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野史秘闻 > 后宫秘史 > 慈禧睡觉都要捧着的宝贝是什么?慈禧为什么爱不释手?

慈禧睡觉都要捧着的宝贝是什么?慈禧为什么爱不释手?

时间:2022-05-28 15:44:36

 慈禧睡觉都要捧着的宝贝是什么?慈禧为什么爱不释手?66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在清朝时期的时候慈禧的腐败加速了清朝的灭亡,提起她就让人恨的咬牙切齿,因为她的存在导致被迫签订了各种的不平等条约,还有不断的割地赔款。

 但她的生活却依旧奢侈无比。在几十年的时间里慈禧搜罗了许多奇珍异宝,并且将单独喜欢的宝物放在一个房间里,由专门的太监看管。

 里面除了众所周知的翡翠白菜之外,慈禧还有一件非常喜欢的宝物,睡觉时都要把它握在手里一刻也不让它离开,到底是什么呢?这件宝贝有一个响亮的名称叫做翡翠降魔杵。

 听这个名字就知道它和佛教脱不了联系了吧?确实,这个金刚降魔杵就是来自印度的,它最开始的作用是武器,是打仗用的,且威力比较巨大,后来被佛教作为了一种护法的法器。它的样子嘛,就是上面比较粗,方便手拿!下面是一个三棱刀的样子,这种形状的武器如果在战场上创伤了敌人,是没有办法缝合伤口的。

 由于被佛教作为了法器,所以在它的手柄处就加上了佛教的佛头形象,有三个不同的形象,一个是大笑的,一个是愤怒的,还有一个是怒骂的形象,在佛教中这件法器也就专门用来降妖除魔,所以就有了“降魔杵”这个名字。

 这件翡翠降魔杵,就是晚清名臣张之洞为了报答慈禧对自己的知遇之恩而献上的。那么慈禧为何对此物无比珍惜、奉为至宝呢?原来,这件翡翠降魔杵不仅是珍贵的翡翠饰品,也是一件佛教的法器。我们都知道,慈禧最喜欢别人叫她一声“太后老佛爷”,她是非常信佛的。

 而慈禧极具争议的一生有过多次夺权经历,不但杀人很多,而且有违祖训,在她临死前曾直言:“此后,女人不可预闻国政。”说明慈禧的内心其实是惶恐不安的。而这件翡翠降魔杵身为佛家法器,在慈禧看来既可以安定其内心惶恐的情绪。

 虽然张之洞的能力很强,为官正直。但凡事也要看着慈禧太后的脸色行事。

 就在张之洞任职湖广总督的时候,一些做法得罪了当地的富商豪强,这些人就贿赂了当时的大太监李莲英,请他在慈禧的面前弹劾张之洞。

 那作为顽固派的慈禧也相当的重视,并让人把张之洞叫到了皇宫当面进行了责问。

 为官多年的张之洞深知慈禧的手段有多么毒辣,连忙花了大价钱购了翡翠降魔杵,见到慈禧二话没说就献宝了,这让慈禧喜出望外,一时把别人状告张之洞的事忘得一干二净,还当面夸赞并肯定他对朝廷做出的贡献。

 自从得到降魔杵后,慈禧对它爱不释手,从此片刻不离,降魔杵到底有什么魔力能让阅宝无数的慈禧如此着迷呢?

 我们都知道慈禧是从一个妃子到被称为圣母皇太后的,中年的她架空同治,欺压光绪,统治中国达半个多世纪之久,违背了女子不得干政的祖训,她心中一直是惴惴不安。

 而且慈禧这一辈子是作孽太多了,杀人看心情,祸害了许多无辜的人。自从杀了戊戌六君子之后,她常常是心神不宁,夜不能寐,总担心这些亡魂会在梦里向她索命。在佛教当中,降魔杵有可以降除烦恼,降服恶魔这一说。

 所以慈禧喜爱降魔杵或许是出于心里慰藉的作用,她睡眠质量也得到了改善,基本是一觉睡到自然醒,心情也变得格外的好,慈禧认为这都是降魔杵的功劳。之后每晚睡觉时都将它握在手中,片刻不离身。

 也因此,这件翡翠降魔杵被慈禧奉为至宝,就连下葬后也遵照她遗愿带入陵墓。然而,在慈禧死后没几年,军阀孙殿英就炸开了她的陵墓,将她墓中的众多财宝一扫而空,许多珍宝至此去向不明。而这件翡翠降魔杵后来也找寻不到踪迹,令人颇为遗憾。

 

本文标签: 清朝慈禧
版权声明:

《慈禧睡觉都要捧着的宝贝是什么?慈禧为什么爱不释手?》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ishi/25641.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