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野史秘闻 > 稗官野史 > 李成梁待努尔哈赤像养子一样,他们俩到底什么关系?

李成梁待努尔哈赤像养子一样,他们俩到底什么关系?

时间:2022-05-30 16:24:28

 

 关于努尔哈赤李成梁的关系,史书上多有记载。

 《东夷考略》记载:“奴儿哈赤方幼,李成梁直雏视之。”

 《建夷授官始末》记载:“时奴儿哈赤年十五六,抱成梁馬足请死,成梁怜之,不杀,留帐下卵翼如养子,出入京师,每挟奴儿哈赤与俱。”

 从这些记载可以看出,努尔哈赤和李成梁的关系非常好,好到李成梁待努尔哈赤如“养子”一般。

 那么,李成梁为何要待努尔哈赤这般亲厚,而最后努尔哈赤为何又要造李成梁的反呢?

 李成梁是在建州女真首领王杲的部落中遇到努尔哈赤的。

 当时王杲不光是建州首领,还是服务于明廷的建州右卫指挥使。

 然而他并不真心归顺明廷,反而屡次率部侵扰明朝边境和商市。不光诛杀明朝官员,还烧杀抢掠。因此,明廷派李成梁率6万明军攻打王杲。

 王杲不敌,在逃亡的过程中被俘,后磔于京城。

 李成梁趁胜追击,攻打王杲的部寨古勒城,部族百姓惨遭屠戮。

 在一片哀号声中,突然,一个15岁左右的少年冲到李成梁面前,跪在地上抱着他胯下的马腿。

 李成梁经过询问,才知道这个少年叫努尔哈赤,是建州左卫领袖觉昌安的孙子。

 觉昌安本和王杲是姻亲,但自从李成梁攻打王杲后,觉昌安审时度势,主动投到了李成梁的麾下,积极向李成梁提供情报并充当向导。所以,当李成梁得知努尔哈赤是他的孙子时,便将他带回明军大营,让他做了自己的侍从。

 不过,很快李成梁就发现,努尔哈赤绝非平庸之人。

 原来,当时辽东战事频繁,李成梁南征北战时,努尔哈赤必随左右。

 努尔哈赤能征善战,每次出征总是冲锋在前。再加上他武艺精湛,常能在瞬间斩杀敌人于马下,因此屡有战功。

 爱惜将才的李成梁很看重努尔哈赤,从此视他为养子。不仅着力培养他在军事上的能力,还有意带他出入明廷,让他开拓视野,增长见识。

 努尔哈赤是个极为聪明的人,在追随李成梁的几年中,他不光武艺精进,还在多次征战中,在兵法战术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因此,努尔哈赤对李成梁非常恭敬,二人关系亲密如同父子。

 不过,努尔哈赤胸有大志,并不愿屈居在李成梁的麾下,做一员小小的武将。所以,3年后,他便以“父亲催他回家成亲”为由,离开了李成梁。

 1583年,王杲之子阿台打着为父亲报仇的旗号,卷土重来,继续以古勒城为据点,与明军为敌。

 图伦城城主尼堪外兰为了壮大势力,主动向李成梁告密,并充为李成梁的向导,攻打阿台。

 此战,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也参与其中。

 结果,由于古勒城城高池深,相持数日,明军竟无法攻克。

 觉昌安见明军势不可当,担心在城中的孙女安危,于是让塔克世在城外守候,他进城寻找。

 塔克世等候许久,不见觉昌安出来。眼见明军破城在即,于是也进城去探寻。

 结果,城破后,明军四处烧杀抢掠,血洗了古勒城。觉昌安和塔克世在混战中,也被明军所杀。

 噩耗传来,努尔哈赤悲愤不已,诘问明朝边将,祖父和父亲未犯过错,为何无故被诛杀?

 李成梁为了安慰努尔哈赤,同时也为了拉拢他,承认此事纯属意外,并向明廷奏报。最终,努尔哈赤获得30匹良马的赔偿,另外,还让他他承袭了建州都指挥使的职位。

 尽管得到了明廷的安抚,但努尔哈赤还是对祖父和父亲的无辜冤死难以释怀。一方面,所在的部落随着祖父和父亲的去世更加衰落;另一方面,如果仇恨不报,族人也会嘲笑和轻视他,更不要说他继承部落首领了。

 但是努尔哈赤深知明军兵强马壮,他不敢与李成梁对抗,只好一再和明军交涉,要求把图伦城城主尼堪外兰交给他,以平复族人的仇恨。

 可是明军却认为努尔哈赤是无理取闹,不仅回绝了他,还表示要扶持尼堪外兰做建州国王。这下,许多小部落纷纷归顺尼堪外兰,就连努尔哈赤的亲戚族人,也谋划着提努尔哈赤的人头去归降尼堪外兰。

 不光如此,李成梁亦觉得不除掉努尔哈赤,日后必成大患。所以,他将努尔哈赤抓了起来,并准备处死。

 也许努尔哈赤命不该绝,在李成梁一个小妾的帮助下,他竟然得以脱身出逃。

 腹背受敌的努尔哈赤被逼无奈,只得以祖父遗留下来的13副甲胄起兵,走上夺取天下的道路。

 

本文标签: 李成梁明朝
版权声明:

《李成梁待努尔哈赤像养子一样,他们俩到底什么关系?》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ishi/26154.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