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历史 > 春秋战国历史 > 春秋时期的楚国是怎么出现的 楚国最后又是怎么被灭的

春秋时期的楚国是怎么出现的 楚国最后又是怎么被灭的

时间:2022-05-30 16:11:47

  还不了解:历史楚国的读者,下面66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楚国:春秋时期的最穷国,后一举成为五霸之一,灭亡之路太心酸了,

  周成王时期,部落首领熊绎被封为子爵,他的封地便是楚国。

  根据近年出土的考古证物来看,楚国建国初期,曾发生了楚人于鄀国盗牛祭祀之类的偷盗事件,从这里就能看出:楚国在建立之初是相当贫弱的。

  楚国的兴盛,要得益于后来数百年的稳步发展。

  当时间来到春秋时期,楚成王带领楚国走向巅峰。楚人不断兼并楚地周遭的小型诸侯国,还逐渐成为了坐镇中南的庞然大物。

  公元前704年,熊通趁大周礼教废弛,僭越称王,从这以后的楚国国君皆以王自居。楚庄王时期,楚人在邲之战中击败强敌晋国,成为天下霸主,掀开了楚国强势期的序幕。

  到了战国时期,吴起楚悼王的重用,在国内推行变法。吴起的改革让楚国再次迎来高峰,延续了楚人的霸业。

  到了楚威王时期,楚国的幅员已创历史新高,正式进入最巅峰时期。然而,到了楚怀王时期,楚国冒然进攻吴越,虽夺取了大片土地,但因用兵期间用人不察,以至于,受到秦相张仪的算计,以至于楚国日渐式微。

  秦国崛起之后,楚国与其它五国一样,沦为秦国称霸的陪衬,于公元前223年灭亡。

  我们了解,两周时期实行分封制,这也给了各诸侯国崛起的机会。分封制的弊端,使周天子日渐式微成为必然趋势。随着周王室分封越来越多的诸侯,集权的环境逐渐被破坏,王室的实力逐渐衰微。

  随着周王室名存实亡,那些坐拥广袤封地的强国开始打起了弱国的主意,他们以代天子之师的旗号兴兵讨伐小国,在堵住了周天子的嘴巴的同时扩张领土,增进实力。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楚国与其它的强国一样闷声发大财,靠欺负周王室逐渐成为一方豪强,割据中原。

  为了继续扩张土地,楚国选择了与其它强国不同的发展方针。楚国扩张之初,其目标并未指向中原,而是着手清理南方的小国。随着楚国陆续举兵南下,随国、古麋国、卢国以及罗国先后被攻占。楚国以碾压之势,顺利地兼并小国,成为华南地区最强大的霸主国。

  至于楚国与强国之间的首次战争,是在齐楚交界地打响的。当时的周王室已经衰微到极点,周天子的公信力几乎丧失殆尽,那些强大的诸侯国基本已不惧天子之威,甚至,连象征性的进贡都停止了。这一时期的楚国灭掉了一些南方小国,这也给了齐国进攻楚国的口实。

  熟悉两周历史的朋友都了解,当时的大规模战争中,许多诸侯国的灭亡都是因为“墙倒众人推”。齐国发兵攻打楚国,相对弱小的楚国极有可能成为众矢之的,被周遭虎视眈眈的列国瓜分。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聪明的楚人开始向周王室进贡,占据道德上的制高点,避免成为其他诸侯的众矢之的。

  单以齐国的力量,想要灭亡楚国无疑是痴人说梦,因此楚国凭借外交上的优势,顺利地化解了危机。公元前740年,对于楚国来说是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这一年楚国迁都,将都城迁至郢。由于郢的地理位置绝佳,便与楚王室的威慑力辐射到华南各地,这也使楚国在华南地区彻底扎根。

  在此期间,楚国虽与中原各国时有纷争,但此时的楚国不逊于任何国家,与诸侯的争霸互有胜负。公元前638年,弱小的宋国发兵讨伐楚国。从实力上来看,宋国不论是疆域还是兵力都无法与楚国比肩,所以宋国顺理成章地败了,连宋王都死在这场战争中。取得胜利的楚国,趁势歼灭了周边的四十多个小国,将国土进一步扩展。

  然而,在两周时期,再强大的诸侯国也难逃合纵连横的历史宿命。随着秦国日渐崛起,包括楚国在内的旧日强国面临空前的危机。秦国东征期间,春申君联合诸国对秦军进行围剿,取得了胜利。然而这次胜利并未让楚国从危机中解脱出来,此次军事行动楚国锋芒毕露,楚国国君担心楚国会首当其冲成为秦人报复的对象,干脆将国都迁向南方,做起了缩头乌龟。

  由于国君的不作为,楚国国内爆发了数次政变。秦人趁着楚国内乱,于公元前223年发动灭楚战争。由于此次楚国无法合纵诸侯,所以楚国败于秦国,楚地沦陷。

  当然,虽说楚地沦陷,但楚地的风土民情仍保留下来,成为颇具地域特色的地方文化。早在20世纪30年代,楚文化作为一种区域文化,就引起了学者的关注。新中国成立以后,先秦楚国遗址、墓葬等的发现,激发了学界探索楚文化的热情。

  可以说,楚文化继承了许多商周文化特点,其辉煌灿烂的文化成就举世瞩目,作为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楚艺术品更是独步海内外,其设计形式和风格充分体现了想象力和审美意识。楚国艺术设计乃至整个楚文化的成熟是在当时特有的历史环境中产生的,追根溯源不能不与先秦时期的历史文明有关。

  参考资料:

  【《史记·楚世家》、《楚文化》】

本文标签: 楚国战国
版权声明:

《春秋时期的楚国是怎么出现的 楚国最后又是怎么被灭的》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ishi/26003.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