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野史秘闻 > 稗官野史 > 马皇后送给刘伯温“一梨两枣”,之后他便告老还乡

马皇后送给刘伯温“一梨两枣”,之后他便告老还乡

时间:2022-05-28 15:49:06

 今天66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马皇后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马秀英皇后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原配结发妻子,她与朱元璋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她以仁慈宽厚、不计私利的人格魅力,成为被后世敬仰和传颂的大明第一贤后。类似于“一梨两枣”或者“一梨一枣”的传奇故事,在马皇后身边有很多。马皇后对朱元璋的辅助马皇后,是元末起义军首领郭子兴的养女,二十岁时嫁给了朱元璋。马皇后对朱元璋有多重要?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马皇后,朱元璋的帝业未必能成或者能长久。朱元璋在郭子兴帐下效力,两人意见难免会有分歧,

 有一次朱元璋就因与郭子兴争执而被幽禁起来。马皇后不仅没有让朱元璋挨饿,还多次向义父求情释放朱元璋。郭子兴死后,朱元璋成为起义军的掌权者,而军中的所有军状文书,朱元璋则均交马皇后管理。朱元璋领兵与元军及张士诚陈友谅等作战时,马皇后寸步不离。她还动员起义军的家属,为将士们缝衣做鞋,以补充紧张的军需。在每次遇到强敌作战失利,大家人心惶惶的挖地埋钱之时

 马皇后就会发金玉以犒赏将士来鼓舞士气。有一次,朱元璋在与陈友谅的战斗中身负重伤,马皇后迈开她的大脚,背着朱元璋突围逃脱。当时被人嘲笑的这双大脚,不仅没给朱元璋丢脸,还拯救了他的性命。在贤内助马皇后的辅助下,朱元璋经过十六年的戎马生涯,最终建立了大明王朝。太子朱标为了颂扬母亲的功绩,专门叫人画了一幅母亲背父图,以作纪念。马皇后对臣下们的宽厚建立明朝后,朱元璋下令改扩建南京紫禁城。有一次,朱元璋和马皇后前来视察即将竣工的宫殿

 宫殿金碧辉煌、气派庄严,让朱元璋不由得感慨道:“没想到我朱重八从前在皇觉寺没饭吃,沿路行乞,到今天竟会创下一份家业!”朱元璋话音刚落,就发现房梁上还有一个画工在上色。他的底细和得意忘形的样子被人知道了,这还了得。朱元璋马上把画工喊下来,画工心理明白自己听了不该听的话,可能要遭灭顶之灾,吓得不知所措。马皇后在情急之下,趁朱元璋不注意,就冲着画工摸耳摇手。这位画工命不该绝,他很快领会到了马皇后的暗示。于是他瞪大眼睛一动不动,装着听朱元璋在喊他。朱元璋见画工无动于衷,就叫人把他拖下来。朱元璋一连问了好几遍,画工都是摇头晃脑的装聋作哑。

 朱元璋看到画工面如土色、又聋又哑的,顿时心中怒火已消,便挥挥手叫他离开。明朝初年,人们用的还是元朝的旧纸币。朱元璋得知后很恼火,便命人加紧制造明朝自己的货币。但试制多次都不成功,朱元璋急的做了个梦,有位仙人告诉他用官员的心头之血做颜料,新币试制定可成功。朱元璋将梦告诉马皇后,马皇后立即明白他可能要杀人了。马皇后笑着说:“这梦说得很明白,文章都是用心血写成的,要他们心血,就是要看他们的文章。”朱元璋半信半疑的,结果次日工部官员奏报制币工艺已攻克。马皇后“一梨两枣”的典故朱标是朱元璋的长子,为马皇后所生。朱元璋登基时就将他立为太子,既然被确定为继承人,自然要重视学业

 朱元璋就对马皇后说:“刘伯温乃饱学之士,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让他给太子当老师吧。”马皇后听了也十分赞同。朱元璋本性多疑,他对有才的刘伯温一直有防备之心。刘伯温教太子读书,朱元璋就算再忙,也要每天询问太子,关于刘伯温的言行举止。有一天,刘伯温带着太子外出散步。有一农夫在杀猪,太子便问刘伯温:“他们为什么杀猪?”回答说:“为了吃肉。”又问:“猪都要杀吗?”刘伯温随口回答说:“只杀大猪,不杀小猪。”回去后,太子将外出之事告诉了朱元璋。朱元璋听后,立即对刘伯温起了杀心,他心想:“朱和猪是同音,刘伯温这是在指桑骂槐

 大猪是指朕,你要杀朕,让朕先杀掉你再说。”站立一旁的马皇后,看出了朱元璋的杀心已起,心中忐忑不安。次日,马皇后便叫太监送礼盒给刘伯温。刘伯温打开一看,里面只装着两枚枣、一颗大梨。刘伯温揣摩着其中的含义,口中念叨:“给了我三个东西,枣枣梨,突然他明白过来,这不是让我早早离开吗?”刘伯温从此装病告老返乡。除“一梨两枣”的典故外,还有“一梨一枣”的说法,同样有早离之意。马皇后与刘伯温的交集不止于此,刘伯温的老婆富氏与马皇后情同姐妹。

 传说,马皇后向富氏倾诉朱元璋好几个月都不来看她,可能是因为她老了。富氏便将此事告诉了丈夫,刘伯温说夫人莫急,为夫可助马皇后返老还童,令皇上如临新欢。于是刘伯温说了八味白中药,药名都有白字,寓意能使脸面洁白光泽。刘伯温富氏给马皇后献上这八白散,马皇后又再次得到宠爱。洪武十五年(1382年),马皇后走完了她从孤女到母仪天下第一生,时年五十岁。朱元璋在肝肠寸断之后,决定从此再不立后。

 

本文标签: 马皇后明朝
版权声明:

《马皇后送给刘伯温“一梨两枣”,之后他便告老还乡》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ishi/25729.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