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野史秘闻 > 后宫秘史 > 正室将妾室赶出家门,多年后妾室的女儿成了一代皇后

正室将妾室赶出家门,多年后妾室的女儿成了一代皇后

时间:2022-05-28 15:47:23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66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长孙皇后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公元前601年,高氏的小女儿在长安永兴坊出生了,这也是她与丈夫最为疼爱的女儿。

 高氏的家族本是北齐皇族的一个分支,自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而她的丈夫长孙晟也是一样。但是,对于这个疼爱的小女儿,二人怎么都不会想到的是:这个女儿以后身份之尊贵,让很多人望尘莫及,她成为了一代受世人敬仰的皇后。

 公元前605年,高氏之夫长孙晟意外去世,妾室所生的孩子长孙安业为霸占家产,直接将高氏及其子女赶出了府。为了生存下去,高氏只能带着年幼的两个孩子,投奔到自己的娘家哥哥高士廉家为生。

 高士廉,从小就有着极为宽广的胸怀,并且,特别喜欢文学著作。与薛道衡、崔祖浚几人,在当时被尊称为“先达”,是无话不谈的好友。他对妹妹的遭遇自然是心疼至极,很快,他就命人将这母子几人接到府上安顿下来。

 哪怕后来高士廉被贬到岭南,他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自己的这个妹妹高氏。出发之前,他也要为妹妹的以后做打算,将买房所得的银两为他们另外购置了一个小点的住宅。后来,被贬期间,他发现:唐国公次子李世民是一个极具才华的人,因而决定:将外甥女嫁与他。

 公元609年,长孙氏到了成婚了年龄,兑现了当年的诺言嫁于了李世民。在一次回家省亲时,高士廉妾室发现一匹威风凛凛的大马立于长孙氏的屋外且装备优良,于是,就将这件事告诉了高士廉。高士廉沉思之后请人算了一卦,得知了自己外甥女未来定是大贵之人。

 很快就应证了这个预言,李渊很快就在长安称帝,改国号为“唐”年号武德。其长子李世民被封为了秦王,长孙氏也凭夫贵封为了王妃。

 公元619年,李世民的长子在承乾殿出生了,取其寓意,取名为李承乾,就是以后继承先皇遗志的意思。虽说,这是一个宫殿的名字,但是,如果将其用作名字的话,那就耐人寻味了,为此,这个名字也是唐高祖特意为这个孙子所赐。

 公元620年, 李世民的二子李泰也出生了,在该年六月份的时候,唐高祖分别封二人为恒山郡王与宜都郡王。公元621年,他们的小女儿诞生,取名为丽质,天资聪颖、美丽大方,从这里就不难发现他们对这个女儿的疼爱。

 这一年还发生了一件事,就是李泰被封为了卫王,这是极大的殊荣,要知道,不出意外,他最高也只止步于郡王,但却为他破了例,从这里也不难看出唐高祖对其一家的偏爱。而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唐高祖采用了新的开元通宝来取代以往的铢钱,同时,唐高祖特意将这个铜钱是制作任务交给了李世民。

 根据历史记载,当时欧阳询将蜡样给长孙氏看时,长孙氏不小心留了个指甲印在上面,铸好的钱背就留下了一道月亮形状的指甲纹,就后来的开元通宝“背月钱”。这也是为什么之后炼制的开元通宝上会有“掏文”的原因,从此沿袭了近1300年。

 公元622年,李世民特意选拔长孙氏其侄和长孙氏之孙作为自己长子的伴读。公元624年,李世民长子李承乾被唐高祖封为中山郡王,而在李世民平定了王世充之后,知人善用,提拔了陆德明与孔颖达作为长子的授课老师,传授其长子各种儒学经典之作。并且,也在这一年,李世民将长孙氏的另一个侄子长孙祥提拔为了功曹。

 后来,因长孙氏身体欠佳,在经过太原的时候突然想起来,以往妻子在玄中寺聆听佛音且修葺寺庙的事情,于是,故特意去拜访了该寺的高僧道绰大士,捐了大量的香火钱,希望能够保佑妻子早日康复。之后,随着大唐的江山日益稳固,李世民不得不留在京城处理很多事情,其功绩甚至超越了当时的太子,也导致了太子李建成的日益憎恨。

 这种情况下,长孙氏为了缓解两人的矛盾,时长去宫中走动,以消除彼此的嫌隙。公元626年,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积怨更深,长孙氏与房玄龄“同心影助”,共同辅佐李世民。后来,为了能够保证秦王府的安全,李世民不得不带领了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高士廉等人设计埋伏太子一党,这也就是后来的“玄武门政变”。

 在作出决定之前,李世民亲自为士兵们分发盔甲,以此来激励士兵的斗志,收获了大批人心。最终,李世民于玄武门之变中,成功的诛杀了李建成与李元吉,之后,被唐高祖立为皇太子,而长孙氏也被册拜为皇太子妃。就在同年的八月八日李世民登基为帝,并在登基后十三天册封长孙氏为皇后,从此明君贤后,交相辉映。

 公元634年,十年六月,长孙皇后崩逝于太极宫立政殿,终年36岁。太宗悲伤不已,遵从皇后遗愿,营山为陵,是为昭陵。 纵观长孙皇后的一生,她与太宗从少年结发,一起互相扶持,走过了二十三载。于情伉俪情深,于政相辅相成。“一与之齐,终身不改。”

 

本文标签: 长孙皇后唐朝
版权声明:

《正室将妾室赶出家门,多年后妾室的女儿成了一代皇后》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ishi/25708.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