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历史 > 唐朝历史 > 李世民强占元吉遗孀杨氏,为何放过大哥妻子郑观音?

李世民强占元吉遗孀杨氏,为何放过大哥妻子郑观音?

时间:2022-05-30 16:11:12

  李世民强占元吉遗孀杨氏,为何放过大哥妻子郑观音?感兴趣的读者和66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公元626年,玄武门之变发生,李世民成功夺权,不久之后登基称帝,李渊则成了太上皇,说来,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四兄弟还都是太穆皇后所生,其中除了李玄霸于614年离世,李建成和李元吉都是被李世民所射杀。

  李建成死的时候时年38岁,5个儿子也都一同遇害;李元吉被射死时才24岁,但他的5个儿子在玄武门之变发生不久之后也都被诛杀了;此外,李元吉的遗孀杨氏在他死后被李世民所强占,并且为李世民生下了第十四子李明。

  由于杨氏长得十分漂亮,李世民做了皇帝后对杨氏也是相当宠爱,在杨氏为他生下儿子时,还曾一度想要把杨氏立为皇后,但受到了魏征的进谏,最终李世民并没有把杨氏立为皇后,别说皇后,杨氏在深宫中都不算是李世民的妃子。

  事实上杨氏在深宫中的身份是比较尴尬的,因为她的身份始终是李元吉的妻子、唐太宗的弟媳兼情妇。此外,唐太宗的后宫中还有两位杨妃,一个为李世民生下儿子李福,但李福受封赵王后就被过继给了已逝的李建成。

  还有一个是隋炀帝杨广的女儿,为李世民生下了儿子李恪和李愔,其实不管是哪一个杨妃,她们的命运都较为坎坷,而杨氏的封号则是随着李元吉的变化而变化,与李世民的恩宠没有多大的关系,后来还遭到了李世民的抛弃,并且唐太宗还不允许杨氏死后陪葬昭陵,杨氏始终是个上不得台面的女子。

  从某方面来讲,唐太宗霸占李元吉的妻子杨氏,对已经死去的李元吉也是一种羞辱,唐太宗杀光了他的儿子,霸占他的妻子,然后又生下一个儿子,过继给李元吉当儿子。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杨氏离世,李明则受封曹王,实封1000户。据史记载,唐高宗年间,李明还做过官,担任苏州刺史,但李明却常不循法度,长史孔祯劝他,李明则说:“我是天子(唐高宗)的弟弟,怎么会失去王爵!”

  然而在永崇元年(680年),武则天从东宫搜出数百局铠甲,揭发太子李贤的阴谋,将铠甲作为谋反的凭证,即使唐高宗想要从轻处置李贤,但遭到了武则天的阻拦。

  就算李贤是武则天的次子,武则天最终还是看重自己的权势,李贤因此被废为庶人,而李明也被卷入在内,得到了与李贤同谋的罪名,被流放于黔州。2年后,黔州都督在武则天的授意下,把李明给逼得自杀了。

  但与李元吉妻子杨氏不同,李建成的妻子郑观音在玄武门之变后被李世民放了,一直生活在长乐门,于676年才离世,享年78岁,死后从幼女归德县主宅第出殡,与李建成葬在了一起。

  玄武门之变同样是郑观音命运的改变点,如果没有这场政变,李建成会登基称帝,郑观音则会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但掌握兵权的李世民胜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及其亲儿子们都因此丧生。

  而同是政敌的妻子,杨氏与郑观音又有着两种不同的命运,让人不禁疑惑李世民为啥放过大哥妻子郑观音,却强占李元吉遗孀杨氏?难道是杨氏长得比郑观音貌美?并非如此,据相关文献记载,郑观音的姿色也是不差的。

  其实还是出身问题,郑观音不过是潭州都督郑继伯的女儿,但李元吉遗孀杨氏却是隋观王杨雄侄孙女,杨氏出身显贵,不看僧面看佛面,李世民将其纳入后宫,可起到笼络前朝宗室、巩固皇位的作用,但李世民却没有给杨氏名分。

  史官们对于杨氏也多有藐视之意,杨氏死后没有陪葬昭陵,是不是与李元吉葬在一块就不得而知了,但杨氏与郑观音,谁的命运更好,向来也是争议不断。

本文标签: 古代唐朝
版权声明:

《李世民强占元吉遗孀杨氏,为何放过大哥妻子郑观音?》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ishi/25990.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