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野史秘闻 > 稗官野史 > 17岁的宫女因孕封妃,久久没有生下来就被赶到宫廷走道上冻死

17岁的宫女因孕封妃,久久没有生下来就被赶到宫廷走道上冻死

时间:2022-05-30 16:18:10

 今天66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张裕妃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明朝皇帝一个个都非常有个性,而明熹宗朱由校又更是一朵奇葩。别的皇帝都是宠爱妃子,他却宠爱自己的奶妈,对其言听计从。这大概是因为朱由校的生母孝和王皇后很早就过世了,而养母西李选侍对他也不好,唯有奶妈客氏与其亲密的缘故。但是,亲近归亲近,朱由校对其太过放纵,甚至让自己断子绝孙了。

 朱由校继位之后,客氏便被封为“奉圣夫人”。仗着与皇帝的特殊关系,客氏无法无天,横行无忌,甚至连朱由校的张皇后都不放在眼中。只是因为张皇后得到朱由校的宠爱,才没有性命之忧,却还是被陷害失去了自己的孩子。

 皇后能被皇帝庇护,其她妃子就没有那么好运了,最惨的要数张裕妃。她本来是后宫的一名宫女,17岁时偶然之间被朱由校临幸。要知道,明朝后宫宫女的地位非常低微,终生不得出宫,也不得嫁人,死了之后骨灰就扔在一口井中。她们唯一的机会,就是被皇帝看中,改变命运,成为嫔妃。

 张氏显然就有这个运气,而且她还顺利怀孕。朱由校也很大方,听到这个喜讯后,立即封张氏为裕妃。不过接下来的事情,就让人唏嘘不已了。

 张裕妃有了身孕,立即引起了客氏的注意,并被抛来橄榄枝。客氏已经和权宦魏忠贤结为一党,闹得后宫乌烟瘴气。他们还不知足,希望能够笼络一些妃嫔,特别有子嗣的妃嫔,这样一来,便可以长久把控后宫,即便是天启帝驾崩也不怕。

 但是,张裕妃却断然拒绝了客氏的合作,她早就看不惯阉党一系的为人处世。在身为宫女的时候,她没有去讨好客氏,现在当上了妃子,她觉得自己更没有理由去巴结客氏。可是,她没有想到,客氏的胆子居然那么大,更没有想到,客氏的手段居然如此狠毒。

 随着生产的日期日益临近,朱由校也一天天焦急起来。他曾经有过几个孩子,却都夭折了,尽管我们现在知道,那都是客氏和魏忠贤搞得鬼,但当时的朱由校是一点都不知情。他虽然是个昏君,但作为准父亲,希望自己孩子平安健康的心理还是和普通人一样的。

 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一件尴尬的事情出现了,那就是张裕妃迟迟生不下孩子。不是因为难产,而是根本没有生产的动静。尽管肚子很大,却不像普通孕妇一样,十月怀胎之后,就会瓜熟蒂落。这件事情有些匪夷所思,不合常理,但是史书就是明明白白地如此记录的:逾期久不乳。

 小珏认为,这种有悖常理的事情,应该还是客氏的杰作。她既然能够让人利用按摩的机会,让张皇后的胎流产,那么弄出些其它神神叨叨的事情,打击异己,是完全有可能的。

 但在当时,所有的焦点都在张裕妃身上。宫中一度谣言四起,有的说张裕妃怀的是个妖怪,有的说张裕妃根本没有怀孕,客氏更是借机向天启帝进献谗言,污蔑张裕妃欺君,革去了妃号,还是还她宫女的身份。朱由校本可以静观其变,毕竟有孕没孕他是清楚的,但他却昏庸至极,对客氏言听计从。

 张裕妃再次成为了宫女,却比普通宫女的命运更为悲惨。她不用服侍谁,却被赶到了“别宫”。这里的别宫,并不是冷宫,而是几个宫墙之中的夹道,连遮风避雨的地方都没有。客氏还命人看管张裕妃,不给她饮食。

 可怜张裕妃,身怀六甲,却在暴雨之中又冷又饿。最后,她拖着沉重的身体,匍匐在屋檐底下想喝雨水度日。这样的生活,她坚持了14天之后,终于带着自己的孩子,离开了这个绝情的皇宫,离开了这个人世间。据说她临死前,依然喊着万岁,明末诗人秦兰徵听说后,为之写下了《天启宫词》其一:

 何事丹陵迟暮生,葳蕤独闭未全明。伤心饮彻檐头水万岁潜呼三两声。

 

本文标签: 张裕妃明朝
版权声明:

《17岁的宫女因孕封妃,久久没有生下来就被赶到宫廷走道上冻死》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ishi/26048.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