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历史 > 明朝历史 > 张居正作为明朝的首辅 张居正为何不重用海瑞

张居正作为明朝的首辅 张居正为何不重用海瑞

时间:2022-05-28 15:34:33

  对张居正海瑞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66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张居正为什么终生都不重用海瑞?

  如果说把官员之间的合作,比喻成一场婚姻的话,那么张居正和海瑞,都是公认的大好人,但两个好人在一起,不一定符合。

  历史上张居正和海瑞的名声都非常好,而且名气也都是非常大,海瑞被誉为海青天,中国人心目中好官员的代表。

  张居正的形象更是证明,被誉为中国封建时代,最后一个改革家,大明代第一名臣能臣,虽然私德上面有些争议,但整体上对他的评价那是非常高的。

  历史上有很多厉害人物,但因为时代不能,没能凑在一起,实在是很遗憾,比如说三国时期的刘备团队,有关羽张飞这样的武将,还有诸葛亮这样的智囊,为什么最后没能成功。

  其实根本原因是诸葛亮年纪太小了,完美错过了武将巅峰期,看似同一集团,实际上是错过了时间。

  但明代的两大名臣,张居正和海瑞,完全生活在同一时代,尤其是在张居正完全掌权之后,为什么终其一生都不重用海瑞呢,是张居正和海瑞之间,有什么隐秘的私人恩怨吗?

  学霸张居正

  张居正是个典型的学霸,明清两代,只要是在中央做大官的,尤其是能入阁的,那绝对都是学霸界别的人物,当然皇亲贵胄除外。

  明代自从朱棣创立内阁以来,内阁就形成了规矩,非庶吉士不得入阁,庶吉士是翰林院的一种短期职务。

  我们都了解范进中举吧,范进只是中了举人,就已经很高兴了,中了举人是有做官的资格,中进士,才是读书人的终极目标。

  进士中最卓越的,挑选一部分进入翰林院,而翰林院里最卓越的才能叫庶吉士,总之就是大明代最牛的学霸,才能最终进入内阁候选人的名单。

  张居正走的就是这样一条科举之路,从小就是神童,科举也比较顺利,年轻轻轻就进士及第,而且是以庶吉士的身份在翰林院当差,仕途一开局就是梦幻般的存在。

  常年供职于中央,也让张居正有了更开阔的视野,同时也能从更高的层次看到国家的弊端,这是张居正改革的初心。

  反观海瑞,肯定不能说是学渣,用个比喻就是张居正是TOP2毕业的,那海瑞就是末流211毕业的,也是中了个举人,一开始做福建南平教谕,典型的基层官吏。

  两个人的人生轨迹,一个是起点高,一步步走得更高,一个是起点低,一步步走的慢,走的扎实,长期在地方任职。

  按理说,一个常年在地方,一个久居中枢,完全是很好的搭档呀,两个人为什么就不能合作一下呢,这就要说道海瑞这个人,为什么那么出名了。

  海瑞骂了所有人

  海瑞这个人,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轴,特别的轴,认死理,但是有一点一定要说明,海瑞不傻,不但不傻,而且十分聪明。

  聪明人有两种,一种是跟世道同流合污,一种是坚持自己的理想,而聪明人往往很容易滑到同流合污的阵营,因为他们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但是海瑞从来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他只是坚持理想,但并不傻,很多人都觉得海瑞傻,海瑞真傻的话,根本就活不过40岁,早被人弄死了。

  那海瑞的理想是什么,简单用四个字来说就是太祖遗训,这里的太祖指的是朱元璋,他当年定下的很多规矩,都被明代当做的祖训继承下来。

  但问题是,时代在发展,朱元璋时代的很多规定都已经不符合海瑞那个时代了,但海瑞依然很坚持,在他的眼里,任何跟大明代律法相违背的事情都不能做,而大明代的律法,绝大部分都是朱元璋时代制定的。

  海瑞以清廉著称,他坚持按照规定领取俸禄,绝对不贪污一分钱,但事实上,明代官员按照规定领取的俸禄个,根本就不足以维持生活,尤其是做官之后的生活。

  打个比方,朱元璋时代一个月薪水只有五两银子,这五两已经是朱元璋认为的最低标准了,但一百多年过去了,物价早就涨疯了,但薪水一直没变,不贪污受贿,根本活不下去。

  但海瑞却说,你们不能,我能,于是海瑞在做官的时候,真的是完全不收钱任何额外的黑钱,完全按照律法固定的俸禄生活,就这样海瑞一直都过着非常简朴的生活。

  真正让海瑞名声大噪的,是他的一封奏折,他写给皇帝的奏折,在奏折里,海瑞把嘉靖帝给骂的是体无完肤。

  更重要的是,海瑞把全体官员也给骂了一遍,气的嘉靖皇帝赶紧对身边的人说,立马把人抓起来,千万别让人跑了。

  身边的人说,海瑞哪里也没去,就在家等着,身边还放着一口棺材,嘉靖帝把海瑞抓紧了大牢,嘉靖这个人问题的确很多,但是他不傻,不昏庸,他没有杀海瑞,而海瑞在牢里听到嘉靖皇帝去世的消息,也是哭得死去活来。

  两种理念的碰撞

  嘉靖死了之后,海瑞被从牢里放了出来,名声大噪的海瑞,开始获得了飞速的升迁,但惋惜的是,始终都是虚职,并没有什么重要职位,因为海瑞和张居正的本质不同,来自于执政理念。

  海瑞是个理想主义者,理想主义者办事是不打折扣的,他们勇于面对一切困难,但是在明代那种环境之间,一个理想主义者,根本办不成事情,尤其是张居正要干的这种大事。

  举个例子,海瑞以公正廉明著称,张居正改革有一项很重要的制度就是考核法,针对的是明代官吏效率低下的问题。

  这种事似乎很符合海瑞去干,但如果海瑞真的去了的话,那结果只有一个,他考核之下的全体官员都不合格,他制定和执行的标准肯定是最严格的,海瑞能做得到,并不意味着别人也能做得到。

  改革本来就是触动他人利益的事情,要的就是尽量实事求是,减少阻力,但海瑞在没事的时候都能给你整出事儿来,这样人放到改革岗位上,根本不合适。

  说得直白一点就是,张居正对海瑞看得很透彻,这种极端的廉洁奉公,朝廷必须赋予表彰,而且是大力表彰。

  当做这样的人,如果让他掌握实权,那结果将是灾难性的,凭理想根本推不动现实的利益,大明代说一套做一套已经积重难返了,张居正只不过是努力让棺材盖子打开了一角而已。

  综合来说,海瑞肯定是个传统意义上的好官,清廉奉公,但不是张居正需要的人才,张居正需要的是,不择手段能把事儿办成的人,这一点海瑞并不合适,而且海瑞极端的性格,也的确是不符合掌握过大的实权,给个闲职供养起来,已经是最大的开明了。

本文标签: 张居正海瑞
版权声明:

《张居正作为明朝的首辅 张居正为何不重用海瑞》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ishi/25501.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