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野史秘闻 > 稗官野史 > 岳飞后代不跟仇家通婚可以理解,为什么恩人也不通婚?

岳飞后代不跟仇家通婚可以理解,为什么恩人也不通婚?

时间:2022-05-28 15:45:38

 岳飞后代不跟仇家通婚可以理解,为什么恩人也不通婚?今天66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岳飞,是历史上忠和悲的代名词,对皇家的效忠,到头来却换来一场被害死的悲剧,实在是令人心寒,而历史上也因为岳飞出现了两个岳家不通婚的姓氏。

 公元1142年,抗金名将岳飞和他的长子岳云被奸臣秦桧所害。岳飞的次子岳雷在岳飞去世之后也被流放,最终含恨去世。所幸,岳飞的其他几个儿子最终幸运的存活了下来,这也使得如今也有岳飞的后人在世。 其实想想也难怪,在南宋王朝风雨飘摇之际,岳飞可以说是一个人把天下的老百姓扛在肩上。最后没有受到朝廷的赏赐也就算了,反而含恨去世。相信这换做是任何人都接受不了的事情。岳飞的后人不和秦姓通婚,也是希望能够牢记那一段历史。或许当年没有秦桧参杂其中的话,岳飞的下场也不至于会是如此。

 绍兴十年,“夏四月韩世忠张俊、岳飞相继入觐。壬辰,以世忠、俊并为枢密使,飞枢密副使,五月遣张俊、岳飞于楚州巡视边防。”朝见皇帝以后,这抗金三大元帅之中韩世忠、张俊进了中央政治局,而岳飞只混了个候补,看来赵构和岳飞的关系开始冷却了。

 “秋七月戊戌,秦桧上《徽宗实录》,进修撰以下各一官。丁未,加秦桧少保。命张俊复如镇江措置军务,留岳飞行在。飞以累奉诏班师”。秦桧笔杆子确实厉害,一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修改党史的艰巨任务。同时肯定还递交了一本厚厚的、不能让别人看到的内部文件,包括许多皇家机密。赵构不知道是高兴还是害怕,反正给党史写作班子每人提升一级。几天之后,就有了赵构连下12道金牌逼迫岳飞回都的事。

 岳飞一回来,马上就倒了霉:“八月甲戌,罢岳飞……九月癸卯,鄂州前军副统制王俊告副都统制张宪谋据襄阳为变……冬十月,戊寅,诏修玉牒。下岳飞、张宪大理狱,命御史中丞何铸、大理卿周三畏鞫之。”岳飞七月回军,八月就丢了官儿,九月有人报告说岳飞的养子岳云和爱将张宪阴谋造反,十月赵构下令修改玉碟,就是皇家的家谱,紧接着就把岳飞下到了监狱里。

 这一段时间表很有意思:为什么赵构一见了秦桧修改的《徽宗实录》就马上下金牌召岳飞回军?把岳飞下到了大狱里,紧接着就要修改玉碟?莫非岳飞和皇家有什么牵连不成?

 岳飞被捕以后,赵构最初派何铸审讯。“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既而阅实无左验,铸明其无辜。”岳飞把衣服一撕,露出身上尽忠报国四个大字,何铸马上就明白岳飞是冤枉的了。这一段也很奇怪,身上刺字在那年头儿是很流行的,当法官的,总不能认为身上刺个“忠”字就是忠臣吧?这里的真实过程应该是岳飞向何铸说了什么高度机密,或出示了什么极有说服力的证据,才使得何铸认为岳飞无辜。但是赵构已经将这些关键从史书中删去,读到才令人觉得这里费解。

 赵构听何铸一说,又惊又怕,大秘密可不能传出去,先恐吓何铸一番,罢了他的官,然后就命令秦桧马上把岳飞干掉,杀人灭口。秦桧曾经建议让岳飞和张宪当堂对质,以显示自己依法判案。但是赵构却说:“勿妄追证,动摇人心。”意思就是说:咱俩都知道老岳造反证据是假的,你还瞎追证什么?万一他把那大秘密一喊,一旦传出去,就天下大乱了。什么也别问了,赶快杀人灭口吧。

 因此数百年来,岳飞的后人一直牢记组训,其族内的族人禁止和两个姓氏的人通婚。这两个姓氏一个是仇人,一个是恩人,仇人自然指的就是秦桧。作为谋害岳飞的凶手,岳飞后人不允许和秦姓人通婚。

 至于另外一个不能通婚的姓氏是“贡”姓。在如今岳氏宗祠内,还有一个特别的人的神位,这个人叫做贡祖文,这个人又是何许人也呢?

 历史上这个贡祖文和岳飞算得上是战友。公元1126年,贡祖文弃文从武,参加了抗击金人的部队。在军营中和岳飞相遇,二人成了好战友。后来由于贡祖文保护宋高宗有功,他因此被封为都总军将。在岳飞被谋害之后,岳飞的后人也成了秦桧下手的目标。幸好有贡祖文从中斡旋,岳飞的其他几个儿子才能够幸免于难,可以说贡祖文是整个岳家的恩人。不仅如此,岳飞的儿子岳霖更是在贡家长大的。

 所以,在岳飞后人的心目中,贡祖文是他们的恩人,两家的后人也亲如一家人。因此两家后人也规定,两家的子孙后代不得通婚。

 

本文标签: 宋朝岳飞
版权声明:

《岳飞后代不跟仇家通婚可以理解,为什么恩人也不通婚?》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ishi/25673.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