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历史 > 唐朝历史 > 杨玉环是如何成为贵妃的?她的结局为何如此凄惨?

杨玉环是如何成为贵妃的?她的结局为何如此凄惨?

时间:2022-05-27 16:52:50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唐朝杜牧

  这首《过华清池》不一定是脍炙人口的唐诗,但是其中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绝对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从这句诗可以看出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为了搏她一笑,不远千里,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为她每天运来新鲜荔枝,也可以看出杨贵妃确实长得倾国倾城,让玄宗皇帝为她如此的痴迷。但是诗人杜牧想表达的意思却不是这样的,他是为了批判唐玄宗与杨贵妃的奢靡生活,本应在都城中治国理政的玄宗,却整日在骊山之下与杨贵妃寻欢作乐,奔来的绝骑应该送来的是军情政事,却装满了荔枝,那是多么的荒唐呀!曾经周幽王的烽火台也在骊山顶上。作者让杨贵妃在骊山"山顶"望见"一骑红尘",并且特意用"妃子笑"三字,是为了让大家想起"褒妃一笑倾周"的历史教训,而大唐最终也还是覆了周朝的重蹈。

  杨贵妃

  杨贵妃的一生,可谓是悲哀,也可以说是活该,大唐盛世的覆灭确实有她一半的关系。杨玉环性格婉顺,姿质丰艳,擅长歌舞,通晓音律。从小随其父杨玄琰在蜀州(今成都崇州)生活,后因父亲去世,被寄养在洛阳的三叔杨玄珪家。公元740年嫁给寿王李琩,后因武惠妃去世,被奉命出家为女道士,唐玄宗下诏让杨玉环还俗,并接入宫中,正式册封为贵妃。

  这时可以说是杨贵妃的权利巅峰,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杨玉环将其家属尽数安排官职,其大姐封为韩国夫人,三姐封为虢国夫人,八姐封为秦国夫人。每月各赠脂粉费十万钱。最为严重的是她的远房兄弟杨钊,原为市井无赖,因善计筹,玄宗与杨氏诸姐妹赌博,令杨钊计算赌账,赐名国忠,身兼支部郎中等十余职,操纵朝政。仅杨家一族,就娶了两位公主,两位郡主,玄宗还亲自为杨氏御撰和彻书家庙碑。在当时杨家可谓是风光无限,甚至在大唐掀起了一股生女儿的风潮,大家都想自家女儿入宫,取得荣华富贵。

  杨贵妃与唐玄宗

  杨贵妃为亲属谋取官职,这个其实可以理解,谁不想自家人好呢,但是她的娇奢,确实是罪过之一。她不仅自己一个人奢靡,而是带着全家一起奢靡。据《唐书》记载,为她提供生活服务的人,就有上千人,每次出行都是几百人跟随。她的三个姐姐每个月光胭脂水粉钱就有十万钱之多,更别说杨贵妃本人。唐玄宗甚至为了她一笑,在骊山下专门修华清池,作为杨贵妃专门洗澡的地方和游玩的行宫,作者本人曾经有幸去过华清池,见识了当年杨贵妃的奢靡生活。

  大诗人杜甫曾写过“华清恩幸古无伦,犹恐蛾眉不胜人”以此来批判华清池的豪华。那它到底有多么豪华呢?据《明皇杂录》记载唐玄宗修建了数十间温泉屋,房屋内、水池四壁都是用精选的带花纹的大理石来装饰的,池子中放了银镂漆船和白香木小船,小船的舟楫全部镶嵌着金玉珠宝。水池中还用珠宝和名贵香料沉香堆叠成瀛洲仙岛的样子,甚至连去华清池的马车上也是镶满了珠宝。这豪华程度,已经可以说是惊为天人了。作者本人在华清池中游玩时,她已失去了当时的华丽,只剩下像图中的石池,但是就仅仅如此,也着实让我惊讶,一个洗澡的地方都如此之大,更不提当时的宫中。

  最终大唐仁宣之治的结束,安史之乱的发生,这一切可以说与杨贵妃脱不了干系,她的堂兄杨国忠与干儿子安禄山的政治斗争,她也听之随之,各种开销之大,掏空国库,这一切看似没有联系,但是连起来却给了大唐致命一击,当然,这之中唐玄宗的贪于享乐,沉湎爱情也是巨大原因,二人谈就了这千古绝恋,却也毁了大唐那万古的根基。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例子历史上比比皆是,真可谓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杨贵妃的一生可谓是既悲哀又活该。在盛世,她是大唐强盛的象征,在乱世,她是她是大唐的罪人,她的一生娇荣华贵,享尽天下之福,追求梦幻中的爱情,但是她所做的一切在冥冥之中,也注定了大唐的衰弱与她的下场。

本文标签: 唐朝杨贵妃
版权声明:

《杨玉环是如何成为贵妃的?她的结局为何如此凄惨?》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ishi/25361.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邵循正

    邵循正

    邵循正(1909~1972),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909年11月21日,卒于1972年4月27日。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

  • 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

  • 韩儒林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日卒于南京。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赴欧洲留学,1936年回国后,在燕

  • 萧一山

    萧一山

    萧一山(汉语拼音:Xiao Yishan,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生于1902年5月7日,卒于1978年7月4日。19岁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

  • 向达

    向达

    向达(汉语拼音:Xiang Da,1900~1966),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卒于1966年11月24日。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

  • 李剑农

    李剑农

    李剑农(汉语拼音:lǐ jiàn nóng),(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号德生。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英留学。1916年夏回国。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

  • 范文澜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汉语拼音:Fan wen l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改字仲沄。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1918~1938年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10余所学校任教。授课之余,勤奋著

  • 王仲荦

    王仲荦

    王仲荦(1913~1986),中国历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0~1936年,曾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研究。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