮食,只允许吃桑叶喝露水。

 宫女们饥饿又虚弱,日常工作还不能有半点儿耽搁。每天早上都得拖着疲惫的身躯,到御花园采集甘露,供嘉靖皇帝修炼吸风饮露之道,稍有闪失就得遭受一顿毒打。很多宫女因此累到,甚至直接病死。

 俗话说急了还咬人,更何况这些有血有肉的宫女。嘉靖二十一年十月二十一日(1542年11月17日),嘉靖帝召幸曹端妃,十几个侍奉曹妃的宫女在凌晨时分,趁嘉靖熟睡的时候潜入房间,来到嘉靖的床前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绳子,套在了他脖子上,想要把他勒死。

 宫女们毕竟不是专业的刺客,慌忙之中把绳子打成了死结,费了好大儿也没有勒死嘉靖。曹妃趁机潜逃出去,向皇后报告搬来救兵,嘉靖这才捡回一条性命。事后嘉靖皇帝吓得搬进了万寿宫,不敢再睡在紫禁城的寝宫。

 经过宫女政变的事后,嘉靖皇帝更加怕死。搬出紫禁城后,二十年不穿袍不上朝,大量修建宫殿庙宇,设醺炼丹迷信道士邪说,邵元节、陶仲文等道士个个封官赏爵。尤其是陶仲文还一个人身兼少师、少傅、少保等职位,这样的待遇在整个明朝的历史上都是空前绝后的。

 嘉靖皇帝不仅自己信奉修道成仙,还要求所有大臣都要信奉。重视道教学习出色的就能升官发财,胆敢反对道教进谏的人,轻则被贬为平民,重则当场处死。

 嘉靖皇帝把这些江湖道士的话,当成了上天的旨意深信不疑。因为一句"二龙不能相见",嘉靖皇帝便再也不见自己的太子裕王,长期隔绝几乎没有父子情分。

 嘉靖皇帝并不是一个天生无情的人,他这一生一直深爱着自己的父母。每到节日和父母忌辰的时候,嘉靖皇帝总会屏退左右,在父母的灵位前长跪不起流泪祈祷,神情凄惨就连偷偷窥见的宫女太监都为之动容。

 嘉靖皇帝的孝顺并不是野史杜撰,正德十六年(1521年)4月20日,明武宗驾崩。由于明武宗没有子嗣。杨廷和根据明武宗临死前兄终弟及的命令,奉14岁的嘉靖成为皇帝。

 嘉靖皇帝从一个没有根基的藩王成为皇帝,刚一登基就因为亲生父母的尊号问题,跟杨廷和这些掌握实权的大臣闹了起来。这一闹足足持续了三年半,成了明朝历史上有名的大礼议事件。

 最终嘉靖皇帝凭一人之力,获得绝对性的胜利。不光封赏生母成为兴国皇太后,追尊生父为献皇帝,生母为兴国皇太后。还把大臣杨廷和贬为平民,从理论和礼仪上树立了自己的正统地位。从此独揽大权,说一不二。

 史书评价,嘉靖皇帝也许是明朝史上最聪明的皇帝。壬寅宫变后,嘉靖皇帝虽然醉心修道,一直不穿龙袍不上朝,但是朝政却没有放下。每到晚上,嘉靖皇帝都会非常认真的批改奏折,时常批改到五点半,才躺下休息一会儿。

 嘉靖皇帝为了长生不老,做了许多荒唐的事。但也做出了许多功绩,嘉靖皇帝在位四十五年,减免赋税、赈济灾荒100余次。经济空前繁荣,甚至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不仅如此嘉靖时期还出现许多思想家和哲学家,《水浒传》和《三国演义》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大抵就是在那个时期涌现出来的。嘉靖皇帝实施的政策,为明代中晚期思想文化的繁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史书评价嘉靖帝为"中兴之主",说他"有不世之奇谟六,无竞之伟烈四,而又有震世之独行五"。总的来说,嘉靖皇帝是一个有能力有作为的人,只是过早的享受到了至高无上的权利。养成了刚愎自用的脾气,在追求长生不老的道路上迷失了心智。

 

本文标签: 明朝嘉靖帝
版权声明:

《明朝史上最聪明的皇帝!差点被宫女勒死是怎么回事?》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ishi/26220.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