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历史 > 汉朝历史 > 项羽自刎后,他麾下的五位猛将是什么结局?

项羽自刎后,他麾下的五位猛将是什么结局?

时间:2022-05-27 16:55:48

  项羽秦朝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楚国名将项燕的孙子,自立为西楚霸王。作为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 的代表人物,项羽是一位以武力出众而闻名的武将。接下来66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项羽麾下五虎将:且、英布钟离眛季布子期。

  这个说法虽然是著名演义小说作家、历史学家蔡东藩在《中国历代通俗演义·楚汉争霸》中的演绎,但除了虞子期在正史中没有明确记载,其他几位在正史上的确是项羽麾下一等一的猛将,只可惜项羽不善用人,败死在乌江边,这几位本是英雄的猛将不仅下场多是悲惨,而且迅速被历史的尘埃掩埋了,没有散发出应有的名将光芒。

  下面咱们就来聊聊项羽的这五虎猛将。

  龙且:骁勇闻名,轻率而亡

  龙且是项羽的发小,论万人难敌,楚军中除了统帅项羽,就是他了。有一战,可以说明龙且的骁勇绝非浪得虚名,他曾受命征讨叛楚归汉的黥布(英布),结果打的曾在巨鹿会战中勇冠三军的黥布落荒而逃。

  据说象棋中可以横冲直撞的“车”就是龙且,但是,骁勇异常的龙且也有致命弱点,跟项羽一样,此人傲气冲天,有大勇无大谋。

  项羽这个人猜忌心很重,很少绝对信任麾下的将领,但龙且是个例外,可以说他是最受项羽信任、器重的楚将,然而就是这个几乎没有保留的信任、器重,项羽后来被龙且坑得不轻,齐国这一战略要地不仅让他战丢了,而且还直接成就了韩信的羽翼渐丰。

  公元前203年,突然出现在北方战场上的韩信,先是破魏、灭赵、定燕,跟着又一举攻下了齐国的临淄。项羽接到齐王田广的求援后,考虑到齐国之地事关战略全局,项羽立即发兵讨伐韩信。

  此时的韩信在项羽眼中只是侥幸取得几次胜利的无名之辈,但为了胜券在握,他是杀鸡用牛刀,不仅派出了龙且,而且给他二十万的精兵。

  讨伐一地之敌,用二十万精兵,掏一多半的家底,项羽此前从未这么干过。

  率二十万精兵讨伐只有几万杂牌军的韩信,龙且也是志在必得,在他看来,此战当是他的封王之战。

  因为急于建功请赏,龙且不但轻视韩信,而且不听帐前谋士“高垒深沟、坚壁自守”的良策,一味地想主动出击,一举将韩信歼灭掉。

  与轻敌、嚣张的龙且不同,与楚军对峙在潍水两岸,韩信始终保持警惕,当探听到龙且急于求战后,他巧用地利,出了一个以“水”败敌的奇谋。

  韩信下令,拂晓前,副将曹参带领一万人,待潍水水位低落至可以涉走时,迅速奔到对岸与楚军交战,且须先胜后败,且战且退,其余数万人由副将灌婴统领,留守西岸,待楚军追杀曹参过河后,曹灌两军迅速回合,号令一起,转入反攻,务必全歼楚军。

  韩信此谋,奇就奇在他暗中亲率数千将士,携带大批竹篓、麻袋以及辎重营中的空米囊,急行军至潍水上游,实以泥沙,垒成高坝,截断水流,以助曹参涉水。之后,韩信又命将士留守原地,约定以点燃狼烟为号,待龙且追杀过江后,号令一起,立即开坝放水。

  如此,龙且大军必被截成两段,而孤军过江的龙且在曹灌两军的合击下,必败无疑。

  战事的发展,安全像韩信预想的那样,只一天工夫,龙且的二十万精兵包括他本人在内,就在韩信的奇谋下飞灰湮灭了。

  英布:率然反汉,兵败中计,人头落地

  英布,因早年受秦律被黥,又称黥布。最早,他是项梁的部将,项梁死后随项羽进击暴秦。

  在项羽帐下,英布干了两件大事,巨鹿大战勇冠三军,受项羽之命弑杀义帝。

  因为战功显赫,英布是五虎将中唯一被项羽封王的,足见他的实力以及项羽对他的倚重;但受项羽之命弑杀义帝后,英布与项羽的关系即出现了裂痕。

  楚汉争霸进展到关键时,英布在刘邦使者的诱逼下,最终归汉,并为刘邦攻灭项羽立下了汗马功劳,刘邦因此改封他为淮南王,列为汉初七大异姓王之一。

  大汉王朝建立后,刘邦为独擅皇权,开始逐个诛杀异姓王,韩信被杀于长乐宫钟室,彭越被剁成肉酱后,英布自然会想,汉初三大将两个都被杀了,下一个是不是要轮到他了?

