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历史 > 隋朝历史 > 隋炀帝当初为什么要攻打高句丽 百万大军最后为何失败了

隋炀帝当初为什么要攻打高句丽 百万大军最后为何失败了

时间:2022-05-28 15:34:01

  还不了解:隋炀帝和高句丽的读者,下面66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为什么隋炀帝宁可亡国也要进攻高句丽?出兵百万为何还是打输了?

  如果把中央朝廷比做一只飞鹰,那么关陇和河北就是飞鹰的两只翅膀,自古得关中得天下,得河北者得中原,只要牢牢掌握住这两片战略要地,不管天下再乱,中央朝廷就不会轻易动摇,要稳固关中,就必须控制住陇右和河西,要稳固河北,就必须控制辽东,这也是曹操在灭掉袁氏后,再打辽东的根本原因,从秦朝开始的两千年历史,前一千年是关陇长安的时代,后一千年,就是河北北京的时代,没有关陇和河北的支撑,何谈大统一。

  高句丽疆域图

  隋文帝老早就把这个大形势看透了,所以他一直都把崛起的高句丽看成是心腹大患,而且当时的高句丽国力蒸蒸日上、行事作风极为嚣张,它和隋朝的恩恩怨怨始于五九七年,当时高句丽进犯辽西,被营州总管韦冲给击退了,隋文帝杨坚了解后极为愤怒的说:“往岁为高丽不供职贡,无人臣礼。此而可忍,孰不可容!”,于是他派出了汉王杨谅、上柱国王世积为行军元帅率军队三十万进攻高句丽,但是没想到遇上了暴雨时节,粮草供应不上,军中又爆发了疫病,于是隋军只好撤退,而高句丽也见好就收,随即上表称臣为。

  杨广即位后首先对吐谷浑开战,收复河湟、巩固了陇右,保证了关中地区的稳定,随后又掉头向东,直指高句丽,而此时的高句丽野心勃勃,已有暗图辽东之意,若辽东失守,河北必不稳,河北不稳则会动摇国本,所以高句丽战役不得不打。而且杨广东征高句丽还有消耗世家实力的目的,但世家也不傻,出工不出力,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都是在撬动世家把控朝廷的根基,门阀士族们自然极不乐意。

  三征高句丽

  基于高句丽嚣张跋扈和威胁潜力巨大,再加上门阀士族尾大不掉等一系列原因杨广死磕高句丽的决心更加坚定了。他在出征高句丽前曾说过:“勿遗子孙忧”从这儿我们就可以看出杨广此次出征的目的和历史上大部分的开国之君一样,他们都想为后世子孙剪除威胁,扫平障碍。惋惜他的操作有点太急了,第一次出征杨广下令隋将不得擅自作出任何有关作战决定,必须先向他报告后再听从命令,这样死板的战术战法能赢才怪。隋军第二次北上行至半路后院起火了,大贵族杨玄感举兵造反,仗没打成。

  隋炀帝杨广

  平定了杨玄感还没怎么休整,杨广再次挥兵北上,而此时的国内早已千疮百孔、百姓不安、门阀不稳了,流民四起、起义不断,所以也没实质性的打下去,只是最后迫降要了个名头。总之对高句丽的用兵非但没有达到战略目的,反而把大隋弄的国力虚弱、内政不稳了,再加上远征时东北地区的严寒气候,隋朝的百万军队最终伤亡惨重、无功而返了。

  隋朝版图

  当然从杨广的角度看,他的大政方针并没有错,后来的唐太宗唐高宗接过权利之后也是这么干的,只是杨广的耐心、谋略、运气等方面比较逊色罢了。

本文标签: 隋朝高句丽
版权声明:

《隋炀帝当初为什么要攻打高句丽 百万大军最后为何失败了》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ishi/25493.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