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野史秘闻 > 稗官野史 > 朱棣造反成功后,为什么要把朱允炆的妃子都处死?

朱棣造反成功后,为什么要把朱允炆的妃子都处死?

时间:2022-05-31 15:40:19

 大家好,这里是66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朱棣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历朝历代,前朝皇室的下场都不会太好,但是对于妃子这些女流之辈来说,朝廷一般都不会太过于为难的,对于很多继任的皇帝来说,也不会对先皇的妃子做出什么太过于惨绝人寰的事情来。但是在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成功打到了北京城之后,先是宣布朱允炆在这次的打斗中死于大火,然后就下令将朱允炆的妃子们全部处决。朱棣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这些女子究竟犯了什么错?

 其实朱棣的目的非常简单,就是为了斩草除根。在朱元璋选择继承人的时候,朱标是最满意也是最被看重的。朱棣虽然有本事,但是他究竟是不是嫡出,在历史上也是有很多争议的。其次朱棣的二哥,三哥都已经撒手人寰了。朱棣成为了最适合继承皇位之人,但是万万没想到,朱元璋并没有选择朱棣,反而是选择了孙子辈的朱允炆,这让朱棣的心中有了些许怨气,但是也没有做出什么反应。

 要是朱允炆安安稳稳的发展国家经济,不急于求成的去削藩,说不定朱棣也不会反。但是朱棣看到了自己兄弟的下场,有的被贬为庶民,有的被永久囚禁,有的则是直接被逼死了。而这件事马上就落到朱棣的头上了,这就相当于是拿一把刀架在了朱棣的脖子上,很多人对朱棣造反的事不屑,但是事情已经发展到你死我活的程度了,是个人都会选择奋起反抗吧!

 朱棣也就真的这么做了,为了保证自己的正统性的,朱棣做了很多的准备,首先声明,自己这可把不是造反,而是“清君侧”,当初朱元璋设置藩王就是为了防止皇权旁落,现在朱允炆杀自己的叔叔,肯定是身边有了奸臣了,所以他要帮助朱允炆清理这些奸臣,但是很可惜,在打仗的时候难免会有一点死伤,建文皇帝就在这次大战中不幸壮烈了。但是当务之急是赶紧选出一个新皇帝。

 但是这种粉饰之词,明眼人一下就能知道,然后朱棣就开始了“斩草除根”之路。首先遭殃的是朱允炆的皇后孝愍让马皇后,这是朱元璋给朱允炆亲自挑选的皇后,给朱允炆生下了朱文奎与朱文圭,朱文奎和朱允炆先后失踪,朱文圭则是被囚禁后宫50多年,而史料记载马皇后是在都城被破之后,自焚而亡。但是除了皇后选择自杀之外,朱棣还下令让所有的妃子都自杀。而他这么做有这样三个目的。

 首先就是维护自己继承的正统性,在当时朱棣手握大权,但还是有很多人不同意让朱棣继位,为了顺利登基,朱棣甚至诛杀了黄子澄方孝孺等人。而这些妃子们背后,都有着非常强大的家族势力,虽然正面对付朱棣是不怎么可能的,但是背后使绊子,就是朱棣也防不住,要是这些大家族宣扬对朱棣不好的言论,对于朱棣的统治是不利的。所以为了杀鸡儆猴,就将这些妃子杀了,给个警告。

 然后就是为了斩草除根。当时这些大臣有各种理由来劝说的朱棣登基不正统,甚至搬出了朱允炆的儿子和弟弟。但是这些人都被朱棣所掌控,肯定是不敢要皇位的。而在这些妃子当众,谁都不敢保证有没有遗腹子。为了防止之后有人利用此来威胁自己,朱棣果断选择预防隐患。最后在经过了一番考虑之后,果断将这些女性诛杀,不给自己留下任何隐患。

 最后就是伦理纲常的层面了。对于很多正常继位的来说,不管是父亲还是哥哥,这些都属于是自己的长辈,后宫妃子也都会得到妥善的安置,甚至是可以改嫁给现在的皇帝,但是朱棣却是抢了自己侄子的皇位,如果是占有这些妃子的话,将会有很多的舆论出现,对于自己的统治也是不利的。所以还是让他们跟着建文帝去吧。

 

本文标签: 朱棣明朝
版权声明:

《朱棣造反成功后,为什么要把朱允炆的妃子都处死?》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ishi/26207.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