  因为有此虑,英布暗中调集兵力,侦探周边动向,日夜处于高度戒备中。

  就在这时,出事了。

  署官中大夫贲(fei)赫因巴结英布爱姬,遭英布怀疑,就在英布要捉拿时,贲(fei)赫抢先出逃,奔到长安,上书英布谋反。

  前车之鉴,有口难辩,英布一不做二不休,干脆真的犯了。

  英布敢反,有他对形势的判断,他以为刘邦已经老迈,不可能再御驾亲征,韩信、彭信已死,他足可以杀遍天下无敌手。

  让英布没想到的是,老迈的刘邦居然亲率大军杀到了淮南。

  英布虽勇,终究抵不过王朝大军,最终英布败北,渡过淮河,向江南一带逃窜而去。

  英布先娶的正妻为老长沙王(另一异姓王)吴芮之女,此时吴芮已死,其子吴臣嗣立。逃亡中,英布忽然接到吴臣派使者送来的一封信,信中说愿与英布一同叛汉。

  英布信以为真,来到相约之地。哪知道,到鄱阳刚落脚,英布就被斩杀在一家民舍内,头颅被吴臣献给了刘邦。

  钟离眛:遭主猜忌,被友出卖,自刎而亡

  身为楚将,钟离眛南征北战,战功赫赫,却始终得不到项羽的信任。刘邦被围荥阳时,“坏人”陈平向刘邦献毒计,以重金离间,制造范增、钟离眛等人叛楚通汉的谣言。

  结果项羽中计,范增含恨而走,钟离眛被夺兵权。

  项羽后来虽然有些悔悟,但随着楚军越来越被动,在楚汉争霸的后期,已很难觅见钟离眛清晰的身影。

  项羽遭十面埋伏,垓下败亡时,钟离眛身在何处,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郭沫若在《楚霸王自杀》中倒是为钟离眛写了几笔。在郭沫若的小说演绎中,钟离眛是跟随项羽战至乌江的最后二十六骑之一。项羽自刎时,他要求同死,项羽没有同意,让他渡江逃亡去了。

  大汉王朝建立后,钟离眛遭到通缉,走投无路下,他暗自找到了已被改封为楚王的韩信。

  钟离眛以为,韩信素重旧情,一定会收留他。

  钟离眛找来时,韩信确实收留了他,但到了高帝六年,刘邦巡狩至楚地云梦时,韩信为打消刘邦猜忌,以求自保,起了杀友之心。

  韩信找来钟离眛,虚伪地问,眼前的危机该如何解救?

  钟离眛一听全明白了。

  自知死期已至,钟离眛很鄙视韩信,他说,你这个小人,不就是想用我头颅讨好汉帝吗?我告诉你,今天我死,明天就会轮到你。

  说完,钟离眛自刎而死,血溅了小人。

  季布:一诺千金,幸遇贵人,终得善终

  大汉开国前,季布留在历史中的印记有这么几个,一诺千金,讲信用;刘邦彭城大败,狼狈而逃时,在后面穷追不舍的就是季布。刘邦为保命,屡次把亲生儿女踹下车,很可能就是拜季布所赐。

  大汉开国后,刘邦悬赏千金追捕季布,并宣告:敢有隐匿者,罪及三族。

  败军之将季布先是躲藏在濮阳周氏家中,见藏不住,只好卖身为奴,隐藏身份,不想却被鲁地豪侠朱家一眼认了出来。

  幸运的是,朱家乃大义君子,他没有出卖季布,而是先礼遇,后相助。

  朱家找到昔日的友人、时任太仆的大汉开国功臣夏侯婴,向刘邦带话,季布昔日为项羽部将,追杀汉王是他应尽的职责,何罪之有?再说,项羽属臣众多,怎能杀尽?如今汉帝初得天下,若以一己私怨不肯饶人,又怎能彰显君临天下的仁德胸襟!

  这样的话,刘邦听得进去,加之季布有守信美誉,最终刘邦不仅赦免了季布,而且授了他郎中官职。

  刘邦驾崩后,季布为汉臣,持重有礼,治理河东,历经惠帝、吕后、文帝三朝,寿终正寝。

  虞子期:正史无载,神龙见首不见尾

  正史无记载,虞子期很可能是后世文学杜撰出来的人物。在历史演义中,他是虞姬的堂弟,项羽自刎,虞姬自杀后,虞子期不知所踪。

本文标签: 韩信西汉
版权声明:

《项羽自刎后,他麾下的五位猛将是什么结局?》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ishi/25394.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