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野史秘闻 > 帝王野史 > 李世民敢霸弟妹,为什么不敢动嫂子?

李世民敢霸弟妹,为什么不敢动嫂子?

时间:2022-05-28 15:50:07

 李世民敢霸弟妹,为什么不敢动嫂子?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李世民抢走了原本属于哥哥李建成的皇位,又抢走了原本属于弟弟的王妃小杨妃,逼老父亲退位后还又让史官大肆抹黑李渊。李世民做的事,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确应该受到谴责。

 但是,话又说回来,如果不是李世民的努力,唐朝怎么会那么兴旺发达,贞观之治22年,让中国大部分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周边的各民族各部落纷纷称臣纳贡,称李世民为天可汗。能做出这样成就的皇帝,纵观中国3000多年历史,也难见到几个吧?

 在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极其残忍的杀死了哥哥李建成,部下尉迟敬德又杀死李元吉。随后,李建成的5个儿子,李元吉的5个儿子,也全部惨遭灭门!李自成的皇位,就这样在兄弟侄儿们的鲜血上面建立起来了。

 对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妻妾和女儿们,李世民却没有过分为难。

 李建成的女儿也有5个,只有此女李婉顺比较有名。李婉顺4岁时,父亲被杀,五个兄弟也被杀。《旧唐书》记载“长子太原王承宗早卒。次子安陆王承道、河东王承德、武安王承训、汝南王承明、钜鹿王承义并坐诛。”李婉顺姐妹5人都被废为庶人,不过,李婉顺17岁时,被封为了闻喜县主,相当于亲王之女,如果李建成早早恢复息太子封号,她就能当郡主了。李婉顺嫁给了河北人刘应道,刘应道曾担任吏部郎中,两人琴瑟和谐十分恩爱。

 李建成的妻妾中,只有太子妃郑观音留下了名字,关于李建成子女的信息,也大都来自于郑观音的墓志铭中。李建成总共有过11个孩子,死的时候是38岁,常理推测,这11个孩子不可能全都是郑观音生的,但其他妾室没有留下名字。

 李元吉的5个儿子被杀,5个女儿也活了下来,而且命运还都不错。新野县主李令,字淑绚,嫁河东裴重晖,裴家是宰相世家;和静县主,嫁薛元超,薛元超是薛收之子,薛道衡之孙,也是官宦诗书世家;寿春县主,嫁杨豫之,杨豫之是长广公主杨师道之子,公公婆婆一个是姑姑一个是舅舅,差不了;文安县主,嫁段俨,高密公主与段纶之子,也是皇亲国戚之家;归仁县主,嫁天水姜氏,长道郡公之第二子。

 李元吉的妻妾中,也只有巢王妃小杨氏留下了名字。小杨妃是隋炀帝的孙女,李世民宫中本来就已经有一个大杨妃了,那是隋炀帝杨广的小女儿。小杨妃在李世民宫中很受宠,成为贵淑德贤四妃之一。李元吉家的女儿们命都比较好,大概和小杨妃有很大关系。

 郑观音没有被李世民霸占,分析起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郑观音出自荥阳郑氏,是延续数百年的世家大族。从东汉的郑浑、郑泰开始,荥阳郑氏一直人才济济,政治经济实力不俗,北方士族都以娶到郑家女儿为最大荣耀。在唐朝,荥阳郑氏有十一人为宰相。这样一个大家族,可不是有着李世民想怎样就怎样的。

 2,李建成虽死,但是太子党旧人太多,李世民想做出一点业绩,就不得不重用太子党旧人。太子党旧人中,最受重用的就是魏征和李安俨。李世民对魏征几乎是言听计从,没必要为了年老色衰的郑观音和他翻脸。李安俨娶了郑观音的妹妹,在李世民那里也受到重用,后来因为参与李承乾叛乱被杀。

 3,小杨妃和郑观音最大的不同,就是背后的家族和势力不同。小杨妃背后是不断没落的隋朝皇族,弘农杨氏总是迫不及待和他们划清界限,齐王李元吉本来手下就少,能保护小杨妃的更是没有。

 正是因为郑观音背后的力量太大,李世民不得不考虑。所以,郑观音能够平平安安守寡50年,78寿终正寝,活的比李世民还长。

 福祸相依,小杨妃在李世民那里受宠,不仅给五个女儿带来了福报,还给李元吉留下了嗣子。

 小杨妃给李世民生下了第14子曹王李明,李世民后来还把这个孩子过继给了李元吉。所以,李元吉实际上是有后人的。李建成就没有这个待遇了。

 乱世中的女人,就像无根的浮萍,做小杨妃好?做郑观音更好?见仁见智,你觉得呢?

 

本文标签: 唐朝李世民
版权声明:

《李世民敢霸弟妹,为什么不敢动嫂子?》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ishi/25743.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